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居住及租地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门户开放”政策 2. 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 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3. 如图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 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九国公约》签订后 5.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大兴宫殿,其中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雕琢精巧,金碧辉煌。”这表明洪秀全此时( ) A.完全丧失了反清的斗志 B.荒废政务且大权旁落 C.封建特权思想日益膨胀 D.专注于内部权力争夺 6. 假期里,阳阳同学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井冈山》 ③《甲午风云》 ④《血战台儿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④①② 7. 下面是著名历史时事漫画《时局图》,该漫画反映的是( )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B.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灾难。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9.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精神屈辱最深沉的不平等条约,下列内容表明清政府已成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 10.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11.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为此,他主张( )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开办近代民用工业 C.进行近代海防建设 D.组建新式洋枪队 12. 李鸿章于1881年上奏说:“统计九年以来,华商运货水脚,少入洋人之手者,约二三千万两。”这说明( ) A.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C.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思想 13. 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只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来史实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有( )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展开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4.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维新派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②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用远不是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戊戌变法废除了旧制度 C.②属于历史事实 D.②肯定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15. 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京师同文馆 B.《申报》报社 C.《民报》报社 D.商务印书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读图说史。 (1)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记载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其罪魁祸首是谁?图三见证了他们的什么罪行? (2)火烧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事件中,列强如此嚣张的原因是什么? (3)圆明园被焚及文物流失海外的史实给了你什么启示? 17. 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兴起的具体原因。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2)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实施了一系列举措,请举出具体事例。 材料三 时间 内容 1862年 创办京师同文馆(外语)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6年 创办上海电报学堂(科技. 电报. 通讯)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79年 创办天津的电报学堂(科技. 电报. 通讯) 1880年 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军事)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挑选聪颖幼童赴美国书院,学习军政. 船政. 步算. 制造诸学,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以培实用人才而图自强。 ——李鸿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运动在人才培养方式. 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致激民变。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归纳李鸿章反对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 材料五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矫众说,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以避之。 ——《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直隶总督李鸿章奏》 材料六 1881年,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筑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筑了铁路。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5)根据材料五. 六,概括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2上图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材料三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3)根据材料三中颁布的新法,分析这次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戊戌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 (5)这次变法的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DBBC 6-10CBBCD 11-15BCCDD 二. 非选择题 16.(1)英法联军。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内的文物进行了大肆掠夺。 (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英法列强的侵略野心。 (3)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实现反抗外国侵略的真正胜利,就必须把国家建设得更为强大。 17.(1)认识到西方军事力量强大;想要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 (2)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等。 (3)培养方式: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教育内容:侧重外语. 军事. 科学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洋务实用人才。 (4)目的:排斥(拒绝. 抵制)列强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染指。 (理由:列强贪利,危害财政;毁坏田地房屋;破坏风水;破坏老百姓的生计;容易激起民变。(任意两点即可) (5)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谋生手段;解决运输问题。 18.(1)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阶级矛盾激化。 (2)康有为;梁启超 (3)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4)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5)结果:失败。 主要原因: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袁世凯的告密;维新派力量弱小,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