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河南省荥阳市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免费】河南省荥阳市第三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 (每题1分,共40分)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①等级森严  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③中央高度集权  ④王位世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承继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①禅让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血亲宗法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秦朝中央官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
A.太尉  B.参知政事  C.丞相  D.御史大夫
4.下列皇帝中,颁布“推恩令”以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5.科举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6.三省六部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7.当代中国最高地方行政制度──省制,开端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8.下列皇帝中,设置军机处的是
A.明太祖  B.顺治帝  C.皇太极 D.雍正帝
9.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下列各项中,揭示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
A.官僚机构不断膨胀  B.皇帝专权达到顶峰
C.官场腐败之风盛行  D.君臣关系变成主奴关系
11.《荀子 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
A.西周盛行宗法制
B.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C.荀子是儒家代表
D.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扩大疆域
12.《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平定“七国之乱”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废分封,行县制
13.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描述了这样一种官职:“直到封建社会晚期才出现,品级不高,但是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决断……”据此,你可以判断出该官职是
A.节度使 B.内阁大臣 C.大学士 D.军机大臣
14.按照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15.以下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希腊的民主制度在雅典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B.梭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是历史的进步
C.国家为低等级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有利于他们参加政治活动
D.经过斗争,长期在雅典居住的奴隶最终获得了公民权
16.东方文化对希腊的影响很大,这里的“东方文化”主要指
A.古代中国文化和古代印地安文明 
B.古代印度文化和古代埃及文化
C.古代埃及文化和两河流域文明  
D.古代印度文化和古代中国文化
17.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部落首领专政  B.奴隶主阶级专政
C.地主阶级专政  D.平民阶级专政
18.希腊民主政治的高峰是在谁的执政时期?
A.梭伦  B.伯利克里 C.克里斯提尼    D.以上均不是
19.《十二铜表法》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
A.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B.平民利益的保护伞
C.最早限制贵族特权的法律  D.内容最全面的法律
20.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
A.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B.为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C.为了保护私有财产
D.为了扩大帝国的势力
21.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民法大全》颁布  B. 查士丁尼即位
C. 罗马帝国建立 D.《十二铜表法》颁布
22.英国唐宁街10号官邸的第一位主人是
A.克伦威尔  B.沃尔波尔 
C.劳合 乔治  D.丘吉尔
23.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头衔不包括
A.英国元首  B.国家象征 
C.政府首脑  D.英联邦元首
24.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
A.自由派新贵族  B.商业资产阶级 
C.工业资产阶级  D.金融资产阶级
25. 2007年5月,任期未满的布莱尔宣布准备辞去工党领袖、英国首相职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布莱尔辞职后
A.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将亲自挑选、任命新首相
B.英国议会重新举行大选,获多数席位党派的领袖将成为新首相
C.工党选举的新任领袖将担任新首相
D.全体英国人民投票选举新首相
26.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间,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这表明麦迪逊主张
A.实行君主立宪制,让“天使”来行使政权
B.实行邦联制,削弱中央政府权力
C.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废除奴隶制,实现南北统一
27.美国两党对峙局面的两党是
A.保守党和共和党 
B.保守党和自由党
C.民主党和共和党 
D. 辉格党和托利党
28.“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以……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听秘书朗读完后,女王的丈夫威廉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这个宣言”是指?
