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身边的桥梁
单元知识整合
1.桥梁必须具备一定的承重
能力,才能让行人
车辆
安全通过。
2.增加厚度或改变形状
都可以增强纸桥的承重
能力。
3.在
山谷、丘陵
平原和水网密布
的地区,人们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拱桥

4.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用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
,例如木拱桥石拱桥、混泥土拱桥等。
5.按照计划,将泡沫塑料、萝卜或其他材料切成小块构件,
拼接
成拱桥。
6.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
,运用
分析

比较
概括
等方法得出探究的结论。
7.我国许多跨度大的桥梁,有一类是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悬索桥
8.
斜拉桥也是靠钢索吊起桥面的大跨度桥梁。
9.钱塘江大桥是由桥梁专家茅以升
主持设计的钢铁框架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是(钱塘江大桥)
10.20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
,全长55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
跨海
大桥。
11.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建筑师智慧和心血
的中国桥梁,浓缩了我国
建筑的精髓
,彰显了中华民族的
文化底蕴
,在世界桥梁史上留下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
12、为了方便人和车辆的通行,人们在江河湖海上修建了(桥梁
)。
13、梁桥是由(梁
)和(桥面)组成的。
14、(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类型。
15、梁桥的桥面(平直),大多具有(梁)的结构。
16、拱桥的跨度一般比梁桥要(大)。
17、生活中的拱桥都具有(拱形)结构。
拱桥的承重能力要比梁桥(大)。
19.拱桥的底部两端是(拱脚),由(拱座)支撑。
20.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建造的拱桥有(木拱桥)、(石拱桥)、混凝土拱桥和(钢拱桥)等。
21、石拱桥受材料限制,往往使用小块构件(拼接)桥面下的拱圈。
22、通常我们可以使用(梯形)和(方形)的小块拼接拱圈。
在制定实验方案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24.在拼接完拱圈后,我们要做(承重能力)测试。
25.用缆索把桥面吊起来的桥是(悬索桥)。
26、悬索桥的跨度比较(大),一般建在(山谷中)或(海面上)。
27、悬索桥由(悬索)、(桥塔)和(桥面)等几部分组成。
长长的(悬索)可以将桥面吊起来。
29.在古代,人们利用(藤)、(竹)等材料将桥面吊起来。
30.现代的铁路桥梁一般都具有(框架)结构。
31、桥梁框架结构一般都是(三角形)形状。
32、我们可以通过(压一压)或(拉一拉)的方式测试制作的形状的稳固性
33.根据任务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设计小桥的类型。
34.、在设计时,还要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材料)、桥梁的(用途)和制作的(方法)等。
35、在制作桥梁时,用到的材料一般有(吸管
)、(剪刀)和(胶水)等。
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
37.制作完桥梁模型后,我们要对桥梁进行简单的(调整)和(美化)。
第二单元
微观生命世界
单元知识整合
1.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能帮助我们看清
微小
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2.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光学显微镜是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
3.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只有让光透过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物像
4.转动转换器,分别用
低倍镜和
高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玻片标本,并用文字和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5.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有很多微小的生物,需要借助
显微镜
才能观察到。
6.池塘中生活着众多微小生物,它们个体
微小
,结构
简单
如水螺、水绵等。
7.生活中人们常用发酵的方法,将面粉
制作成各种食物。
8.发面过程中加入的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
酵母菌
9.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产生。促使面团体积膨胀,使制作出来的面食松软可口。
10.
酵母菌
是一种由单细胞组成的真菌
,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
11.
病毒
是目前人类所了解的个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比细菌小得多。
12.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二水分、空气、阳光等。
13.放大镜的基本组成结构有(镜框)、(镜片)和(镜柄)。
14、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放大镜可以让我们看到(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16.在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我们可以采用眼睛和放大镜不动,通过移动(物体)来观察。
17.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到物体的细节(不同)。
18.光学显微镜是由多块(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仪器。
19、显微镜由光学部分、(机械部分)和(照明部分)组成。
20、载物台是用来安放(玻片标本)的。
遮光器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
22.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在使用时应遵守操作规范。
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有很多微小的(生物),需要借助(
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4.池塘中有些生物我们可以通过(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
25、要想知道水中有哪些肉眼看不见的生物,需要先取水样制成(临时玻片)。
26、池塘中生活着众多微小的生物,它们个体(微小),结构(
简单)。
27、除了少数如(水螅)、(水绵)等肉眼能勉强看到的生物外,绝大多数是肉眼看不见的。
28.人们常通过(发酵)的方法,将面粉制作成各种食物。
29、在做“发面团”的对照实验时,其中最重要的材料是(干酵母粉)。
30、加了干酵母粉的面团会明显的(膨胀)起来。
发面过程中加入的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
32.在一定的(温度)、(
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
33.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食物或衣物(发霉)的现象。
34、发霉是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引起的。
35、霉菌个体较小,要使用(放大镜)或(
显微镜)进行观察。
当条件适宜时,霉菌就会大量地(生长)、(
繁殖)。
37.食物、衣物等发霉之后,容易产生(有毒)物质。
38.生活中,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加工制造出各类发酵食品。
39、常见的发酵食品主要有谷物、(豆类)、蔬菜和(乳类)。
40、(发酵技术)能更好地保存食物,避免食物因发霉而变质。
要想了解发酵食品的常见种类,需要先选定一个种类作为(研究主题)。
42.酸笋和酸豇豆都是传统的(发酵食品)。
第三单元
火山与地震
单元知识整合
1.我们有时会在高山上见到整块断裂的岩石层
。这些断裂面上的岩石层往往会有不规则的
弯曲现象。
2.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岩层褶皱形成的可能原因。
3.把一条毛巾折叠成长条状
,模拟岩层。然后将双手放在毛巾两端,稍用力向中间挤压毛巾,我们能观察到毛巾被挤压后的形状
4.地球的表面分布着
陆地和海洋
,无论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海洋底部,都分布着坚硬的岩石层,它们构成了地球的底壳
5.
岩石是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根据岩石形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三大类。
6.当地壳不断阻止岩浆向上运动时,岩浆就会沿着地壳的
薄弱地带像地表上升,然后突破地表急剧地喷发出来。
7.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炽热的熔岩流
8.岩浆中压力极大的气体会带着岩石碎块和无数细小碎屑冲上天空,形成火山灰云
9.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震动时,地面震动的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貌。
10.
地震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能在短时间内破坏道路和建筑物,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11、地球表面的岩石时时刻刻都在(移动)着。
12、地球的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
坚硬的岩石层构成了地球的(地壳)。
13、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
14、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炽热的(熔岩流)。
15、岩浆中压力极大的气体会带着岩石碎块和无数细小碎屑冲上天空,形成(火山灰云)。
火山喷发时,会把地下深处的一些(矿物)带到地面。
17.(火山灰)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
18、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19.、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
20、地震时,地面震动的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貌)。
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
22.地震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能在短时间内破坏(道路)和(建筑物),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第四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
单元知识整合
1.白天和黑夜是自然现象
,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情况可能不一样。
2.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一半是白昼,没有被照亮的一半是黑夜。
3.2013年12月25日,我国“嫦娥三号
”月球探测仪从月球表面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地球只有朝向太阳的一面被照亮。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按逆时针
方向绕太阳
公转,转一圈要花约1年时间。
5.将太阳、地球及地球公转轨道的数据按一定比例缩小,再找大小合适的物体在操场上做模拟实验。
6.地球以
赤道
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当北半球是夏天时,南半球却是冬天
7.北极星在北极上空,从北半球看,它总在天空的正北方,所以人们常利用它
辨认
方向。
8.星空中五颗会移动的星分别是:
水星、金星

