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课导入: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00多万人伤亡 经济大危机 的失业大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约2亿人伤亡 资本主义国家会采取怎样的措施重建家园、恢复经济呢? 2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3 目 录 CONTENT 一、探其成因: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背景 二、知其现象: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三、识其真貌: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4 一、探其成因: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背景 排队领取救济金 失业后的求职者 二战后的欧洲 战争给英国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 ——丘吉尔在1947年的讲话 探其成因: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背景 1.经济大危机与二战后西方社会经济凋敝,急需恢复; 5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为其提供借鉴; 20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各国在重重危机中艰难跋涉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突飞猛进地向前突进。苏联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化强国,……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探其成因: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背景 6 凯恩斯 探其成因: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背景 7 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过1929年的3.4。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化,居世界首位。 ——《当代世界的经济与政治》 凯恩斯主义: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张政府用“看得见的手”来管理经济,与自由放任时期,只用市场和价值规律( “看不见的手” )管理经济相相反。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当供给>需求时,政府就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当供给<需求时,压缩政府需求,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提升利率,以抑制社会总需求,保障充分就业。 罗斯福 3.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从1961年到1972年,工程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探其成因: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背景 4.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 8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9 二、知其现象: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自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有哪些?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表现 具体内容 国家调控新手段 科学技术新发展 科学理论 技术应用 社会结构新变化 福利国家新出现 社会运动新进程 国内: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重建世界经济体系。 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等 原子能、互联网、空间技术等 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 “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 10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11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内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含义:是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 (2)原则: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 ①扩大公共事业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性),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宏观调控; ④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等。 (3)措施: 德国国营铁路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12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内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效果: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国家 时间(年) 年均生产 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 变化情况% 美国 1974-1979 -0.1 8.6 英国 1974-1979 0.8 15.7 法国 1974-1979 2.7 10.7 生 产 停 滞 通 货 膨 胀 一度使经济增长较快,但70年代起出现“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曲线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内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3 减少国家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发展出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内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和政府控制、统治着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 ——撒切尔夫人 “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和影响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或人民权力之间的区别” ——里根 新自由主义 14 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至1990年担任英国首 相;里根于1981至1989年担任两届美国总统。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15 重商主义 (16C-18C中期) 英国 《航海条例》 自由主义(18C中- 20C30S) 凯恩斯主义( 20C30S -70S ) 新自由主义(20C70S – 今)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济思想的变迁 16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2.国际协调:建立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1)原因: 材料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 ,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叶苗《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40周年的思考》 材料二: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 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 国际经济秩序混乱、无序,引发社会动荡。 1947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金融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1945年 1945年 1995年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17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2.国际协调:建立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2)构成: 原则: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概 况 宗 旨 运行机制 资金来源 作 用 1945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 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 协调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 (救急)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救穷)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2.国际协调:建立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3)认识: 18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19 ②国际贸易体系: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3)认识: 2.国际协调:建立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关贸总协定(GATT) 世贸组织(WTO) 不 同 概 况 性质 成员义务 管辖范围 争端裁决 相 同 GATT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WTO取代 临时性的多边贸易协定 常设的、永久性的国际组织 成员可选择性地接受其协议 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其协议 仅管辖部分货物贸易 管辖货物、服务、知识产权 若缔约一方反对,则不能裁决 各方必须服从裁决机构的仲裁 原则、目的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20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大国为了贏得胜利,在军事科学技术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原有的科技潜力在某几个点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雷达技术、喷气式飞机和火箭技术、运筹学理论、自动控制技术、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都为战后新的科学技术发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大战期间还造就了一大批卓著的科学家,这些科技人才为战后科技革命准备了技术力量。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2)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 美国“阿波罗”号登月成功 克隆羊“多莉”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成果: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21 22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3.影响: 20C90S美国经济结构 1996年美国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33%,产值已经超过传统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和汽车业,成为美国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 23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三)社会结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 产力的提高。 2.表现: (1)产业结构: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阶级结构:“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①特点:“中间阶层”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房子、汽车、股票等。 ②趋势: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 3.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24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四)福利国家的形成: 1.含义: 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实质:国家财富的二次分配。 2.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3)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广大人民斗争的结果; 25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四)福利国家的形成: 3.发展历程: 概念起源 (19世纪中叶) 成功实践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 日渐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缩小规模(20世纪八十年代) 4.内容: 26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四)福利国家的形成: 4.评价: “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撒切尔夫人 材料一: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些补助。 ——蒋英建《另一只眼看美国》 (1)积极:缩小了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2004.12.7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四)福利国家的形成: 4.评价: 27 (2)消极:但导致政府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28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五)社会运动: 29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五)社会运动: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活动 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美国反越战运动 背景 共性 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有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个性 美国虽在内战时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⑴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和战争升级。 斗争目标 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 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结果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最终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在妇女运动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1973年,巴黎停战协定签署,美国停止侵越战争。 作用 二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善公民的民主权利。 知其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五)社会运动: 30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31 三、识其真貌: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 识其真貌: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 32 材料一:从20世纪30年代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和调整,增强了自我调节能力。这些改良和调整之所以得以进行,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工人阶级长期的不懈斗争、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和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等因素多方面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经济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的矛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资本主义在自我调节机制下,仍然有很大活力和发展空间。 (2)调节不是万能的,仅触及统治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识其真貌: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 33 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还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说:“40年来,中国人民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继续前进的道路。也是在历史发展中寻求的适合中国的道路。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识其真貌: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 3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