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学案(8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学案(8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必备知识
自主排查
课标要求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思维脉图
核心素养
1.
科学精神:把握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掌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应坚持的原则;把握和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掌握文化交流的意义。
2.公共参与: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知识梳理】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历史文化
集中展示
重要标志
人类文明
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________,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________,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态度:既要________本民族文化,又要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________的原则。
(3)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________,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依据: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________。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________。
民族的
世界的
认同
尊重
一律平等
内在要求
重要动力
世界的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________—________—其他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传媒的发展形态:口语、________、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2)传媒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________的推广。
(3)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________等。
(4)大众传媒的特点、优点:能够最大程度地________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任务:
(1)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________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2)任务:倡导________,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________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人口迁徙
教育
文字
印刷术
网络
超越时空
沟通
共享
外域文化
交流互鉴
中华文化
【自主练习】
1.连一连:
各美其美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美人之美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美美与共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天下大同
认同本民族文化
2.判一判:
(1)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
(3)我们要认同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
分析:√。
分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分析:×。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4)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5)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
(6)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
分析:×。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重要途径。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分析:×。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分析:×。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融合,但不是“日趋同一”。
3.为什么“它们都应该得到保护”?
提示: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瞄准高考
精析精练
核心考点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考点精析】
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2.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怎么样
首先
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植根民族文化土壤
方向
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提醒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并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发展文化,首先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要吸收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生活中的文化】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期间,祭祀神佛、除旧布新、迎禧接福。除夕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给尊长拜年,走亲访友互致祝贺。而美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是圣诞节,唱圣诗、装饰圣诞树、与圣诞老人交换礼物等。
[分析] ①从不同国家的民族节日我们可以感受到世界文化________的魅力。文化是________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________。
②中美两个国家节日文化差异是________、地理的、____________、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③春节是中华文化的长期________,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多样性
民族
独特标识
历史的
经济的政治的
历史积淀
【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019·Ⅱ卷T19、
考情分析: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关注焦点问题:申遗、农民丰收节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020·Ⅰ卷T20、
2018·Ⅰ卷T19、
2017·Ⅱ卷T19、
2017·Ⅲ卷T19
考向一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典例1] [2020·山东卷,10]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通过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实现了共享茶文化的目的,体现了互联网让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③符合题意。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魅力,④符合题意。①中“集中表现”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观点错误。
答案:D
[追练1] 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国5
000年文明史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遗址,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古城遗址入遗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②展现了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③记录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错误,良渚古城入遗,不能丰富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没有记录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考向二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典例2] [2017·全国卷Ⅲ]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80多年来,中国的长征文化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纵向看,这表明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横向看,革命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①②正确;革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是由其自身决定的,③④错误。
[追练2] [2018·浙江11月选考]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祝酒辞中说:“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与“上海精神”相通的“和合”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C.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常新的
D.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答案:A
解析:“和合”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B错误;C、D不符合题意。
考向三
尊重文化多样性
[典例3] [2020·全国卷Ⅰ·20]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材料中的名篇经典和重要的发明创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这说明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是文化创作是否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能规定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追练3] [2019·全国卷Ⅱ]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运用。文物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意大利将中国流失文物返还,说明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这也是意大利尊重我国民族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①②正确;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故③错误;保持文化多样性不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保持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不同文化相互融合,故④错误。
?
【易错清零】
易错点 将文化多样性等同于文化多元化
提醒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我们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
矫正训练 [经典高考题]“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材料表明(  )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更具有优越性
C.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答案:C
解析: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不是多元化,A说法错误,排除;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各有特色,不能说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具有优越性,B说法错误,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汉语,D说法错误,排除;从材料内容来看,外国人说中国话,说明汉语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C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二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考点精析】
1.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
途径
手段


内涵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
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
侧重点
怎样传播
靠什么传播
具体
形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
联系
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如图:
2.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措施
(1)四个角度把握意义:
①对中国;②对世界;③对文化自身发展;④对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作用
(2)七个方面把握措施:
【生活中的文化】
“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欧洲①,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②。在美国这项比赛已“荣升”为国家级赛事,每年举行一次,冠军奖金高达五万美金。
?
[分析] ①起源于中国的游戏随亚欧贸易发展传到欧洲,体现了________是文化传播的重要________。
②起源于中国的游戏,到了近现代风靡世界,说明了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业贸易
途径
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或文化交流的意义亦可)
【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
2018·Ⅰ卷T19
考情分析:高考考查的重点,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选择题和主观题都可能出现,并常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等知识整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关注焦点问题:文化交流活动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020·Ⅲ卷T20、
2018·Ⅱ卷T20、
2017·Ⅲ卷T38
考向一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典例1] [2020·江苏卷,21]中国最早发明了团扇、羽扇,还改良了来自日本的折扇,于方寸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14世纪,中国的扇子传至欧洲,逐渐风靡欧陆宫廷与市井阶层。材料表明(  )
①商业贸易是扇子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②人们的文化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价值的共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③正确。中国扇子传至欧洲,逐渐风靡欧陆宫廷与市井阶层,表明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价值的共享,④正确。材料强调扇子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没有提及商业贸易这一文化传播的途径,且“主渠道”说法不妥,①不选。材料没有提及价值观对审美的影响,②不合题意。
[追练1] [2019·天津卷]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自2008年起开设中文课程,目前选修人数已拓展至11个班。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该校学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此前,该校学生用中文写信给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他们喜爱中国的语言文字、音乐和美食,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参观访问。这说明(  )
A.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中华文化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D.教育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点中的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从价值观念看主要是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美国某高中开设中文课程,该校学生用中文给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写信,习近平复信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这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正确切题。B中“引领力”说法错误,排除。A、C与题意无关。故选D。
考向二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典例2] [2019·浙江4月选考]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由此可见,现代传媒(  )
①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 ②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知识,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演绎出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材料强调依托现代传媒强大的传递、沟通与共享功能,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百姓家,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②③入选。现代传媒只是传播文化的手段,并没有创新文化内容的功能,①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④强调的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不符合题意,不选。
[追练2] 2020年4月,故宫博物院联手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对闭馆期间的故宫进行直播,与观众共赴一场“云上”之约,感受故宫春意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这是有着600年历史的故宫第一次网上直播,故宫云直播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故宫云直播能够吸引众多观众参与主要得益于(  )
①云直播的方式增强了故宫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②故宫文化通过创新传播方式而具有价值与魅力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彰显出故宫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故宫之美激发了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故宫云直播能够吸引众多观众参与主要得益于云直播的方式增强了故宫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故宫之美激发了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①④符合题意。创新传播方式增强了故宫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但故宫文化并不是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才具有价值与魅力,②错误。故宫文化的民族特色并不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才彰显出来的,③错误。
考向三
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意义
[典例3] [2020·全国卷Ⅲ,20]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③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④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这一举措是两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开展交流互鉴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两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取长补短,使两国的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②④正确。这一举措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不能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没有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①③不符合题意。
[追练3] [2018·全国卷Ⅱ]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我国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并将中医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这会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有利于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故②④正确;中医药走向世界体现不出价值导向,故③排除;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过程,文化传播不一定能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故①排除。故选C。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混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提醒 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大众传媒(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矫正训练1 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  )
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 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①不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③观点错误。
矫正训练2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 ③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④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不同民族的文化互相交流、借鉴、融合,而不是“趋向一致”,②错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都入选。
易错点2 误认为文化交流会使文化趋同
提醒 文化交流不会使文化趋同,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时事热点
解读预测
交流互鉴 美美与共 和谐共存
热点背景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故里,法国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中法两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中法文化论坛是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至今已举办四届。论坛期间,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评弹《枫桥夜泊》《茉莉花》《太湖美》等经典唱段轮番上演,好评如潮。文化交流,文化才葆有活力。文化互鉴,文化才能够提升品质。文化共存,人类文明的天空才多姿多彩。文化共存首先需要坚守“和而不同”的原则,即在坚守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理解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真正做到美美与共,相互欣赏,和谐共存,努力维护和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获取信息
信息①中法两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
信息②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评弹……轮番上演,好评如潮
信息③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信息④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对应知识
① 
 
