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 A.全国农村地区 B.新解放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3. 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4.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缩小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6.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7. 下列内容中,可以证明“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的是 ( ) ①出现打、砸、抢事件 ②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③消灭地主阶级 ④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 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③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 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④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的是( ) A.包产到户 B.政企分开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城市改革 11.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 ①全方位 ②宽领域 ③多层次 ④有特色 A.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12. “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区,并设立民族自治机关,依法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材料论述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背景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原因 C.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的作用 13. 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4.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怀抱 15. 下图是“中美建交纪念馆瓷盘”,瓷盘上标有“1979年”字样。该时间( ) A.尼克松访华的时间 B.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时间 C.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 D.该瓷盘的制作时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朝鲜半岛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也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材料三 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材料四 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 710架。 ——金冲及等《毛泽东传》(1949—1976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 (2)材料三中的“高级将领”是谁?我国“出兵”的时间是哪一年?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朝鲜核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东北亚局势的紧张。面对当前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你认为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行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结合所学,说说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材料三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3)结合所学,说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已经实现从外交大国到外交强国的转变,赢得全世界的赞誉。九年级(3)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中国现代外交成就”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小荷露尖】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新中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有哪些? 【梅开三度】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2)列举两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全面推进】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外交上的新特点以及形成了怎样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 (4)中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对中国、对世界分别有何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ACC 6-10ACBBC 11-15BADBC 二、非选择题 16.(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彭德怀。1950年。 (3)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4)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17.(1)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等。 18.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声音”: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或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重要作用;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3)特点: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等;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中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世界: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