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听一听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知道耳朵的能辨别不同的声音。2.认识到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很多,在观察时要多利用多种感觉器官。 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认识耳朵的外部特征。2.能通过敲一敲,分辨出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3.教师指导动手操作,能通过摇一摇,辨别出不同的物体。4.能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科学态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生活中的多种声音表现出探究兴趣。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学习保护耳朵的常识,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2.初步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会观察耳朵的外部特征并知道耳朵能听出不同的声音。 教学难点: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知道用耳朵分辨声音也是在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三.教学准备:手电筒、瓶子、装有沙子的塑料烧杯、装有石子的塑料烧杯、眼罩、音叉、装有硬币的小瓶。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1、情境教学导入。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敲击桌子,让学生感受声音,猜测出教师在做什么?2、小结引出课题。听觉是我们身体的主要感觉之一,它不仅能让我们听到敲桌子的声音,还能做许多事情,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板题) (二)循序渐进,观察耳朵: 1.交流耳朵外形提问:人的耳朵像什么?根据学生描述,配合出示图片:人的耳廓。 2.说出耳朵外形的不同。 提问:人的耳朵都长的一模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发现耳朵有大有小、耳朵形状不同等...... 引导观察耳朵内部 介绍耳廓作用(收集声波)。 师生演示观察耳朵。 提示观察注意事项。出示PPT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掌握观察注意事项,并指图重复上述步骤后开始观察。 交流观察结果。介绍耳朵外部特征(外耳门:阻止灰尘进入;外耳道传递声音)。 小结:我们的耳朵内部还有更复杂的构造,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和爸爸妈妈上网查阅了解。 听音辨不同 展示:纸杯、塑料杯、玻璃杯、不锈钢杯四个杯子,让学生认知是不同的材料,并辨别它们发出的声音。(老师敲击杯子) 提问:学生听到了什么? 记录:老师引导学生做好《科学学生生活手册》中记录园地的第一题。 (课件演示②的填写位置)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样声音? (学生通过听分辨出不同的杯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板书:不相同) 听音辨物体 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板书:听音辨物体) 教师介绍活动规则:一个学生闭上眼睛,另一个学生把石子和沙子分别放入塑料瓶中晃动。闭上眼睛的学生听声音猜物品。 教师提出注意事项(正确装入沙子、石子,保持桌面整洁)。 学生活动。 学生介绍自己的发现。 记录:老师引导学生做好《科学学生生活手册》中记录园地的第二题。 提问:你能通过听一听,猜出老师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吗?(硬币) 总结板书:观察(用耳朵听也是在观察) 听音辨位置及音量 游戏互动:听出声音从哪里发出的。 (一生上台戴眼罩,座位上任意一生发出声音,台上学生辨别位置及发声体) 板书:听音辨位置 听音辨音量(师有强弱的拍手朗读儿歌,全体同学闭上眼睛倾听出声音的变化并能说出声音有大有小或有强有弱) 板书:听音辨音量 (看板书总结)耳朵能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物体、能让我们辨别发音位置和音量大小,用耳朵听这种观察方法在我们的科学课应用很广泛,如果耳朵听不见了会怎样? (小游戏:捂紧耳朵,老师在桌下敲音叉,学生谈感受)引出保护耳朵的小常识: (出示爱护耳朵的儿歌) 拓展练习,锻炼听觉: 谈话:引出利用耳朵还能听出什么来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声音:小提琴、鸟、水声,你们听出来了吗?记录:请同学们把听出的声音填写到生活手册第四页的拓展研究里。 2、总结小组表现(谁得小红花最多)拓展敲击物体的不同位置感知声音的不同,拓展到课下试一试(敲桌面和桌腿,你听到的声音相同吗?敲其他物体的不同位置呢?请同学们课下用耳朵观察一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