② 
 
③各民族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④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命题预测]
1.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
A.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趋同
B.相互尊重不断渗透
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答案:C
解析:文化交流应像“茶与咖啡的关系”,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碍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故C入选;A“不同文化的趋同”表述错误;B“渗透”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项。
2.“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
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②错误,不同文化的分歧是客观的,不能避免。④错误,文化没有优劣之分。
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
在文化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电视剧《木府风云》在东南亚掀起“中国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地道的中国美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一套中国味十足的“诸子百家国风画传”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并不断走进世界人民心里。
结合材料,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答案:①有利于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③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8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考查
[设问方式]
原因类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意义类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措施类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典例剖析]
[2017·全国卷Ⅲ,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①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②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③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④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答案: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知识模板]
模板15 文化交流
1.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
(1)原因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进行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进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使我们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意义
①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②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加强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建设和谐世界。
2.如何推进中外文化交流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途径手段: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等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4)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5)以我为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6)任务使命:我们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7)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
(8)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课标要求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思维脉图
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把握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掌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应坚持的原则;把握和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掌握文化交流的意义。
2.公共参与: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知识梳理】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________,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________,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态度:既要________本民族文化,又要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________的原则。
(3)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________,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依据: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________。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________。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________—________—
其他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传媒的发展形态:口语、________、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2)传媒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________的推广。
(3)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________等。
(4)大众传媒的特点、优点:能够最大程度地________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________、________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任务:
(1)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________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2)任务:倡导________,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________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自主练习】
1.连一连:
2.判一判:
(1)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
(3)我们要认同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
(4)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5)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
(6)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
3.为什么“它们都应该得到保护”?
 
 
核心考点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考点精析】
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文化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
含义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原因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联系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文化
错误
倾向
①认为世界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总和是错误的。任何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并不是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③差异≠优劣 各民族文化有差异,但无优劣之分。
2.尊重文化多样性
为什么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怎么样
首先
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植根民族文化土壤
方向
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提醒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并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发展文化,首先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要吸收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生活中的文化】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期间,祭祀神佛、除旧布新、迎禧接福。除夕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给尊长拜年,走亲访友互致祝贺。而美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是圣诞节,唱圣诗、装饰圣诞树、与圣诞老人交换礼物等。
[分析] ①从不同国家的民族节日我们可以感受到世界文化________的魅力。文化是________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________。
②中美两个国家节日文化差异是________、地理的、____________、宗教信仰、道德伦理等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③春节是中华文化的长期________,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019·Ⅱ卷T19、
考情分析: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关注焦点问题:申遗、农民丰收节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020·Ⅰ卷T20、
2018·Ⅰ卷T19、
2017·Ⅱ卷T19、
2017·Ⅲ卷T19
考向一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典例1] [2020·山东卷,10]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追练1] 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国5
000年文明史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遗址,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古城遗址入遗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②展现了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③记录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典例2] [2017·全国卷Ⅲ]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追练2] [2018·浙江11月选考]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祝酒辞中说:“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与“上海精神”相通的“和合”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C.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常新的
D.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考向三
尊重文化多样性
[典例3] [2020·全国卷Ⅰ·20]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追练3] [2019·全国卷Ⅱ]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
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易错清零】
?易错点 将文化多样性等同于文化多元化
提醒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我们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
矫正训练 [经典高考题]“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材料表明(  )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更具有优越性
C.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核心考点二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考点精析】
1.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途径
手段


内涵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
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
侧重点
怎样传播
靠什么传播
具体形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
联系
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如图:
2.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措施
(1)四个角度把握意义:
①对中国;②对世界;③对文化自身发展;④对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作用
(2)七个方面把握措施:
【生活中的文化】
“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欧洲①,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②。在美国这项比赛已“荣升”为国家级赛事,每年举行一次,冠军奖金高达五万美金。
[分析] ①起源于中国的游戏随亚欧贸易发展传到欧洲,体现了________是文化传播的重要________。
②起源于中国的游戏,到了近现代风靡世界,说明了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
2018·Ⅰ卷T19
考情分析:高考考查的重点,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选择题和主观题都可能出现,并常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等知识整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关注焦点问题:文化交流活动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020·Ⅲ卷T20、2018·Ⅱ卷T20、2017·Ⅲ卷T38
考向一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典例1] [2020·江苏卷,21]中国最早发明了团扇、羽扇,还改良了来自日本的折扇,于方寸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14世纪,中国的扇子传至欧洲,逐渐风靡欧陆宫廷与市井阶层。材料表明(  )
①商业贸易是扇子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②人们的文化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价值的共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追练1] [2019·天津卷]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自2008年起开设中文课程,目前选修人数已拓展至11个班。2019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该校学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此前,该校学生用中文写信给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他们喜爱中国的语言文字、音乐和美食,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参观访问。这说明(  )
A.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中华文化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
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D.教育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向二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典例2] [2019·浙江4月选考]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由此可见,现代传媒(  )
①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 ②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追练2] 2020年4月,故宫博物院联手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对闭馆期间的故宫进行直播,与观众共赴一场“云上”之约,感受故宫春意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这是有着600年历史的故宫第一次网上直播,故宫云直播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故宫云直播能够吸引众多观众参与主要得益于(  )
①云直播的方式增强了故宫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②故宫文化通过创新传播方式而具有价值与魅力
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彰显出故宫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故宫之美激发了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三
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意义
[典例3] [2020·全国卷Ⅲ,20]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③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④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追练3] [2018·全国卷Ⅱ]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易错清零】
?易错点1 混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提醒 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大众传媒(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矫正训练1 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这说明(  )
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 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易错点2 误认为文化交流会使文化趋同
提醒 文化交流不会使文化趋同,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矫正训练2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 ③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④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交流互鉴 美美与共 和谐共存
,
,
,
,
,
,
,
热点背景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故里,法国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中法两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中法文化论坛是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至今已举办四届。论坛期间,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评弹《枫桥夜泊》《茉莉花》《太湖美》等经典唱段轮番上演,好评如潮。文化交流,文化才葆有活力。文化互鉴,文化才能够提升品质。文化共存,人类文明的天空才多姿多彩。文化共存首先需要坚守“和而不同”的原则,即在坚守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理解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真正做到美美与共,相互欣赏,和谐共存,努力维护和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获取信息
信息①中法两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两朵奇葩
信息②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评弹……轮番上演,好评如潮
信息③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信息④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对应知识

 

 
③各民族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④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命题预测]
1.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
A.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趋同
B.相互尊重不断渗透
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
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
在文化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电视剧《木府风云》在东南亚掀起“中国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地道的中国美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一套中国味十足的“诸子百家国风画传”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并不断走进世界人民心里。
结合材料,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考查
[设问方式]
原因类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意义类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
措施类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典例剖析]
[2017·全国卷Ⅲ,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①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②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③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④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解题流程]
第一步:依据设问明方向
设问
第二步:细审材料调知识
第三步:对接教材组答案(教材语言、时政术语、结合材料)
答案:
 
 
 
