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1)(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以下说法不符合这一含义的是(  )
A.都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是以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目的都是反苏反共以遏制共产主义
D.都是以美国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2.
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
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革命
B.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
D.称霸世界
3.
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
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
年,美.
英.
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这反映了美苏关系(  )
A.从紧张到缓和
B.从合作到对抗
C.从敌对到友好
D.从和平到战争
4.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该条文出自1949年签署的(  )
A.《凡尔赛条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北大西洋公约》
D.《华沙条约》
5.
1970年尼克松总统提出家庭援助计划,对贫困家庭提供援助,这有利于推动(  )
A.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日本经济的崛起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6.
通过让出部分国家主权,进行国家间的联合,达成区域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项重大尝试。二战后,这一“尝试”的典型事例是(
)
A.北约 
B.华约 
C.独立国家联合体 
D.欧洲联盟
7.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因素与西欧不同的是(  )
A.美国的扶持和援助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建立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
D.推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落后因素
8.
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  )
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
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
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
9.
如图漫画说明了(  )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10.
下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五年计划
时间
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
“八五”
1966—1970
7.7
8.5
5.8
“九五”
1971—1975
5.7
7.4
4.6
“十五”
1976—1980
3.7
4.4
3.2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下面的哪一个时间之中(  )
A.
1989年
B.
1991年
C.
1922年
D.
1936年
12.
张亮同学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他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就显著
②1956年埃及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③1959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有关“尼赫鲁”“纳赛尔”“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材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冷战中的对峙
B.动荡中的中东地区
C.亚非拉的奋起
D.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4.
二次大战以后,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摆脱了殖民枷锁,取得独立。对下列国家按独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埃及
③印度
④古巴
⑤纳米比亚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③④
C.
③④①②⑤
D.
③①②④⑤
15.
下图名为“历史性的握手”,它给长期动荡的中东局势带来了一丝和平的曙光。请你判断握手的双方代表的国家是(  )
A.
埃及
以色列?
B.
伊拉克
以色列?
C.
巴勒斯坦
以色列?
D.
埃及
伊拉克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自冷战结束以来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和军事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到2010年时,中国经济总量已攀升至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则跃居世界第一,奥巴马政府在对外战略方面开始推行以全球收缩.
亚太突进为特征的“亚太再平衡”(rebalance
towards
the
Asia﹣Pacific)战略,力图缓解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过度扩张,集中应对中国的崛起,以重振美国霸权。
——王浩《过度扩张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前景论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战略意图以及美国提出这一战略意图的历史条件。
(2)美国为实现上述战略意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结合图1.
图2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和目的。
(4)请你谈谈对二战后初期美国的战略意图和当今“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俄共为主的左翼政治派别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右翼政治派别则对列宁.
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持极端仇视态度。
材料二
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少数右翼学者认为,苏联历史中一切阴暗的东西都源于列宁,苏联的制度从一开始就错了。
材料三
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宁是穷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会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
(1)材料一.
二.
三分别是俄罗斯哪三个群体对列宁的评价?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作出评价的相同背景。
(3)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仍然认为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请用所学的中外史实加以说明。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以色列国防军地面部队18日继续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实施军事行动,其活动范围已从加沙南部边境向内深入4公里。
——2006年10月19日
21:29:19新华网
材料三
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在接受以色列电台的访问中说,他在做极大的努力,与阿巴斯总统开始对话。他说,“(中东和平)路程漫长……我们不必匆忙。将如何终结,有待观察。”
?——2007年3月25日
http://www.欧洲时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图文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中东和平)路程漫长”?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DBCD
6-10DDCDA
11-15BCCDC
二.
非选择题
16.
(1)世界霸权,美国经济.
军事实力膨胀。
(2)马歇尔计划,对台军售。
(3)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重振美国霸权。
(4)中美两大国和其领导人,在中美关系.
亚太战略和全球治理中,更应站在世界文明和人类共同体利益的高度,摈弃历史上“国强必霸”和“两强必斗”的宿命,增信释疑.
管控分歧,牢牢把握中.
美双方避免冲突和对抗的共同底线,进行更高层次的中美文明战略对话,并展开能给本国和世界各国人民提供更好选择与更好未来的良性竞争与共赢合作。
17.
(1)政治派别(或政党).
学者.
普通百姓。
(2)苏联解体;俄罗斯现状(或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国际地位下降)。
(3)革命家: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的道路。开拓者: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等。
18.
(1)由于拉宾和阿拉法特等人的努力,中东和平出现曙光。
(2)中东地区战火未断.
动荡不安。
(3)①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争夺的热点。
②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领土争端是阿以之间争夺的实质问题。以色列建国后,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的家园。
③水资源问题在中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围绕着水资源问题,阿以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④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耶路撒冷被视为犹太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他们不断相互争斗,以取得对城市的控制权。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学生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