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2)(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称帝的地点是( )
A.应天 B.兴庆
C.大都 D.建康
2. 推翻腐朽明王朝封建统治的是( )
A.李自成义军 B.吴三桂的军队
C.张献忠的义军 D.清军
3. 努尔哈赤的事迹包括( )
①统一女真各部 ②改女真为满洲
③建立后金 ④设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5. 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
A.册封达赖. 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6.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前期,最值得肯定的是 ( )
A.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 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出现了优秀古典小说
7.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说明( )
A.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了
B. 封建自然经济不占主导地位
C.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了
8.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
A. 纺织业 B. 采矿业
C. 运输业 D. 餐饮业
9.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 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
● 工商业市镇兴起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0. 《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 《书》. 《诗》. 《春秋》. 《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11.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 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12. 《三国志》中说曹操“广贤纳士,善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而《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历史小说与史书基本一样
B.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C.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
D.历史小说中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
13. 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 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明太祖
14. 元. 明. 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清朝中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 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 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 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 限制商贸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王朝更替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 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
材料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3)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四
(4)清朝疆域广大,为了加强统治。清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图1. 图2有关的历史事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 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等
材料二 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动力技术突破。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培养创新人才有何建议?
18.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ACBA 6-10ADADA 11-15BDDAB
二. 非选择题
16. (1)郡县制;中央设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2)特点: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人口众多,是交通枢纽和政治交往中心;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3)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4)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金瓶掣签制度有利于蒙藏社会的长期稳定,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5)中央集权不断加台,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17. (1)趋势: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差距拉大。原因:八股取士制度的严重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同社会生产相结合。
(2)技术突破:瓦特改良蒸汽机。社会条件:拥有一批专门技艺的工人;伦敦成为欧洲的科学研究中心;英国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并倡导科学研究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深化改革,消除影响人才创新的思想障碍,重视人才,建立促进人才成长的制度. 体制。(其它紧扣题意. 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18. (1)闭关锁国
(2)维护清朝统治。清朝前期,封建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从18世纪下半期起,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4)启示: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