 
[知识模板]
模板15 文化交流
1.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
(1)原因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进行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进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使我们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意义
①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②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加强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建设和谐世界。
2.如何推进中外文化交流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途径手段: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等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4)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5)以我为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6)任务使命:我们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7)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
(8)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梳理
一、
1.历史文化 集中展示 重要标志 人类文明 文化财富
2.民族的 世界的
3.(1)认同 尊重 (2)一律平等 (3)内在要求 (4)①重要动力 ②世界的
二、
1.人口迁徙 教育
2.(1)文字 (2)印刷术 (3)网络 (4)超越时空 沟通 共享
3.(1)外域文化 (2)交流互鉴 中华文化
自主练习
1.答案:
2.(1)分析:√。
(2)分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3)分析:×。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4)分析:×。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重要途径。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5)分析:×。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6)分析:×。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融合,但不是“日趋同一”。
3.提示: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核心考点一
【生活中的文化】
①多样性 民族 独特标识 ②历史的 经济的政治的 ③历史积淀
2 命题探究
典例1 解析:通过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实现了共享茶文化的目的,体现了互联网让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③符合题意。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魅力,④符合题意。①中“集中表现”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观点错误。
答案:D
追练1 解析:①③错误,良渚古城入遗,不能丰富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没有记录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答案:C
典例2 解析:80多年来,中国的长征文化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纵向看,这表明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横向看,革命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①②正确;革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是由其自身决定的,③④错误。
答案:A
追练2 解析:“和合”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B错误;C、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典例3 解析: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材料中的名篇经典和重要的发明创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这说明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是文化创作是否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说法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能规定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答案:B
追练3 解析:本题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运用。文物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意大利将中国流失文物返还,说明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这也是意大利尊重我国民族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①②正确;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故③错误;保持文化多样性不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保持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不同文化相互融合,故④错误。
答案:A
3 易错清零
矫正训练 解析: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不是多元化,A说法错误,排除;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各有特色,不能说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具有优越性,B说法错误,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汉语,D说法错误,排除;从材料内容来看,外国人说中国话,说明汉语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C符合题意。
答案:C
核心考点二
【生活中的文化】
①商业贸易 途径 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或文化交流的意义亦可)
2 命题探究
典例1 解析:“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③正确。中国扇子传至欧洲,逐渐风靡欧陆宫廷与市井阶层,表明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价值的共享,④正确。材料强调扇子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没有提及商业贸易这一文化传播的途径,且“主渠道”说法不妥,①不选。材料没有提及价值观对审美的影响,②不合题意。
答案:D
追练1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考点中的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从价值观念看主要是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美国某高中开设中文课程,该校学生用中文给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写信,习近平复信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这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正确切题。B中“引领力”说法错误,排除。A、C与题意无关。故选D。
答案:D
典例2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知识,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演绎出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材料强调依托现代传媒强大的传递、沟通与共享功能,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百姓家,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②③入选。现代传媒只是传播文化的手段,并没有创新文化内容的功能,①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④强调的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不符合题意,不选。
答案:C
追练2 解析:故宫云直播能够吸引众多观众参与主要得益于云直播的方式增强了故宫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故宫之美激发了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①④符合题意。创新传播方式增强了故宫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但故宫文化并不是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才具有价值与魅力,②错误。故宫文化的民族特色并不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才彰显出来的,③错误。
答案:B
典例3 解析: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这一举措是两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开展交流互鉴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两国在文物保护方面取长补短,使两国的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②④正确。这一举措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不能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没有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①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C
追练3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我国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并将中医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这会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有利于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故②④正确;中医药走向世界体现不出价值导向,故③排除;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过程,文化传播不一定能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故①排除。故选C。
答案:C
3 易错清零
矫正训练1 解析: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①不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③观点错误。
答案:D
矫正训练2 解析:不同民族的文化互相交流、借鉴、融合,而不是“趋向一致”,②错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都入选。
答案:B
时事热点·解读预测
①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命题预测
1.解析:文化交流应像“茶与咖啡的关系”,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碍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故C入选;A“不同文化的趋同”表述错误;B“渗透”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2.解析:②错误,不同文化的分歧是客观的,不能避免。④错误,文化没有优劣之分。
答案:C
3.答案:①有利于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③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题冲关
答案: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
19
-(共45张PPT)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必备知识
自主排查
课标要求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结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维脉图
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提高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影响的能力;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
【知识梳理】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特点和影响:
(1)含义: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
(3)特点:相对稳定性、________、鲜明的民族性。
(4)影响(作用):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________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________作用。
继承性
精神纽带
积极
消极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要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________________。
(2)要发展: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________________。
?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________,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关系:继承与发展,是________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文化在_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________。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古为今用
革故鼎新
发扬
同一个
必要前提
继承
继承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________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________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________,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________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产关系
文化
社会变革
创造
【自主练习】
1.连一连:
2.判一判: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
分析:×。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因时而变的是具体内涵,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3)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4)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分析:×。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分析:×。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分析:×。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如何理解漫画中的观点?
提示:①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传统文化发展。
瞄准高考
精析精练
核心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考点精析】
1.两种方法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
?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侧重
点法
从纵向(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从横向(民族分别)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有自己独到特点
概念

提醒 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古代文化;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凝固不变。
2.传统文化的影响
影响
①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现实
价值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生活中的文化】
[分析] ①“新”二十四孝和“老”二十四孝,二者有共同的本质,就是孝敬老人,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
②“新”二十四孝是对“老”二十四孝的辩证否定,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稳定性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2020·全国卷Ⅱ卷T20、2018·全国Ⅰ·20
2016·全国卷Ⅱ·19
考情分析:高考常以某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关注焦点问题:传统文化传承
考向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
[典例1] [2016·全国卷Ⅱ]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但是不能说取代,②错误。我国杂技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③符合题意。这些时代元素和效果是我国运用现代技术展现民族文化的表现,④符合题意。
[追练1] [2017·天津卷]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而不是地域性,排除①,②当选;汉服“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④正确;材料侧重于说明汉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和发展,没有涉及文化对人们交往的影响,③不符合题意。
考向二
传统文化的影响
[典例2] [2020·全国卷Ⅱ,2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传承发展 ③中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其在不断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故①②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故③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其本身固有的,并不是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的,故④错误。
[追练2] [2020·天津卷,14]徜徉古镇杨柳青,声声古琴音从青砖灰瓦间溢出,沿运河两岸流淌,一幅隽永的文化长卷就此舒展。石家大院等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声名远扬的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杨柳青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  )
①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③借助传统建筑和传统工艺得以传承 ④在世代相传中从未改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这些文化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文化借助传统建筑和传统工艺得以传承,故①③符合题意。区域文化既涉及传统文化,也涉及现代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②错误。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是一成不变的,④错误。
【易错清零】
易错点 错误理解传统文化及其作用
示例1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示例2 传统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提醒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为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二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因为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矫正训练 [经典高考题]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③错误,书法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关系不直接。②④正确。
核心考点二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考点精析】
1.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醒 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对文化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所以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3.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与人的素质
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生活中的文化】
近年来,手机红包已成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①。然而,红包越来越多,祝福却慢慢变了味儿,年味淡了、亲情疏了②。其实,问候、陪伴等感情交流,才应当是春节的主角。有人呼吁:请放下手机,给父母一个微笑和拥抱,重新唱响亲情的春节“主题歌”。
?
[分析] ①手机红包把现代科技与________相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被大家接受,说明________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手机红包存在的不足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________________,使传统文化中注重亲情、陪伴、交流等内涵得以发扬光大。
传统习俗
科学技术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7·Ⅰ卷T19
考情分析: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一般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解。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主观题侧重于综合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常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关注焦点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020·Ⅱ卷T20、
2019·Ⅰ卷T40、
2018·Ⅱ卷T20、
2017·Ⅰ卷T40、
2017·Ⅱ卷T20、
2016·Ⅱ卷T19、
2016·Ⅱ卷T19、
2016·Ⅲ卷T39
考向一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典例1] [2018·全国卷Ⅲ]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的,①说法错误;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其不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④说法错误;②③均是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故选C。
[追练1] [2020·浙江卷,2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合理成分,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有人据此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这一观点(  )
①忽视了古代教育思想的消极作用 ②厘清了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
④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题干首先强调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合理成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进而得出发展教育必须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的结论,这显然没有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①③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并没有厘清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②不选。题干没有强调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和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故④与题意不符。
考向二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典例2] [2020·浙江卷,22]文字和书写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编撰和阅读书籍成了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累积、传承、增长的重要方式。这说明(  )
A.书籍一直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
B.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和媒介
C.经验和知识的累积离不开文字和书籍
D.书籍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答案:B
解析:题干强调文字和书写对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累积、传承、增长的影响,这体现了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和媒介,故B符合题意。A中“一直是”说法错误。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能通过实践来实现,C表述过于绝对、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D表述错误。
[追练2] [2020·江苏卷,23]某校在美育教学中以《诗经》为主要内容,将文学作品、音乐、绘画、手工等多样形式嵌入其中,独创“诗经美育”课堂。学生在经典诵读、文化体验等活动中享受经典、开发潜质、收获美德。从文化角度看,该校进行这样的探索是基于(  )
A.美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首要环节
B.中华文化本身特有的包容性
C.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D.中华经典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答案:C
解析:通过文学作品、音乐、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进行美育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直接体现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C正确。美育在培育时代新人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是首要环节,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D错误。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提醒 虽然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但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矫正训练1 [经典高考题]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北京的一些中小学将“京西太平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并未改变教育的基本功能,恰恰说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故应排除A,选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故C说法错误;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径,但并非主要途径,故D说法错误。
易错点2 科技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提醒 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因素,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科技不起决定作用。
矫正训练2 当今时代,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 ②科技进步是文化进步的唯一动力 ③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当今时代,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说明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①说法正确;科技进步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并非“唯一动力”,该项夸大了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②说法错误;本题材料的信息表明网络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是重要的传播工具),③说法正确;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该项说法“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
时事热点
解读预测
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热点背景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注重良好家风的传承。从孔子对儿子的庭训,到颜之推的家训,到诸葛亮的家训,到曾国藩的家训,到傅雷的家训,不一而足。家风强调仁孝清廉、拼读传家、积德行善、克勤克俭……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齐身修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使命。在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传统家风的传承也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时代气息。习近平强调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获取信息
信息①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信息②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
信息③传统家风……更添时代气息
信息④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对应知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 
 
