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1)(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明朝和清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A.朱元璋和努尔哈赤
B.朱元璋和皇太极
C.忽必烈和努尔哈赤
D.忽必烈和皇太极
2. 以下关于明朝后期政治腐败主要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B.土地兼并严重
C.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D.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
3. 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A. 太祖努尔哈赤
B. 太宗皇太极
C. 世祖福临
D. 圣祖玄烨
4. 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威继光抗倭   D.左宗棠收复新疆
5. 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众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期间,担任后卫的9000名土尔扈特能干,在与追兵的殊死搏斗中全部壮烈牺牲。当时的“追兵”是指( )
A.沙俄军队 B.英国军队
C.倭寇 D.葡萄牙军队
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置驻藏大臣
7.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B.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许多富人积极从事商业活动
C.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8. 清朝前期商业繁荣,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其中主要贩卖粮食. 食盐. 绸缎等的商帮是( )
A. 晋商 B. 徽商
C. 鲁商 D. 浙商
9. 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 湖北汉口镇. 河南朱仙镇. 江西景德镇,名闻天下,被称为“四大名镇”,其中汉口镇又有“船码头”之称。这些属于清朝商业网中的( )
A.农村集市 B.区域性市场
C.城镇市场 D.全国性市场
10. 汉武帝. 明太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他们两人都(  )
A.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B. 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或藩王的势力
C.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D. 是开国皇帝
11. 下列诗句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是( )
A.“塞外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 下面关于明朝建筑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城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B.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
C.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
D.明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而修建的
13. 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  )
A. 提高行政效率 B. 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君主权力 D. 避免藩王割据
14.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集权的强化
15. 如果你是一位清朝的商人,政府限制对外贸易后你只能从哪一个港口出海经商(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连云港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引自《明季北略》
材料二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引自《石匮书后集》
材料三 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
——引自《明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世纪的什么事件?
(2)上述材料中“闯王”是谁?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爱戴?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过程和意义。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时期,小说家采用多种题材,以高超的技术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个情节曲折. 人物鲜活的故事,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
(1)我国哪一部小说是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的?具有浪漫气自的长篇神话小说是哪一部?
(2)为什么说《红楼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3)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这一时期哪些文学作品反映了这一特点?
18. 阅读材料: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对内不断加强君主集权制度,使君主集权达到顶峰,对外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清朝前期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2)清朝统治者实行的“人为的隔绝于世”的政策是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3)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在清朝的哪一部小说中集中的体现出来了?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
(4)请你联系当今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说出清朝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及产生的后果给予我们以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DBCA 6-10CCACA 11-15DDCDC
二. 非选择题
16. (1)17世纪明末农民起义。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尖锐。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
过程: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明朝崇祯帝自缢。
意义: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明朝统治。
17. (1)《水浒传》;《西游记》。
(2)因为描写了贾. 玉. 史. 薛四大封建家庭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3)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牡丹亭》等。
18. (1)军机处的设立。
(2)闭关政策;中国与世隔绝,科学技术的进步受到阻碍,严重损害了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从而使中国拉开了同西方的差距。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3)《红楼梦》;曹雪芹。
(4)国家要发展,繁荣强大,开放政策是不可或缺的或者一个国家不开放,关闭国门,与世隔绝,是不能发展进步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