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1)(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明朝建立时,朱元璋定都( )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洛阳
2.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材料中的“闯王”指( )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李自成 D. 陈胜
3.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顺治 D. 康熙
4.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夷,一代英雄”这副对联赞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5. 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6. 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郑和七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 下列句子最能够说明我国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是( )
A. 苏湖熟,天下足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 小邑犹藏万家室
D.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8. 谚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谚语由“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说明了( )
A. 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B. 宋元时期商业繁荣
C. 古代北方经济的发展
D. 古代南方成为工业中心
9. 清朝前期,商业贸易十分繁荣,各种商品行销海内外,四方流通联系更加密切。其中,“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反映的繁荣市镇是( )
A.佛山镇 B.汉口镇 C.盛泽镇 D.景德镇
10. 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 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 )
A.设置进士科 B.开创殿试和武举
C.设置明经科 D.明朝“八股取士”
11.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12. .钱文忠在讲述唐朝的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 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 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下列哪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曹雪芹
13. 明朝统治者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和中书省 B.设立内阁
C.设立厂卫机构 D.实行八股取士
14. 下列机构的设置,能体现清朝制度创新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15.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
A.重本抑末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鼓励海外贸易 D.禁海政策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大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雍正皇帝成精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 风俗习惯. 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2)据材料二,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 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据材料三,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
17. 材料一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渊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 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3)下列是王明同学正在制作额“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表格,请不补充表格中的部分论据。并指出王明同学评价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方法。
论点(积极作用) 论据
第一,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巩固国家的统一; …… 秦朝修建①______________,隋朝开凿②__________,明朝营造北京城等
论点(消极作用) 论据
第一,强化思想文化控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 秦朝焚书坑儒,明朝入股取士,清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8. 材料一 顺治十八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河北. 山东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烧毁,寸板不许下海。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请回答:
(1)指出清朝对待海外贸易的政策。
(2)清政府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什么考虑?你的根据是什么?
(3)综观上述两种材料,你如何评价这种政策?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BBA 6-10BBACD 11-15DCCDB
二. 非选择题
16. (1)开明的民族政策。
(2)原则:尊重民族差异(“从俗从宜”,“从安其俗”或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 风俗习惯. 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
措施:确立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 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目的:实现各民族平等. 团结和共同繁荣。
17. (1)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六部制。
(2)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3)秦长城,大运河,文字狱。坚持史论结合,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
18. (1)闭关锁国。
(2)外国货中国不缺,不需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为了抵御西方的殖民侵略(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3)①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