③ 
 
④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命题预测]
1.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微信朋友圈中一则“济南老家规知道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
①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传统家风”是一种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广为流传,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①正确;在今天,除了要继承外,还要对其进行发展,③正确。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故②错误。④错在“摒弃”。故选B。
2.“崇教育人耕读传家远,立身敦品礼义济世长。”近年来全国多地建设家风馆,集中展示当地历史悠久的门楣楹联、家规家训、村规乡约等优秀文化资源。设立家风馆,旨在(  )
①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快复兴儒家传统文化 ③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全社会共同理想信念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②说法错误,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不是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设立家风馆,是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复兴儒家传统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排除。①③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吟咏,“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家和万事兴”的向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孝老爱亲、兄友弟恭、妯娌和谐、克勤克俭等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化作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才能不断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土夯基,注入不竭动力。
结合材料,分析新形势下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的文化价值。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②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许多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③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播者,有利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设问方式]
原因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意义类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措施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典例剖析]
[2017·全国卷Ⅰ,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①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④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②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③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④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答案: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知识模板]
模板16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5.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
6.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7.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8.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课标要求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结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维脉图
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提高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影响的能力;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
【知识梳理】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特点和影响:
(1)含义: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
(3)特点:相对稳定性、________、鲜明的民族性。
(4)影响(作用):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________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________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要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________________。
(2)要发展: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________,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关系:继承与发展,是________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________,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文化在_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________。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________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________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________,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________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主练习】
1.连一连:
2.判一判: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
(3)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4)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3.如何理解漫画中的观点?
 
核心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1【考点精析】
1.两种方法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侧重
点法
从纵向(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从横向(民族分别)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有自己独到特点
概念法
提醒 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古代文化;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凝固不变。
2.传统文化的影响
影响
①积极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现实
价值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生活中的文化】
[分析] ①“新”二十四孝和“老”二十四孝,二者有共同的本质,就是孝敬老人,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
②“新”二十四孝是对“老”二十四孝的辩证否定,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2020·全国卷Ⅱ卷T20、2018·全国Ⅰ·20
2016·全国卷Ⅱ·19
考情分析:高考常以某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关注焦点问题:传统文化传承
考向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
[典例1] [2016·全国卷Ⅱ]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追练1] [2017·天津卷]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向二
传统文化的影响
[典例2] [2020·全国卷Ⅱ,2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传承发展 ③中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追练2] [2020·天津卷,14]徜徉古镇杨柳青,声声古琴音从青砖灰瓦间溢出,沿运河两岸流淌,一幅隽永的文化长卷就此舒展。石家大院等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声名远扬的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杨柳青古镇独具特色的文化(  )
①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③借助传统建筑和传统工艺得以传承 ④在世代相传中从未改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易错清零】
?易错点 错误理解传统文化及其作用
示例1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示例2 传统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提醒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为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二是不能认为“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因为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矫正训练 [经典高考题]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核心考点二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考点精析】
1.正确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中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醒 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对文化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所以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3.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与人的素质
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生活中的文化】
近年来,手机红包已成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①。然而,红包越来越多,祝福却慢慢变了味儿,年味淡了、亲情疏了②。其实,问候、陪伴等感情交流,才应当是春节的主角。有人呼吁:请放下手机,给父母一个微笑和拥抱,重新唱响亲情的春节“主题歌”。
[分析] ①手机红包把现代科技与________相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被大家接受,说明________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手机红包存在的不足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________________,使传统文化中注重亲情、陪伴、交流等内涵得以发扬光大。
2【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7·Ⅰ卷T19
考情分析: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一般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理解。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主观题侧重于综合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常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关注焦点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020·Ⅱ卷T20、
2019·Ⅰ卷T40、
2018·Ⅱ卷T20、
2017·Ⅰ卷T40、
2017·Ⅱ卷T20、
2016·Ⅱ卷T19、
2016·Ⅱ卷T19、
2016·Ⅲ卷T39
考向一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典例1] [2018·全国卷Ⅲ]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追练1] [2020·浙江卷,2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合理成分,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有人据此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这一观点(  )
①忽视了古代教育思想的消极作用 ②厘清了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
④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典例2] [2020·浙江卷,22]文字和书写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编撰和阅读书籍成了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累积、传承、增长的重要方式。这说明(  )
A.书籍一直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
B.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和媒介
C.经验和知识的累积离不开文字和书籍
D.书籍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追练2] [2020·江苏卷,23]某校在美育教学中以《诗经》为主要内容,将文学作品、音乐、绘画、手工等多样形式嵌入其中,独创“诗经美育”课堂。学生在经典诵读、文化体验等活动中享受经典、开发潜质、收获美德。从文化角度看,该校进行这样的探索是基于(  )
A.美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首要环节
B.中华文化本身特有的包容性
C.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D.中华经典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3【易错清零】
?易错点1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提醒 虽然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但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矫正训练1 [经典高考题]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
易错点2 科技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提醒 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因素,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科技不起决定作用。
矫正训练2 当今时代,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 ②科技进步是文化进步的唯一动力 ③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弘扬中华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热点背景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注重良好家风的传承。从孔子对儿子的庭训,到颜之推的家训,到诸葛亮的家训,到曾国藩的家训,到傅雷的家训,不一而足。家风强调仁孝清廉、拼读传家、积德行善、克勤克俭……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齐身修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使命。在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传统家风的传承也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时代气息。习近平强调指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获取信息
信息①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信息②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
信息③传统家风……更添时代气息
信息④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对应知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命题预测]
1.站不倚门、话不高声;夹菜不过盘中线;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微信朋友圈中一则“济南老家规知道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
①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崇教育人耕读传家远,立身敦品礼义济世长。”近年来全国多地建设家风馆,集中展示当地历史悠久的门楣楹联、家规家训、村规乡约等优秀文化资源。设立家风馆,旨在(  )
①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快复兴儒家传统文化 ③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全社会共同理想信念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吟咏,“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家和万事兴”的向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孝老爱亲、兄友弟恭、妯娌和谐、克勤克俭等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化作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才能不断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土夯基,注入不竭动力。
结合材料,分析新形势下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的文化价值。
对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设问方式]
原因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意义类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措施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典例剖析]
[2017·全国卷Ⅰ,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①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④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②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③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④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解题流程]
第一步:依据设问明方向
设问
第二步:细审材料调知识
第三步:对接教材组答案(教材语言、时政术语、结合材料)
答案:
 