A.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1787年宪法》
D.《权利法案》
29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规定:“由皇帝任命帝国的宰相”;第23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第17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所反映的德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B.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
C.确立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
D.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
30.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或改革完成后,各国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核心都是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31.根据1787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的权力不包括
A.否决国会立法 
B.指挥美国军队
C.解散国会,最高法院   
D.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
32.英国的权利中心是:
A.议会 B.首相 C.女王 D.总统
33.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表明
①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③当时法国的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④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⑤共和制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善的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34. 19世纪中期德国统一前,德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外来侵略  B.封建专制 
C.封建割据  D.军国主义
35.德意志帝国的权利中心是:
A.皇帝 B.议会
C.宰相 D.总统
36.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但“君主”是实,“立法”是虚。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B.是通过自下而上的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C.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D.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37.美国联邦宪法体现的是启蒙思想家谁的思想?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38.日本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以下哪个国家最为相似?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39.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议会  D.人民
40.美国总统任期几年
A.4年,可连选连任 B. 7年,可连选连任
C.4年,一般不超过两届  D.7年,一般不超过两届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题20分,第2题20分,第3题20分,共6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帐。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2 :28的多数否定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何在?(4分)
(2)材料二有关规定对哪国有利?为什么?(6分)
(3)根据材料四,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美国此时的外交政策是什么?(6分)
(4)国联最终是被那些国家控制的?(4分)
2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 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中的“中立”实质是什么政策? 该政策发展到顶峰的表现是什么事件?
该政策的推行有什么影响? 与英国一同推行该政策的还有哪些国家?(12分)
(3)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分)
43.材料一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材料二 日本在1995年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靖国神社旁边,神社里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许多战犯的遗骸。纪念馆里主要的展品是日本官兵用过的靴子和衣物,至于展示日军罪行的展品则一件也没有。日本退伍军人联合会主席崛江正夫解释说:“修纪念馆的初衷是通过展出战争期间军人们用过的物品悼念战争期间死亡的灵魂。这样,他们的子孙就能以此为荣。”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致力于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针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问题,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强调,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应在国际事务,特别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安理会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应坚持地域平衡原则,并兼顾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代表性;涉及各地区的改革方案应首先在各地区内达成一致。 韩国领导人卢武铉指出,1945年,世界大国为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出了大量牺牲,这些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创始常任理事国具有影响国际秩序的实力和道德名分。但是,现在有的国家也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此情况下,有必要考虑这样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作了什么贡献,是否具有道德方面的合法性。卢武铉说,推选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当具有地区代表性。例如,拟代表亚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只有得到该地区国家的支持才具有地区代表性。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日本天皇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做法反映了日本国内在对待法西斯侵略历史的态度上存在一种怎样的倾向 潜在的危险是什么 (4分)
(3) 依据所学,请列举一例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罪行,并写出二战中日本哪年投降的?(4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对法西斯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对于它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除此之外,材料三认为,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还有哪些条件不符合 (8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参加学校运动会 ②参加演讲会 ③选举人大代表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参加合唱团 ⑦浏览网站 ⑧工人农民从事生产劳动 ⑨购买油盐酱醋
A①②④⑤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③⑤⑥⑧ D②④⑥⑦⑧
2.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化搭台,政策引导,经济唱戏”。这句话反映了
A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B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C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D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4.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 C文化决定经济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7.“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这段话说明了
A文化就是对社会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其实经济并不能决定文化
8.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主要的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主要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只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9. 一轮“汉语热”已在全球掀起,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一观点肯定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具有多样性需要博采众长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D文化教育对经济有重大影响
10.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 ②通过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2.“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与世界文化交流、借鉴中要
A尊重文化多样性 B重视文化继承性 C理解文化发展性 D懂得文化先进性
1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
A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14.关于民族文化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
B世界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汇总
C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五彩缤纷
D民族特征越明显的文化越是先进的文化
15.要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必须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④用欧美文化来同化落后民族的文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中华民族春节贴春联、吃“团圆饭”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从节日习俗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
A多样性 B继承性 C地域性 D阶级性
17.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做到
A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B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D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8.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9.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
D违背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0.“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1.“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所著的《汉书》,本意是一种治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把它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变成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赋予了新的境界。“实事求是”一词源自《汉书》说明
A文化继承就是全部承袭 B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C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D我们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2.冼星海在抗战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24.近年来,江苏省许多城市开展了城市精神的讨论和提炼。如南京的“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苏州的“崇文、融合、创新、致远”;常州的“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这些城市精神表明
