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2.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 D.农业生产合作化 3. 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4. 1954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有(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④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如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 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灾难和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九三事件 B.四五运动 C.二月抗争 D.粉碎四人帮 8.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都是党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 B.都起着重大的历史转折作用 C.都证明党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改正自己的错误 D.都重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 9. 学习历史要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下表各组中两事件之间存在密切历史关联的有( ) 组别 事件一 事件二 ① 张骞出使西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的颁布 ③ 鸦片战争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 “沐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徐叔华成为了农业专业户,他还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材料所叙不能说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受农民欢迎 B.徐叔华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发展道路 C.农村改革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D.农业改革是农民的致富之路 11. 如图所示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B.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 12.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生活着瑶、壮等少数民族,这里风景优美,民族风情独特,它的成立,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和平解放 B.民主改革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13.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 A.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4. 2016年5月20日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这说明( ) A.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B.台湾当局建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两岸的隔绝状态仍将持续 D.“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15.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二 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三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教材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国同时还进行了什么斗争? (2)材料二中的“三大改造”包括哪三大改造? (3)材料三说明农村开始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7. 习近平主席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 重。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请回答: (1)图1反映的事件是在哪一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图1和图2反映的事件有何关系? (2)图3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图4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 (4)图1和图3分别反映了建国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今天,青岛各区市正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请你就“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 18.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古今中外的改革。 (1)秦始皇统一六国,主要得益于什么改革? (2)我国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 (4)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想一想,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都强调采取什么经济手段? (5)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6)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特点是什么? (7)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改革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CBA 6-10ADDDC 11-15ADCAB 二、非选择题 1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 (2)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村经济。 (4)符合题意即可,答案“略”。 17.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图一反映了土地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图二反映了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后实行的是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5)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农村道路联网等工程,加快建设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项目,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坑塘净化、环境美化。 18. (1)商鞅变法。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市场或市场经济。 (5)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6)实行罗斯福新政。特点: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7)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遵循客观规律;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成功的改革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失败的改革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