 
 
[知识模板]
模板16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5.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
6.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7.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8.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梳理
一、
1.(3)继承性 (4)①精神纽带 ②积极 消极
2.(1)古为今用 (2)革故鼎新
二、
1.(1)发扬 (2)同一个 必要前提 (3)继承 继承
2.(1)生产关系 (2)文化 (3)社会变革 (4)创造
自主练习
1.答案:
2.(1)分析:×。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因时而变的是具体内涵,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3)分析:×。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分析:×。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5)分析:×。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提示:①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传统文化发展。
核心考点一
【生活中的文化】
①相对稳定性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2 命题探究
典例1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但是不能说取代,②错误。我国杂技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③符合题意。这些时代元素和效果是我国运用现代技术展现民族文化的表现,④符合题意。
答案:D
追练1 解析:“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而不是地域性,排除①,②当选;汉服“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故④正确;材料侧重于说明汉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和发展,没有涉及文化对人们交往的影响,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B
典例2 解析: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其在不断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故①②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故③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其本身固有的,并不是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的,故④错误。
答案:A
追练2 解析: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这些文化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文化借助传统建筑和传统工艺得以传承,故①③符合题意。区域文化既涉及传统文化,也涉及现代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②错误。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是一成不变的,④错误。
答案:A
3 易错清零
矫正训练 解析: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③错误,书法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关系不直接。②④正确。
答案:D
核心考点二
【生活中的文化】
①传统习俗 科学技术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2 命题探究
典例1 解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的,①说法错误;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其不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④说法错误;②③均是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故选C。
答案:C
追练1 解析:题干首先强调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合理成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进而得出发展教育必须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的结论,这显然没有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①③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并没有厘清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②不选。题干没有强调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和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故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B
典例2 解析:题干强调文字和书写对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累积、传承、增长的影响,这体现了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和媒介,故B符合题意。A中“一直是”说法错误。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能通过实践来实现,C表述过于绝对、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D表述错误。
答案:B
追练2 解析:通过文学作品、音乐、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进行美育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直接体现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C正确。美育在培育时代新人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是首要环节,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D错误。
答案:C
3 易错清零
矫正训练1 解析:北京的一些中小学将“京西太平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并未改变教育的基本功能,恰恰说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故应排除A,选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故C说法错误;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径,但并非主要途径,故D说法错误。
答案:B
矫正训练2 解析:“当今时代,网络发展使人们的信息传递、诉求表达、社会交往、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说明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有重要影响,①说法正确;科技进步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并非“唯一动力”,该项夸大了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②说法错误;本题材料的信息表明网络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是重要的传播工具),③说法正确;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该项说法“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
答案:B
时事热点·解读预测
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命题预测
1.解析:“传统家风”是一种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广为流传,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①正确;在今天,除了要继承外,还要对其进行发展,③正确。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故②错误。④错在“摒弃”。故选B。
答案:B
2.解析:②说法错误,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不是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设立家风馆,是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复兴儒家传统文化;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排除。①③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3.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影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②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许多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
③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播者,有利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大题冲关
答案: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
16
-(共55张PPT)
第五课 文化创新
必备知识
自主排查
课标要求
探究文化创新的动力和途径。通过事例解读,说明文化创新和发展源于社会实践。可搜集材料,理解交流互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思维脉图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国家推动文化创新的举措。
2.科学精神:把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明确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公共参与:组织系列活动,比较、评议各种文化创新的表现。
【知识梳理】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_______。
(2)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
(3)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文化创新是__________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________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________的发展。文化源于________,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
源泉
动力
社会实践
活力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根本目的
3.文化创造的主体:
(1)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__________的主体。
(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________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文化创造
人民群众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________: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________、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________,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________:文化创新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________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
①态度:以世界_______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________,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③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为我所用。
社会实践
推陈出新
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
时代精神
博采众长
借鉴
优秀文化
相互借鉴
以我为主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坚持正确方向:要坚持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________”,又要克服“________________”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先进文化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自主练习】
1.判一判:
(1)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2)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
分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分析:×。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分不开,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3)文化既要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发展,又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
(4)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就可以创作出鲜活多彩的文化作品。(  )
(5)热衷于过“洋节日”,对民族节日不屑一顾,属于历史虚无主义。(  )
分析:√。
分析:×。表述太绝对,文化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分析:×。热衷于过“洋节日”,对民族节日不屑一顾,属于民族虚无主义,不属于历史虚无主义。
2.连一连:
3.下图告诉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提示:①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②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瞄准高考
精析精练
核心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考点精析】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意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提醒 可以结合哲学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2.文化创新的主体及要求
(1)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提醒 可以结合哲学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来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及其要求。
【生活中的文化】
“身穿红色花棉祆,胖乎乎、红扑扑的面庞,略带微笑”,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这个泥塑小女孩叫“梦娃”(右图)。“梦娃”的形象来自作者多年前在河北农村的一次釆风①,作品一经完成就成为“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的形象大使②。
?[分析] ①“梦娃”形象的诞生说明文化创作要________________。
②“梦娃”作品发挥的作用,说明文化创作要________________。
立足社会实践
服务社会实践
【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019·Ⅰ卷T20、
2016·Ⅲ卷T19
考情分析:主要通过展示国家或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鲜活材料,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意义和主体,以选择题为主
关注焦点问题:文化传播手段创新“云游”活动
文化创新的意义
2017·Ⅰ卷T19、
2016·Ⅰ卷T19、
考向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典例1] [2019·全国卷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从价值观念看有利于引导学生增强审美能力。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不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即使人们所处的时代相同,但由于知识结构、文化差异、立场观点等不同,审美观念也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趋于一致”说法错误,排除④。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选B。
[追练1] [2018·江苏卷]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民族的吼声》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体现了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故D项排除。
考向二
文化创新的意义
[典例2] [2020·江苏卷,22]由文化部门组织的2019年戏曲“百戏盛典”活动,使观众欣赏到多剧种、多剧目、高水准的戏曲艺术表演,网络直播观看量超过3
500万人次,网络平台播放量超过1.3亿次,掀起了一股赏戏曲、话传承、谋发展的热潮。材料说明(  )
①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市场的发展能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③文化的传承必须坚持现代化发展方向
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2019年戏曲“百戏盛典”活动借助网络掀起了赏戏曲、话传承、谋发展的热潮,说明传播手段的创新是繁荣文化的重要途径,①正确。该活动提供多剧种、多剧目、高水准的戏曲艺术表演,观看量巨大,表明文化市场的发展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播手段的创新,没有提及坚持现代化发展方向,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精神文明发展,没有涉及物质文明的发展,④不符合题意。
[追练2] [2017·全国卷Ⅰ,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非科学素养,①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强行让各种文化统一,也不能人为地消除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都入选。
考向三
文化创新的主体
[典例3] [2016·全国卷Ⅲ]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既是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也是发挥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作用的体现,①④符合题意,答案为B。文化创造源于社会实践,②错误;③不为材料所反映。
[追练3]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对酒的长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古代酒令、酒令游戏和酒神精神等融为一体的独特酒文化,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材料旨在强调(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人们在对酒的长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②③正确。①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易错清零】
易错点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提醒 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分不开,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矫正训练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②说法过于绝对,不选;“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表明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③正确;“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说明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④正确。