①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②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吸收中外一切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5.有人以“《功夫熊猫》‘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功夫,编织着美式‘励志’故事”,呼吁抵制《功夫熊猫》,这种观点
A是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表现 B反映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C是坚持文化主旋律的要求 D表明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的必要
26.“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和谐理念是对《道德经》主张清净和顺、谦下不争、反战尚和等思想的继承。这指的是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27. 30年前,《光明日报》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说明
A文化创新推动了实践创新 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C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D先进的文化源于先进的实践
28. 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众多的今天,我们应将其彻抛弃和改变,这种说法是
A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B正确的,因为传统建筑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C错误的,因这传统建筑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错误的,因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我们应全盘吸收
29.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澳门,保存着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这表明
①建筑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④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0.不管是在中国内地还是台湾地区,每到清明节都有祭祖扫墓,端午节都会吃粽子,中秋赏月等等风俗习惯。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C这是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和发展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材料一:据调查,目前社会低俗文化泛滥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污染,如在学生中,星座文化、口袋书等十分流行,以消费欧美、日韩文化产品为时尚,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品不屑一顾。在调查中学生还发现少数同学热衷于过洋节日,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材料二: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8分)。
(2)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其重要意义。(8分)
32.看图,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同答问题。

第27届悉尼奥运会会徽 第28届雅典奥运会会徽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
(1)上面三幅图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4分)
(2)对待这种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及其价值是什么?(8分)
3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态在中国应运而生。广场文化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群众喜闻乐见,具有灵活性、普及性、容纳人数多的特点,而且寓教于乐。市民在参与活动中能潜移默化、启迪感悟,因而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结合材料,说明广场文化是如何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的。(12分)
座 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裹胁狂风暴雨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登陆,登陆时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45英里(约233千米),淹没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数个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会诱发地震和海啸 B.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
C.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 D.“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
5.该飓风登陆后,造成美国众多生命和几十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其直接原因是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严重干旱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A.利用气象卫星 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C.利用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当地时间8日8点50分(北京时间8日11点50分),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据报道仅在巴基斯坦共造成53182人死亡,75146人受伤,灾后重建资金至少需要50亿美元。据此完成7-8题
7.解释该次地震需要考虑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8.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9-10题。

9.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10.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11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受灾人口(万人/年) 242 743 859 1226 1590
成灾农田(万公顷/年) 18. 1 43.9 53.7 82.0 89.1
11.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地震、洪涝、台风 B.台风、暴雨
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海啸、风暴潮、干旱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亳克/升的自然灾害。
12.2006年1月20日,某报以“珠三角咸潮敲响警钟 水资源大省竟然也叫‘渴’”为题,报道了珠江受严重咸潮威胁。以下描述中,可成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 ①南粤大地的干旱 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 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 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 ⑤珠江流域内用水量大 ⑥离岸风的吹拂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 ②③⑤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13-14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灾害种类 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 酸雨雪灾 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 干旱洪水水土流失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13.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A.台风、洪水、沙漠化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C.干旱、洪水、蝗灾 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14.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O℃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图3),回答15~17题。
15.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风暴潮 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6.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17.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a B.b C.c D.d
18.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19.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0.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 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③狂风 ④大雨或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有关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是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B.确定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C.灾后恢复最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挽救生命
D.灾中应急最重要的工作是要通过建设加强灾区的抗灾能力
22.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2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24.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25.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26.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B.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
 C.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
 D.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
27.“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防御寒潮和台风     B.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
C.防御干旱和泥石流    D.防治洪涝和滑坡
28.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御的最基本途径是
A.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修筑沿岸堤坝,彻底整治河道
C.积极参加财产安全保险事业
D.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29.下列防洪措施属于工程性的是
A.实行防洪保险 B.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C.修建分洪区 D.加强分洪区土地管理
30.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我国寒潮影响地区”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读图,写出四个受寒潮影响较少的地形单元。(4分)
(2)根据上题作答,选择其中两个地形单元,分别分析其受寒潮影响较弱的原因?(8分)

32.(16分)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
①从地理位置、气候方面分析(4分)
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4分)
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_____________ 海;一条是向南借道 (河流),再流入海洋。
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2分)。
(2)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4分)?
