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当清王朝正做着“天朝上国”美梦的时候,西方已经展开了一场工业革命,这场革命最早出现的部门是( ) A.冶金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矿业 D.棉纺织业 2. 瓦特为人类获得了新的动力,他用一把钥匙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铁路时代 D.信息时代 3. 节假日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时机,高铁以其便捷舒适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首选。追溯高铁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 ) A.哈格里夫斯 B.史蒂芬孙 C.富尔顿 D.瓦特 4.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B.指导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C.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 D.探索了改造社会的方法 5. 加里斯特·琼斯教授感慨地说:“《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这个力量”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6. 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曲声和“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该政权是( ) A.革命群众组织 B.工人团体组织 C.国民自卫军组织 D.无产阶级的新型政权 7. 美国领土不断扩张,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是在( )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8. 有人认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内战进入以革命的方式进行战争的阶段。据此可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的主要意义是( ) A.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B.推翻了美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扭转战局为北方的胜利奠基 9.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这表明( ) A.农奴没有获得解放 B.农奴制危机严重 C.改革没有推动俄国发展 D.改革是封建性质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 A.使俄国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11. 19世纪中期,率领四条蒸汽船惊醒日本“太平梦”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12. 19世纪中期,面对困境,日本一些人士联合形成改革力量,打着恢复天皇权力的旗号进行一场倒幕运动。“这些人士”指的是( ) ①中下级武士 ②藩主 ③朝廷公卿 ④城市贫民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3. “我以自己的人性和生命宣誓,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这是谁在投身拉美解放运动时的誓言( ) A.伊达尔哥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圣马丁 14. 《西方文明史》认为:“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瓦特改良蒸汽机 D.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15. 在德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德国出现的人口移动趋势是( ) A.由农村向城市集中 B.由城市向郊区扩散 C.由德国向欧洲扩散 D.由大城市向小城市扩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从变化看生活】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1670年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从变化看生产】 材料三 下图是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二表明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当时英国发生怎样的变化? (4)材料三中促使工业生产飞速发展,进入了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的标志是什么?综合以上现象,就本质上而言,是什么样的变化使人类进入崭新时代?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世纪,奥斯曼、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国保守的统治者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改革者实施了更彻底的改革计划。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法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厂,创办了官营企业。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导致俄国、日本进行改革的共同外部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认为日本的改革“更彻底”?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日本的工业化有哪些特点? (3)材料中日本的改革顺应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发展的哪一潮流?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社会制度变迁而言,中国也是最早的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进和变迁的国家。但是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中国却落后了,表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现象。这个问题被称作“韦伯问题”,其研究同“李约瑟之迷”一样,倍受中外史学家和经济史学家的青睐。 ——《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图一: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 图二: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发明成果分别代表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在从图一到图二的发展变化中,最主要的推动力是什么?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意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出现了什么经济现象?其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4)上述史实,对近代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BAA 6-10DBDBC 11-15DCBBA 二、非选择题 16. (1)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棉花加工量和生铁等工业品产量增长很快。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2)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 (3)1670年以来英国城市人口占比迅速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 (4)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手工劳动变为机器生产为主。 17. (1)共同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原因: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特点:政府主导和推进;向西方学习;将国营企业转给私人资本家。 (3)潮流: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18. (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明清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长期实行闭关和海禁政策) (2)图一:蒸汽时代 ,图二: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或第二次工业革命)。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 (4)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发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