核心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途径
【考点精析】
1.关键信息法辨别文化创新的途径
途径
信息
根本
途径
立足实践
深入基层、采风活动、源泉动力等
基本
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新旧对比或涉及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交流借鉴与融合或是涉及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中外关系)
提醒 文化创新的途径之间的关系
①进行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都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
②两条基本途径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过程中,离不开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提醒 文化继承、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继承、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生活中的文化】
[分析] ①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要坚持_________的原则。
②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启示我们要注意克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以我为主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2019·Ⅰ卷T19、
2018·Ⅲ卷T19、
2016·Ⅱ卷T19
考情分析:结合文化创新的具体事例,考查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的理解
关注焦点问题:视频博主李子柒现象
考向一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典例1] [2019·天津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
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 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知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时代、反映时代呼声,①正确。材料强调了《道德经》《论语》《孟子》以及陶渊明、李白、杜甫的千古名篇的影响力,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承优秀传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奉献文化精品,②正确。③中“摒弃流行文化”做法错误。材料说的是要反映时代呼声,④强调的是要弘扬革命文化,与题意不符。
[追练1] 酿酒、熬红糖、造纸、蜀绣、制墨……川妹子李子柒,在美丽如画的中国乡村采摘、烹饪、劳作,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现美食、器物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短视频经互联网传播后,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情感共鸣。李子柒走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结合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②坚持文化自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③立足生产生活实践,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④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就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短视频经互联网传播后,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情感共鸣,启示我们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结合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①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继承,②错误。“在美丽如画的中国乡村采摘、烹饪、劳作,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现美食、器物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启示我们立足生产生活实践,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③符合题意。“就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说法过于绝对化,④排除。故本题选C。
考向二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典例2] [2019·全国卷Ⅰ]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国产电影《流浪地球》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考查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看主要是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②中“就能”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交流、借鉴,但“融为一体”说法错误,排除③。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选B。
答案:B
[追练2] 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②符合题意;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对于更好地吸收国外文化精华,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③符合题意;①④表述错误,排除。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混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
提醒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矫正训练1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宋明理学,体现了①;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会使文化差异性消失,②说法错误;“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以儒家为主导”说明③正确;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交流借鉴,④说法错误。
易错点2 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提醒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矫正训练2 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审题时抓住“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不像中国的大侠”等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功夫熊猫》中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体现了《功夫熊猫》中的文化元素既有中国的,又有世界的,同时说明了《功夫熊猫》创作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化创新,②④当选;文化符号与文化精神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①表述错误;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根源,③观点错误。
时事热点
解读预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热点背景
国庆70周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当选“最美奋斗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为他们点赞,并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好的文艺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获取信息
信息①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信息②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
信息③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信息④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
对应知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②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命题预测]
1.“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可见(  )
①新闻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③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④好的文化作品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说明新闻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故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富有传统市井文化气息、浓缩现代市民生活乐趣的茶馆相声是津味文化的重要标志。茶馆相声的优势就在于“原汁原味、雅俗共赏”,既保留了相声的原貌,又合老百姓的胃口。一位相声名家指出:茶馆相声太雅了没人爱听,太俗了让人没法听。茶馆相声的发展要做到(  )
①立足实践,从百姓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继承传统,注重保留茶馆形式 ③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不同文化需求 ④立足于满足各类市场需求,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注重保留茶馆形式,并不能真正实现茶馆相声的发展,故排除②。④错误,不能立足于满足各类市场需求,而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
3.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工作者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优秀文艺作品 ②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要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④深入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艺创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符合题意;有价值的文艺创作,必须深入人民群众的实践,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③不合题意,排除。
40题对文化创新的原因和措施的考查
[设问方式]
原因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化活动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意义类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活动的积极意义
措施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文化创新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典例剖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故宫的雪、故宫的猫、故宫文创、故宫展览……如今,这座600岁的建筑,正在以萌萌的、古老又兼具时尚的形象,以及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受到大众的欢迎。
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藏品,①更在于它能运用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于它能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
近年来,②故宫定位于“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人民群众大众生活”原则,做出许多社会乐于享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产品。例如故宫娃娃系列因具有趣味性而受到大众喜爱;手机壳、电脑包、鼠标垫、U盘等,因具有实用性而持续热销。
2020年4月5日和6日,③600岁的故宫进行了2020年首次网上直播,以“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为主题,带着人们“云游”紫禁城。全国的网友通过这次“云游”走进故宫,欣赏春日美景,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感知历史的传承。4月29日,④故宫博物院面向韩国民众推出“云·游中国”探春紫禁城图片展活动,引领韩国民众一起云上游园,体味故宫春色。展览多角度呈现紫禁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之美,为大家开启了一扇了解故宫、体验中华文化的线上之窗,希望中韩两国人民共享600年紫禁城的建筑之美、春日之美和空灵之美。
故宫是利用文化创意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故宫成功的原因。(10分)
获取信息
调用知识
设问
信息
知识范围:文化创新知识
题目类型:原因、体现类
具体指向:故宫文化创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
信息
题眼①……为人们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教材知识:立足于社会实践;服务于人民群众
题眼②根植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教材知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题眼③网上直播……“云游”紫禁城―→教材知识: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题眼④面向韩国民众推出“云·游中国”探春紫禁城图片展活动……―→教材知识:面向世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书写
答案
?
答案: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服务于人民群众,将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是故宫文创产品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故宫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精神。
③实现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④面向世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知识模板]
模板17 文化创新
1.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这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途径。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基本途径。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6)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第五课 文化创新
课标要求
探究文化创新的动力和途径。通过事例解读,说明文化创新和发展源于社会实践。可搜集材料,理解交流互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思维脉图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国家推动文化创新的举措。
2.科学精神:把握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明确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公共参与:组织系列活动,比较、评议各种文化创新的表现。
【知识梳理】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_______。
(2)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
(3)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文化创新是________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________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________的发展。文化源于________,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造的主体:
(1)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________的主体。
(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________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________: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________、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________,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________:文化创新必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________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
①态度:以世界_______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做法: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________,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③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为我所用。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坚持正确方向:要坚持________的前进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________”,又要克服“________________”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自主练习】
1.判一判:
(1)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2)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
(3)文化既要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发展,又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  )
(4)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就可以创作出鲜活多彩的文化作品。(  )
(5)热衷于过“洋节日”,对民族节日不屑一顾,属于历史虚无主义。(  )
2.连一连:
3.下图告诉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核心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考点精析】
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意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提醒 可以结合哲学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2.文化创新的主体及要求
(1)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提醒 可以结合哲学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来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及其要求。
【生活中的文化】