33、简要评价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6分)


3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2007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害面积达10 71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5 225.6万亩。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新巴尔虎右旗鼠害面积达800多万亩,占全旗草场的40%。当地监测显示,该旗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可吃掉上千吨牧草。
材料二 2007年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20亿只东方田鼠从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
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3分)
(2)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灾?(3分)
图3
座 号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AB之间振动,设向右为正方向,O为平衡位置,则振子从A→O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为正值,速度为正值
B.位移为正值,加速度为负值
C.位移为负值,速度为正值
D.位移为负值,加速度为负值
2.弹簧振子在做简谐振动的过程中,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
A.速度值最大 B.回复力的值最大
C.加速度值最大 D.位移最大
3. 一个弹簧振子的周期是0.2s,它在1s内通过80cm的路程,其振幅为
A.20cm B.16cm C.18cm D.4cm
4. 单摆振动时,摆球受的回复力是
A.摆球的重力 B.摆线对摆球的拉力
C.摆线拉力与摆球重力的合力 D.摆球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
5.固有频率为f1物体在周期性外力——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为f2,则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f
A.f = f1 B.f = f2 C.f > f1 D.f < f2
6.如图所示,在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悬挂有 a、b、c、d、e五个单摆,让a摆略偏离平衡位置后无初速释放,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振动;接着其余各摆也开始振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各摆的振动周期与a摆相同
B.各摆的振幅大小不同,c摆的振幅最大
C.各摆的振动周期不同,c摆的周期最长
D.各摆均做自由振动
7.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波的频率等于该波中质点振动的频率
D.波的传播速度等于该波中质点振动的速度
8. 关于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某时刻某一质点的位移为零
B. 表示各个时刻某一质点的位移
C. 表示某一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位移
D. 表示各个时刻各个质点的位移
9.如图所示为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质点振动周期是8s;
B.振幅是2cm;
C.4s末质点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零;
D.6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正,速度最大
10.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由图可知,这列波的振幅A、波长λ和x=l米处质点的速度方向分别为
A.A=O.4 m λ=1m 向上
B.A=1 m λ=0.4m 向下
C.A=O.4 m λ=2m 向下
D.A=2 m λ=3m 向上
11.一简谐横波沿直线AB传播,已知A、B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是3m,且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均为零,A、B之间只有一个波峰,则这列横波的波长可能是
A. 3m B. 6m C. 2m D. 4m
12. 一列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A.波速 B.波长 C.周期 D.频率
13.在用水槽演示水波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为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为
A.d =10 cm B.d =1 m
C.d >>1 cm D.d <1 cm
14. 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高速通过某火车站站台的过程中,该火车站站台中部的工作人员听到笛声的频率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15.一简谐横波在图中x轴上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t1和t2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2-t1=1.0s。由图判断下列哪一个波速是不可能的
A.1m/s
B.3m/s
C.5m/s
D.10m/s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2分,共20分。)
18.物体做简谐运动,在24s内共完成了30次全振动,它振动的周期是________s,振动的频率是 ________ Hz。
17.某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x=10sin5πt m,则物体的振幅是 ______ m,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Hz,在时间t=0.1s时物体位移是________ m。
19.如图所示,是沿绳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此刻
  (1)图上B点向_______振动。
(2)C点正处于________,它此时具有最________
(填“大”或“小”)的加速度,最________
(填“大”或“小”)的速度。
20.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两列波的_______相同,相位差保持不变。
三、计算题(本题共20分。)
说明: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在某地测该地方的重力加速度时,用了一个摆长为2 米的单摆,测得10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5分14 秒,求这个地方的重力加速度。
22.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在t=0和t/=0.2s时刻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设该波的周期T大于0.2s。
⑴ 如果波是向左传播,波的速度是多大?波的周期是多大?
⑵ 如果波是向右传播,波的速度是多大?波的周期是多大?
