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世界呈现出严峻的“冷战”局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国际联盟的成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 2. 关于马歇尔计划,时任美国总统特别顾问的克利福德曾说过,“我们担心的不是市场,而是预防苏联扩大其控制范围”。据此可知,美国推行该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 ) A.经济援助 B.称霸世界 C.造福各国 D.追求互利 3. 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并维护其在欧洲的地位,联合西方国家建立的一个军事同盟组织是( ) A.三国同盟军事集团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三国协约军事集团 4.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 ) A.美苏国家实力的消长 B.联合国影响的扩大 C.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D.西欧国家的联合 5. 原子能工业. 电子计算机工业和激光工业逐渐成为战后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这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 A.科技含量高 B.起伏变化大 C.速度比较快 D.债务负担重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中不包括( ) A.东欧剧变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欧洲的联合 D.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7.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 ) ①实行非军事化改革 ②美国的援助和支持 ③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④重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亚各社会主义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主要原因是( ) A. 没有实行土地改革 B. 没有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没有对工业企业进行改造 D. 忽视本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照搬苏联模式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下列史实与之无关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东欧剧变 10. 苏联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发展苏联经济而多次进行改革,那么,继斯大林之后,领导苏联人民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 A. 列宁 B. 戈尔巴乔夫 C. 赫鲁晓夫 D. 勃涅日列夫 11. 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12. 如图是为纪念某历史事件发行的邮票,该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万隆会议的召开 C.“非洲年”的出现 D.纳米比亚的独立 13. 20世纪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下列历史人物中,领导推动了这一历史潮流的是( ) A.章西女王 B.马克思 C.玻利瓦尔 D.卡斯特罗 14.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围绕宗教和领土问题纷争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造成这一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 A. 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 B. 联合国的“分治”决议 C. 宗教信仰不同 D. “蒙巴顿方案” 15. 近年来,巴勒斯坦地区冲突不断,造成了中东地区的极大的不稳定,你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核心问题是( ) A. 调和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的矛盾 B. 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分治方案的合法性 C. 巴勒斯坦人民有建立家园的权力 D. 西方大国公平对待巴以双方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人们所希望的真正和平并未降临。美国. 苏联这对战时的盟友很快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冷战”为什么会爆发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 [角度一]美国当时拥有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角度二] 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并且军事力量大大加强,能与美国抗衡。战后,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在自己的周边建立“安全带”,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即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思想和主张。) [角度三]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积极推行反共. 反苏政策,同时,苏联采取了针对的行动,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以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力量。 [角度四] 美苏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公开的反苏. 反共纲领——“杜鲁门主义”美苏两国从此进入“冷战”时期。 (1)请从上述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别概括“冷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在你概括出的“冷战“爆发的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个?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你的观点。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的签订 材料二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一篇咨文,宣称:世界已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制”两个阵营。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 ”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材料三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 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1)材料一中两个条约分别是在哪两次会议上签署的?两次会议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体系?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实行的什么政策? (3)材料三中,“冷战消失”的标志是什么?“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18. 尊重才能互信,合作才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亚洲 新外交】 材料一 二战后到1955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13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30个。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据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结束后卷土重来,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年4月,亚非会议召开,这被称为“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非会议召开前的国际形势和这些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非会议的历史意义。 【新非洲 新局面】 材料二 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 多哥. 中非. 索马里. 贝宁. 尼日尔等。 材料三 2018年3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建立中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材料二中的“这一年”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众多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国际因素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纳米比亚是在哪一年获得独立的?它的独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5)请你就非洲大陆由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谈一谈感想,并为中国与非洲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写一句祝福语。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BBAA 6-10ACDCC 11-15BDDDC 二. 非选择题 16. (1)角度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 角度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角度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角度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 (2)答案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打击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激化了与苏联社会主义的矛盾;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导致苏联更加猜疑和不信任;杜鲁门主义彻底摧毁了美苏同盟关系;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受到了并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挑起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所以,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二苏联推行人国沙文主义。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苏联推行人国沙文主义,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加剧了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对立;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引发了美国更加猜疑和不信任;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但忌惮美国力量强大,实行'f“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所以,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二战的结束,使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I再度凸显;二战斤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二战后苏联通过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J量;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所以,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后,美苏视对方为主耍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造成了苏联的过分反应;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了美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所以,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17. (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华体系)。 (2)杜鲁门主义或冷战政策。 (3)苏联解体;政治多极化趋势。 (4)致力于实现长期. 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提高综合国力;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加强国际交往,提高国际地位。 18.(1)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问题:面临着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2)意义: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3) “非洲年”。有利国际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4)时间:1990年。历史意义: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5)民族独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殖民统治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在未来的日子里,愿中非双方携手努力,将中非传统友好关系不断发扬光大。(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