“身穿红色花棉祆,胖乎乎、红扑扑的面庞,略带微笑”,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这个泥塑小女孩叫“梦娃”(右图)。“梦娃”的形象来自作者多年前在河北农村的一次釆风①,作品一经完成就成为“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的形象大使②。
[分析] ①“梦娃”形象的诞生说明文化创作要________________。
②“梦娃”作品发挥的作用,说明文化创作要________________。
2【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019·Ⅰ卷T20、
2016·Ⅲ卷T19
考情分析:主要通过展示国家或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鲜活材料,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意义和主体,以选择题为主
关注焦点问题:文化传播手段创新“云游”活动
文化创新的意义
2017·Ⅰ卷T19、
2016·Ⅰ卷T19、
考向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典例1] [2019·全国卷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追练1] [2018·江苏卷]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考向二
文化创新的意义
[典例2] [2020·江苏卷,22]由文化部门组织的2019年戏曲“百戏盛典”活动,使观众欣赏到多剧种、多剧目、高水准的戏曲艺术表演,网络直播观看量超过3
500万人次,网络平台播放量超过1.3亿次,掀起了一股赏戏曲、话传承、谋发展的热潮。材料说明(  )
①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市场的发展能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③文化的传承必须坚持现代化发展方向
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要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追练2] [2017·全国卷Ⅰ,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三
文化创新的主体
[典例3] [2016·全国卷Ⅲ]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追练3]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对酒的长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古代酒令、酒令游戏和酒神精神等融为一体的独特酒文化,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材料旨在强调(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易错清零】
易错点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提醒 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分不开,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矫正训练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核心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途径
1【考点精析】
1.关键信息法辨别文化创新的途径
途径
信息
根本途径
立足实践
深入基层、采风活动、源泉动力等
基本
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新旧对比或涉及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交流借鉴与融合或是涉及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中外关系)
提醒 文化创新的途径之间的关系
①进行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都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
②两条基本途径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过程中,离不开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提醒 文化继承、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继承、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生活中的文化】
[分析] ①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要坚持________的原则。
②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启示我们要注意克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命题探究】
考点分布
命题风向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2019·Ⅰ卷T19、
2018·Ⅲ卷T19、
2016·Ⅱ卷T19
考情分析:结合文化创新的具体事例,考查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的理解
关注焦点问题:视频博主李子柒现象
考向一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典例1] [2019·天津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
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 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追练1] 酿酒、熬红糖、造纸、蜀绣、制墨……川妹子李子柒,在美丽如画的中国乡村采摘、烹饪、劳作,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现美食、器物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短视频经互联网传播后,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情感共鸣。李子柒走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结合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②坚持文化自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③立足生产生活实践,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④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就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考向二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典例2] [2019·全国卷Ⅰ]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 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追练2] 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易错清零】
?易错点1 混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
提醒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矫正训练1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易错点2 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提醒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矫正训练2 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热点背景
国庆70周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当选“最美奋斗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为他们点赞,并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好的文艺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获取信息
信息①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信息②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
信息③请你在热点背景中标划出来
信息④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
对应知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命题预测]
1.“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可见(  )
①新闻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③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④好的文化作品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富有传统市井文化气息、浓缩现代市民生活乐趣的茶馆相声是津味文化的重要标志。茶馆相声的优势就在于“原汁原味、雅俗共赏”,既保留了相声的原貌,又合老百姓的胃口。一位相声名家指出:茶馆相声太雅了没人爱听,太俗了让人没法听。茶馆相声的发展要做到(  )
①立足实践,从百姓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继承传统,注重保留茶馆形式 ③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不同文化需求 ④立足于满足各类市场需求,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工作者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优秀文艺作品 ②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要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④深入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艺创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对文化创新的原因和措施的考查
[设问方式]
原因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化活动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意义类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活动的积极意义
措施类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文化创新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典例剖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故宫的雪、故宫的猫、故宫文创、故宫展览……如今,这座600岁的建筑,正在以萌萌的、古老又兼具时尚的形象,以及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受到大众的欢迎。
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藏品,①更在于它能运用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在于它能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
近年来,②故宫定位于“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人民群众大众生活”原则,做出许多社会乐于享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产品。例如故宫娃娃系列因具有趣味性而受到大众喜爱;手机壳、电脑包、鼠标垫、U盘等,因具有实用性而持续热销。
2020年4月5日和6日,③600岁的故宫进行了2020年首次网上直播,以“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为主题,带着人们“云游”紫禁城。全国的网友通过这次“云游”走进故宫,欣赏春日美景,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感知历史的传承。4月29日,④故宫博物院面向韩国民众推出“云·游中国”探春紫禁城图片展活动,引领韩国民众一起云上游园,体味故宫春色。展览多角度呈现紫禁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之美,为大家开启了一扇了解故宫、体验中华文化的线上之窗,希望中韩两国人民共享600年紫禁城的建筑之美、春日之美和空灵之美。
故宫是利用文化创意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故宫成功的原因。(10分)
获取信息
调用知识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文化创新知识
题目类型:原因、体现类
具体指向:故宫文化创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信息
题眼①……为人们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教材知识:立足于社会实践;服务于人民群众
题眼②根植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教材知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题眼③网上直播……“云游”紫禁城―→教材知识: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题眼④面向韩国民众推出“云·游中国”探春紫禁城图片展活动……―→教材知识:面向世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书写答案
[知识模板]
模板17 文化创新
1.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这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途径。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基本途径。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6)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五课 文化创新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梳理
一、
1.(1)文化创新 (2)源泉 (3)动力
2.(1)社会实践 (2)①活力 ②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根本目的
3.(1)文化创造 (2)人民群众
二、
1.社会实践
2.(1)推陈出新 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 时代精神 (2)博采众长 借鉴 ①优秀文化 ②相互借鉴 ③以我为主
3.先进文化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自主练习
1.(1)分析:×。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2)分析:×。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分不开,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3)分析:√。
(4)分析:×。表述太绝对,文化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5)分析:×。热衷于过“洋节日”,对民族节日不屑一顾,属于民族虚无主义,不属于历史虚无主义。
2.答案:
3.提示:①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②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核心考点一
【生活中的文化】
①立足社会实践 ②服务社会实践
2 命题探究
典例1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从价值观念看有利于引导学生增强审美能力。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不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即使人们所处的时代相同,但由于知识结构、文化差异、立场观点等不同,审美观念也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趋于一致”说法错误,排除④。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选B。
答案:B
追练1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民族的吼声》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体现了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故D项排除。
答案:C
典例2 解析:2019年戏曲“百戏盛典”活动借助网络掀起了赏戏曲、话传承、谋发展的热潮,说明传播手段的创新是繁荣文化的重要途径,①正确。该活动提供多剧种、多剧目、高水准的戏曲艺术表演,观看量巨大,表明文化市场的发展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传播手段的创新,没有提及坚持现代化发展方向,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精神文明发展,没有涉及物质文明的发展,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追练2 解析: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非科学素养,①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强行让各种文化统一,也不能人为地消除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都入选。
答案:C
典例3 解析: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既是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也是发挥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作用的体现,①④符合题意,答案为B。文化创造源于社会实践,②错误;③不为材料所反映。
答案:B
追练3 解析:人们在对酒的长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②③正确。①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3 易错清零
矫正训练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②说法过于绝对,不选;“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表明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③正确;“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说明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④正确。
答案:D
核心考点二
【生活中的文化】
①以我为主 ②“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2 命题探究
典例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知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足时代、反映时代呼声,①正确。材料强调了《道德经》《论语》《孟子》以及陶渊明、李白、杜甫的千古名篇的影响力,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承优秀传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奉献文化精品,②正确。③中“摒弃流行文化”做法错误。材料说的是要反映时代呼声,④强调的是要弘扬革命文化,与题意不符。
答案:A
追练1 解析:短视频经互联网传播后,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情感共鸣,启示我们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的结合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①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继承,②错误。“在美丽如画的中国乡村采摘、烹饪、劳作,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现美食、器物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启示我们立足生产生活实践,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③符合题意。“就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说法过于绝对化,④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典例2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国产电影《流浪地球》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考查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看主要是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②中“就能”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交流、借鉴,但“融为一体”说法错误,排除③。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选B。