座 号
y/m
x/m
0
0.4
-0.4
1 2 3 4第I卷 阅读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 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 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 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 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 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 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 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竞乃免。”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自诒伊戚    诒:遗留 B.斗且出     且:况且
 C.宣子田于首山  田:打猎 D.过三爵      爵:酒器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赵盾忠于职守、为人正直的一组是(4分)( )
①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②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③宣子骤谏,公患之 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⑤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⑥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 ②⑤⑥ B. 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 本文首先从晋灵公的劣迹写起,表明晋灵公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作者挑选了三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左传》在材料取舍详略方面是很有水平的。
B.本文写了大臣们对晋灵公的劝谏,采用了繁简对比的手法。用繁笔写的是赵盾,用简笔写的是士季。
 C.文中塑造了三个典型的武士形象,作者对每个人都只写了一两个片段,却让人过目不忘,就是因为抓住了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
D.文章的最后,借孔子之口进行评论,承认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表示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冤枉,体现了《左传》尊礼重民的思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5分)
(2)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
村 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 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5.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从动静的角度具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说明。(5分)
6.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2分,共16分)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论语》)
(2)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君子食无求饱,________,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________,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6)道可道,__________;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
(7)弱之胜强,__________,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___________。(《大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徜徉于迷蒙烟雨中
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舒舒缓缓地撩开了这座江南古城的春韵序幕。
尚是看那雨,在回廊抑或露天里小站一会,便觉丝丝雨意温润心间。这趟子,雨是飘的,轻盈盈、慢悠悠。你看不见它,也听不到沙沙的雨声,但一会儿你就感觉有什么被濡湿了,发梢、衣襟、袖口、脸庞……湿润润的凉。你好奇地驻足,不觉抬头凝视天空,一片迷蒙,淡淡的白,哪里来的雨啊,低头一看,脚下的青石板路已是潮湿湿的一片了。
幽静的古平江路褪去了昔日的嚣躁,被春雨轻轻涂抹了一层湿意。沿路粉墙黛瓦间,有一株半株桃花从院落里探出头来,那花瓣似刚从王维的水墨画里调出来的,也带着湿意。兴致浓了,伸出手去,什么也没有,只感觉手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挠着似的,痒痒的、酥酥的。你终于欣喜不已,我逮着这春雨了。它像是新生的婴儿,柔柔嫩嫩、俏俏皮皮的。
这样的无骨雨时飘时停,下得再密一些,便可看到细雨如针,斜织空中。落在河面上,画起了圈圈点点的涟漪,仿佛万千绣娘的玉手在如带的河流上绣起了苏锦。
如是细雨,最为繁华的观前街是不去的,名甲天下的拙政园亦是少去了。它们蜚声于外,难免人迹喧嚣。偏爱在这寂静的古平江路默默闲走,听着雨声跫音,望着那一排排毗邻的老宅,姑苏城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余韵仿佛穿越岁月的尘埃,渐渐氤氲继而弥散在这江南烟雨中了。随意拐进路边的一座老宅,都可以触摸到吴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原为皇家粮库的李坤堂宅,一落三进,精致的砖雕门楼题额“燕翼贻谋”,庄严、肃穆。倚墙而立,静静感受,似乎有重重影幻在眼前掠过。几许足音,成篇的故事最后都如这纷扬的细雨,一滴滴融入历史的河流里。惟有这青砖墨瓦、飞檐翘角、清幽小巷记下了曾经的踪迹。水,苏州的魂呵,置身其间,仿佛一脚迈入了吴文化的历史长卷,恍恍然的,现代生活的烦躁都幽幽地隐匿在身后了。
缓缓地踱步在这青石板路上,雨滴把石板路洗得光亮。凝眸回望古平江路两侧伸出的众多悠长悠长的小巷,驻足巷口,优雅、轻柔的评弹曲调不知是从哪扇门扉镂窗里飘逸出来。曾以三国东吴都督周瑜和宋代武状元周虎一度居此而闻名的萧家巷,巷虽小但多深宅大院,古迹亦多。推门而入,凝重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不同的大宅,呈现着姑苏城不一的历史画面。在这里,一花一草,一墙一巷都是那么轻易地让你跌落进这座江南古城的风韵里。这巷弄就是姑苏城的条条血脉啊。
而今,漫步在这古平江路,独自徜徉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我亲近到了孕育我、给予我个体精神血脉的母亲!听母亲轻语,感母亲之体温,千回百回,忘却了归路。 (选自《沙地》2008年第2期,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篇写姑苏城的细雨,为全文营造了一层迷蒙的诗意,展示出古老的苏州城穿越岁月尘埃的独特魅力。
B.作者以雨作为贯穿无全文的主线和叙述抒情的载体,因雨而思,因雨生叹,巧妙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春雨的真切感悟。
C.文中对李坤堂宅、萧家巷的描写,突出了古老的苏州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D.第六段写评弹曲调不知从哪扇门扉镂窗里飘逸出来,表达了作者在这样一个烟雨迷蒙天迷失精神寄托的痛苦之情。
E.作者在文章末尾将古老的苏州城称作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对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2)江南春雨有着怎样的特点?(6分)
