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3)(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3)(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 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
A. 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 皇太极 D. 李世民
2. 有人分析明朝灭亡的三大原因有“天灾. 人祸. 外扰”。下面对明朝灭亡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饥民遍野
B.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
C.清政权乘机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D.明朝政权的腐败
3. 清朝前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祖国版图基本奠定。清朝的建立者是( )
A. 杨坚 B. 李世民
C. 赵匡胤 D. 皇太极
4. 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 )
A.戚继光组成了戚家军
B.戚家军纪律严明,受到人民的欢迎
C.戚继光坚持抗倭,反对外来侵略
D.戚继光驻军大西洋沿岸地区
5. 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驻藏大臣
6.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体现了清朝皇帝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 D.驻藏大臣
7. 下列对于资本主义萌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明中期后,江南纺织业中,出现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B. 机户是由清政府扶植发展起来的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 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部门也增多了
8. 清朝前期,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下列属于清朝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甘蔗 
④水稻 ⑤烟草 ⑥茶叶
A.①⑤⑥ B.②③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⑤⑥
9.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是( )
A.苏州“十万烟火”,富甲天下
B.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C.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D.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普遍种植
10. “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这段材料主要歌颂了什么工程或建筑的积极作用(  )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都江堰
11. 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 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 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
A.罗贯中 B.吴承恩
C.施耐庵 D.曹雪芹
12.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此时最有影响的戏剧是( )
A.黄梅戏和京剧 B.汉调和京剧
C.昆曲和京剧 C.汉调和昆曲
13.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14.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15. 正当西方列强以咄咄逼人之势不断东扩时,清帝国却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日益显出疲惫的老态。“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原因是( )
①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阻碍手工业的进步 
②不与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 
③使清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 
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待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材料二 科学家竺可桢通过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之变化,指出中国16世纪后半叶趋于寒冷,至17世纪最冷。自天启六年(1626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气候益转严厉,自然灾害频繁。
材料三 ……内城陷。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1)材料一记录了明朝陕西北部遭受旱灾的情形,当时的受灾农民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2)材料二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材料三崇祯皇帝自杀,标志着明朝的灭亡。推翻明朝的农民军领袖是谁?其最终结局如何?
17. 风光秀丽的雪域高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的治理,西藏爱国僧众拥护中央. 维护统一,在这里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清政府颁赐的金瓶有何作用?
(2)驻藏大臣衙门遗址现已成为西藏旅游的一个景点,请你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解说。
(3)图三为位于河北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碑,碑文写道:“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这句碑文是什么意思?
(4)请你为三幅图片确立一个学习主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长官:“凡钱粮. 兵甲. 屯种. 漕运. 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 明初,置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朝廷有德泽. 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吴元年,置各道按察司,设按察使,正三品。洪武八年,改在京留守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诸外都卫为都指挥使司。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唐.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四 有一天,明朝殿阁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一说明元朝行省制什么问题?
(2)针对元朝行省制存在的问题,材料二中明太祖又采取什么措施?
(3)从材料三中看出明太祖对丞相有何看法?采取什么措施?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明朝的一种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DCA 6-10DBCDC 11-15BCBAC
二. 非选择题
16. (1)庄稼颗粒无收,人民食野草. 树皮和石块充饥,灾难深重。
(2)气候变冷. 自然灾害严重。不是。根本原因是明朝政治日益腐败。
(3)李自成。李自成在推翻明朝的统治后,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夹击李自成,李自成交战失利,最后失败。
17. (1)通过“金瓶掣签”,决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2)驻藏大臣设立于1727年,清朝法令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 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我国百余年来天下太平,民族和睦,内地和边疆如同一家。
(4)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18. (1)行省制度造成地方权力过重,不利于中央集权。
(2)措施: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 按察司. 都司)。
(3)宰相专权乱政,是政治动乱的根源。措施:废除宰相,权分六部。目的是加强皇权。
(4)明朝的特务无孔不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说明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