答案:B
追练2 解析: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②符合题意;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对于更好地吸收国外文化精华,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③符合题意;①④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C
3 易错清零
矫正训练1 解析: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宋明理学,体现了①;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会使文化差异性消失,②说法错误;“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以儒家为主导”说明③正确;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交流借鉴,④说法错误。
答案:C
矫正训练2 解析:审题时抓住“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不像中国的大侠”等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功夫熊猫》中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体现了《功夫熊猫》中的文化元素既有中国的,又有世界的,同时说明了《功夫熊猫》创作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化创新,②④当选;文化符号与文化精神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①表述错误;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根源,③观点错误。
答案:B
时事热点·解读预测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命题预测
1.解析:“只有那些愿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说明新闻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故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2.解析:注重保留茶馆形式,并不能真正实现茶馆相声的发展,故排除②。④错误,不能立足于满足各类市场需求,而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
答案:B
3.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符合题意;有价值的文艺创作,必须深入人民群众的实践,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③不合题意,排除。
答案:C
大题冲关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服务于人民群众,将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是故宫文创产品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故宫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精神。
③实现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④面向世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
17
-(共22张PPT)
单元综合提升(十)
小微专题突破
核心知识整合
微专题讲座6 “评析、评价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考情分析]
评析类
主观题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
全国卷I
全国卷Ⅱ
全国卷
Ⅱ、Ⅲ
全国卷
Ⅰ、Ⅱ、Ⅲ
[题型概述]
   结合材料,针对某一观点进行评析(辨析),这是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高频题型之一。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它要求学生对试题有辨有析,辨析结合,或有辨有评,辨评结合。其设问方式常以“请你(运用……知识)对题中观点(或行为)加以评析(评价)”“有人认为:……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从……角度,简评……”等方式进行设问。
[典例] [2019·全国卷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
【满分答案】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阅卷现场】
考生答卷1
阅卷点评:判断太绝对、极端,缺乏辩证思维。
考生答卷2
阅卷点评:绝对化判断表态和后面的分析不相吻合。可以先不表态,直接在分析中指出其合理性、片面性。
考生答卷3
阅卷点评:考生判断表态和措施建议都很好,但是遗漏了道理分析,“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
失分警示 “认识、评析”类设问有其自身的答题思路和步骤,不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恰恰容易忽视题型,找不到思路,盲目答题。在答题时,一定要重视设问类型,明确此类设问其自身的答题思路和步骤。
[解题技巧]
长效热点探究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热点点击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
②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③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2017年8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
④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⑤2018年9月23日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⑥2019年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问候勉励澳门退休老人,并向全国的老人们致以重阳节的祝福
⑦2020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提出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
⑧2020年8月15日,中国教育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新书发布
⑨从《见字如面》到《中国诗词大赛》,再到《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本草中华》,掀起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浪潮,让观众从中感受古典之美,追寻文化之根
知识盘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①②③④⑥⑦⑧⑨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③⑧
4.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④⑨
多维解读
1.为什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必要性: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仍然薄弱,在生产生活中转化运用仍存在不足,有的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简单复古的现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
(2)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着重要作用。
2.传承什么
(1)核心思想理念: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华传统美德: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3.如何传承
(1)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3)利用大众传媒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内容和形式上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的需求。
(4)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充分肯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自觉承担起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案例剖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提出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就建筑艺术而言,①长城雄伟壮观、布局巧妙、因地制宜的高超设计,以雕刻为主的装饰艺术,显示了人民群众的高超智慧。以长城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往往能给人以雄浑壮阔的感觉。从长城的军事意义出发,杰出将帅的英雄事迹一直成为鼓舞人民的巨大力量,②这种特有的精神力量逐渐变为体现中华宏大气魄、见证时代风云变幻、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而升华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长城文化的形成与长城文化带的营造,③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和商贸的发展,昔日严密防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而修建的城堡要塞,成了日后崛起为村镇城邑的基础。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长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价值。(10分)
[解题流程]
?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知识限定:文化作用知识;问题角度:意义影响类;答题指向:长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价值是什么;分值定点:10分,一般需要回答3~4个要点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材料本身)
题眼①长城雄伟壮观……给人以雄浑壮阔的感觉―→教材知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力量
题眼②这种特有的精神力量……升华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教材知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题眼③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和商贸的发展……―→教材知识: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答案:
①长城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长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助推中华民族的发展。
③长城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促成了商贸的繁荣以及各民族间的沟通和交融。
押题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和中医药学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答案:
①挖掘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在继承中发展中医药文化。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西医药的有益成果,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增强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③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中医药产业化。
④立足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单元综合提升(十)
【核心知识整合】
【小微专题突破】
微专题讲座6 “评析、评价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考情分析]
评析类
主观题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全国卷I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Ⅱ、Ⅲ
全国卷
Ⅰ、Ⅱ、Ⅲ
[题型概述]
结合材料,针对某一观点进行评析(辨析),这是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高频题型之一。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它要求学生对试题有辨有析,辨析结合,或有辨有评,辨评结合。其设问方式常以“请你(运用……知识)对题中观点(或行为)加以评析(评价)”“有人认为:……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从……角度,简评……”等方式进行设问。
[典例] [2019·全国卷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
【阅卷现场】
考生答卷1
阅卷点评:判断太绝对、极端,缺乏辩证思维。
考生答卷2
阅卷点评:绝对化判断表态和后面的分析不相吻合。可以先不表态,直接在分析中指出其合理性、片面性。
考生答卷3
阅卷点评:考生判断表态和措施建议都很好,但是遗漏了道理分析,“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
失分警示 “认识、评析”类设问有其自身的答题思路和步骤,不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恰恰容易忽视题型,找不到思路,盲目答题。在答题时,一定要重视设问类型,明确此类设问其自身的答题思路和步骤。
【满分答案】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解题技巧]
【长效热点探究】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热点点击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
②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③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2017年8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
④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⑤2018年9月23日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⑥2019年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问候勉励澳门退休老人,并向全国的老人们致以重阳节的祝福
⑦2020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提出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
⑧2020年8月15日,中国教育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新书发布
⑨从《见字如面》到《中国诗词大赛》,再到《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本草中华》,掀起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浪潮,让观众从中感受古典之美,追寻文化之根
知识盘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①②③④⑥⑦⑧⑨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③⑧
4.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④⑨
多维解读
1.为什么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必要性: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仍然薄弱,在生产生活中转化运用仍存在不足,有的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简单复古的现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
(2)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着重要作用。
2.传承什么
(1)核心思想理念: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华传统美德: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3.如何传承
(1)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3)利用大众传媒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内容和形式上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的需求。
(4)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充分肯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自觉承担起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案例剖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提出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就建筑艺术而言,①长城雄伟壮观、布局巧妙、因地制宜的高超设计,以雕刻为主的装饰艺术,显示了人民群众的高超智慧。以长城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往往能给人以雄浑壮阔的感觉。从长城的军事意义出发,杰出将帅的英雄事迹一直成为鼓舞人民的巨大力量,②这种特有的精神力量逐渐变为体现中华宏大气魄、见证时代风云变幻、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而升华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长城文化的形成与长城文化带的营造,③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和商贸的发展,昔日严密防守的关口成为相互往还的通道,原本为戍守御敌而修建的城堡要塞,成了日后崛起为村镇城邑的基础。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分析长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价值。(10分)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知识限定:文化作用知识;问题角度:意义影响类;答题指向:长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价值是什么;分值定点:10分,一般需要回答3~4个要点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材料本身)
题眼①长城雄伟壮观……给人以雄浑壮阔的感觉―→教材知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力量
题眼②这种特有的精神力量……升华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教材知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题眼③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往和商贸的发展……―→教材知识: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押题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和中医药学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单元综合提升(十)
长效热点探究
案例剖析
答案:①长城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长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助推中华民族的发展。
③长城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促成了商贸的繁荣以及各民族间的沟通和交融。
押题训练
答案:①挖掘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在继承中发展中医药文化。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西医药的有益成果,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增强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③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中医药产业化。
④立足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
-
7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