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2)(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
2. 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西欧实施的哪一政策( )
A.罗斯福新政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经济全球化
3.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 国际斗争永远都是这样……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材料强调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 )
A.国家利益 B.意识形态
C.地缘政治 D.社会制度
5. 有研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个国家“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它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大约50%”。该国家是( )
A.苏联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B.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资产阶级认为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7. 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 )
A.美国 B.联邦德国
C.英国 D.日本
8. 下列不属于匈牙利改革内容的是( )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C.继续实行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D.改善党的领导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雄厚实力提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崩溃的经济。1949年,苏联也成立了帮助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的组织,它是( )
A.华沙条约组织     B.北大西洋组织
C.经济互助委员会 D.欧洲联盟
1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没有间断过。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下面是对其改革的讨论,正确的是( )
A.改革最先在政治方面进行,后转移到经济方面
B.改革打破了斯大林模式,大力发展经济
C.为同美国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D.改革使苏联出现工农业发展均衡状态
11. 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走近古稀之际,终于宣告了它的解体,此时,执政的苏共党中央书记是( )
A. 戈尔巴乔夫 B. 列宁
C. 斯大林 D. 赫鲁晓夫
12. 1955年,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名代表济济一堂,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也标志着二战后获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次会议( )
A.促进了中国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13. 某位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制作了如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历史人物
1955年 万隆会议 周恩来
1956年 埃及成立共和国 纳赛尔
1959年 古巴革命 卡斯特罗
A.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B.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冷战中的对峙 D.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4. 历史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之称。这颗“宝石”脱离英国殖民地统治获得独立的领导人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纳赛尔
15.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现状》的历史图片展,下列材料中不应该选用的是( )
A. 《巴勒斯坦地区图》 B. 阿拉法特照片
C. 《科索沃战争示意图》 D. 《中东战争示意图》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个国家生产增长指数表
材料二 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和平衡的扩张,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的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之间更紧密的关系。
——摘自《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
材料三
(1)通过材料一和所学分析美国战后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的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有什么作用?写出欧盟正式成立的时间。
(3)分析材料三,1950~1970年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________,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
(4)在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中,你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5)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的军费开支急剧增加,作为邻国,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此问题。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8年,苏联的市场上90%以上的食品. 服装和鞋脱销,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
材料二 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苏共党员由19 487 822人降至16 516 100人,足足减少了290万人,更不用说发展新党员。如在切良斯克地区,1986年有6 000人入党,1989年为750人,1990年81人,1991年仅有4人。到199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五分之一的车间党组织. 二分之一的党小组或解散,或停止了活动。苏共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2)有人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3)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中东地区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各宗教的信徒都把这座城市看作是自己的“圣城”,几乎整个世纪他们不断地相互争斗,以夺取城市的控制权。
材料二 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欧. 亚. 非三洲各民族迁徙的通途,东西交流的要道,是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地区。这里的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红海是苏伊士运河通向印度洋的通道,波斯湾地区有“石油湖”之称,地中海东岸地带,特别是巴勒斯坦地区地处欧. 亚. 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有“中东心脏”之称。,近代以来,中东地区成为西方国家争霸的重要基地,“二战”以后大国在这里的争霸变本加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各宗教”包括哪些宗教?
(2)材料一中的“圣城”指的是哪里?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三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
材料四 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
(4)材料三. 材料四分别是谁说的?
(5)这两则材料都强烈反映了人们的什么愿望?
(6)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你认为解决中东问题有哪些办法?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CCAB 6-10BDCCC 11-15ACACC
二. 非选择题
16.(1)战后美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发展的特点,即经济的高速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停滞不前交替出现。
(2)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93年11月。
(3)日本;联邦德国
(4)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
(5)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17.(1)综合国力衰退,经济发展每况愈下,市场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共产党在苏联人民的心目中失去了威信。
(2)不对。它只是苏联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3)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18. (1)犹太教.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2)耶路撒冷。
(3)主要原因: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列强的争夺与介入;历史. 宗教. 种族等因素。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4)阿拉法特,萨达特。
(5)和平的愿望。
(6)巴以冲突。办法:和平谈判,以土地换和平,双方都作出让步,为人民赢得和平,让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等。(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