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朱元璋登上皇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个封建君主最相似( ) A.刘邦 B.李世民 C.赵匡胤 D.赵构 2. 大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创造了诸如明长城和北京城等辉煌的成就。那么,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 B.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 C.明朝中期后宦官乱政 D.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 3. 清军入关前提出“灭流寇以安天下”的口号,这一口号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固在东北地区的统治 B.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 C.统一中国 D.援助明朝,镇压起义 4. 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你知道诗中的“夷岛”指哪里吗( ) A.海外 B.沿海岛屿 C.日本 D.葡萄牙 5. 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敬仰,主要是因为( )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的史迹 D.郑成功的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6. 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7. 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 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8.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9. 《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比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请问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10. 它图文并茂,全面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还流传到日、英、法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作者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宋应星 11.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作者笔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繁荣与社会开放 B.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 D.统一国家的建立 12. 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到到顶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 ) ①《牡丹亭》 ②《桃花扇》 ③《红楼梦》 ④《长生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 ) A.废中书省,设三司 B.废丞相,设六部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14. 清朝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 )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实行八股取士 C.大兴文字狱 D.设立军机处 15.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 元朝时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时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材料四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温暖送到边疆”。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 请回答: (1)文成公主入藏与哪位首领联姻?这一联姻有何重大意义? (2)元朝时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3)清初除五世达赖外,还有哪一位喇嘛教首领受到册封?为了有效地管辖西藏事务,清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举出两例。 (4)材料一、二、三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5)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这句话的?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材料二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 青藏铁路 材料四 2008年3月14日,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发生打砸抢烧暴力事件,面对“藏独”分子分裂祖国的恶劣行径,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列有理有节的措施,有效遏制事件的进一步扩张,维护了祖国统一。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所提到的“台独”份子,请你用事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至少两例)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民族政策,并列举建国之后西藏政治、经济的建设成就。 (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18.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1)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2)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二中汉武帝“下推恩之令”有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三中明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BCB 6-10DCBDC 11-15CBCCB 二、非选择题 16. (1)松赞干布,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宣政院。 (3)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4)这些史实说明,自古以来汉藏关系密切、友好,也说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5)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植下,西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 17. (1)①三国时,孙吴政权派船队到达夷洲②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③郑成功收复台湾④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民族区域自治;政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开始民主改革(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完成民主改革);经济:一五计划中建成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西藏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4)①台独和藏独份子的行为是分裂祖国的非正义的行为,是必将失败的。②我们应与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巩固统一,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应该包括对台湾问题和民族关系的看法) 18. (1)秦朝;郡县制。 (2)三省六部制。 (3)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政府的问题。 (4)明朝:在中央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统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