火星、木星和
土星
9.在太阳系中,卫星围绕行星运转,行星则是围绕
太阳运转的。
10.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银河,发现银河是由许多恒星聚集在一起组成的。
11.
仙女座星系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天体之一。
12.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至日影子_
最短,冬至日影子
最长

13、白天和黑夜是一种(自然现象)。
14、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情况可能(不一样)。
15、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
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一半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一半是(黑夜)。
17.当北京和悉尼是白天时,纽约却是(黑夜)。
18、我们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19、天体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0、不同地区的日出时间可能(不同)。
当地轴与光线基本(垂直)时,就会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22.地球是按照(自西向东)方向自转的。
23.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
24、地球绕太阳转一圈要花约(1年)的时间。
25、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一端,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地球运行到达距离太阳最近的一端,这个位置叫(近日点
)。
地球以(赤道)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人们把星空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里的恒星就组成了一个(星座)。
29.用线段将同一星座内的(亮星)连起来,就形成了各种图形。
30.(星座图形)可以帮助人们辨认星座。








,(位置)不断变化。
32.在不同季节,地球夜半球的朝向不同,人们看到的星座(也不同)。
33、在古代,人们发现星空中有五颗会移动的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
(土星)。
34、太阳系的“家庭成员”中一共有(八颗)行星。
35、八大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动的。
36、在太阳系中,(卫星)都围绕行星运转,而(
行星)则围绕太阳运转。。
37、月




球运转,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38、古人把(银河)想象为天上的河流。

39、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银河。
40、银河是由许多(恒星)聚集在一起组成的。
41、整个银河系是一个包含了(几千亿)颗恒星的星系。
42、(仙女座)星系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最遥远的天体之一。
43、(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宇宙。
44、目前只有(运载火箭)可以实现把仪器甚至人送入太空。
45、运载火箭的速度(很快),能脱离(大气层)飞行,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有力工具。
46、运载火箭靠发动机产生的(反作用力)飞行。
47、现代运载火箭由古代(火箭)演变而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