(3)“如是细雨,最为繁华的观前街是不去的,名甲天下的拙政园亦是少去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4)联系全文,试探究“漫步在这平江路,独自徜徉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我亲近到了孕育我、给予我个体精神血脉的母亲”的丰厚意蕴。(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题(16分)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B.“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C.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D.抗战开始不久,土匪司令王老虎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成了日寇的忠实走狗。
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
A.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论文、外语、文凭三大指标,在我国现行人才评价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但若仅以这三个指标评价人才,就会伤害不少人的积极性。
D.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
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 , , ; , ,   ,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甬道踏入桂园,香味更加浓烈
校道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
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
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
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日
A.④①②③⑤⑥ B.③④②①⑤⑥ C.③⑤⑥④②① D.④②③①⑥⑤
1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4分)
例句:我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高悬夜空的月亮,而是漫漫银河中的一颗星星。
(1)
(2)
四、写作(60分)
13.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荥阳三高2011—201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高二语文 答题卷(共126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5.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从动静的角度具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说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6分)
(1)君子坦荡荡,______ _______。(《论语》)
(2)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 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君子食无求饱,___ _____,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 _____,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_____ ____,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6)道可道,_____ _____;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
(7)弱之胜强,______ ____,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______ _____。(《大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 ) (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题
1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4分)
例句:我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高悬夜空的月亮,而是漫漫银河中的一颗星星。
(1)
(2)
13.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
100100
100100
700
800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1—55题答案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任务型阅读51—55题及第II卷答案请用黑色水笔写在指定位置。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第II卷。
第I卷(共两部分,满分85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The hostess was friendly and the food was delicious. _______, the party was pleasant.
A. After all B. Above all C. In all D. All in all
2. The mother got ______ when she heard the _______ news that her son failed again.
A. annoyed; annoying B. annoying; annoyed
C. annoyed; annoyed D. annoying; annoying
3.I don’t think it will take long for you to ______ yourself ______ the new surroundings here.
A. fit; for B. adapt; to C. match; with D. suit; for
4. I was late for the meeting so I started running, and when I got there I was totally ______.
A. out of repair B. out of breath C. out of reach D. out of kindness
5.The boy student likes to _______ others, which makes them unhappy.
A. make up for B. make a fun of C. make fun to D. make fun of
6. However busy you are, you should ______ one hour to spend with your son every weekend.
A. put aside B. lay aside C. step aside D. set aside
7. ---Who telephoned you just now
---Well, I was about to answer the telephone when it was ______ .
A. rung off B. rung up C. rung back D. hung on
8. Feeling much ___ for the drop-out students, we decided to offer more help to them this year.
A. sympathy B. reason C. ambition D. desire
9. --–You’d better read some fictions or listen to me tell a story.
---Thank, but _____; I have my own plan.
A. leave me alone B. forget it C. never mind D. it depends
10. I wanted to ______ out the television set before I bought it.
A. examination B. test C. checking D. training
11. My son wrote to tell me that he had adapted to college life.______, he had gotten used to it.
A. In addition to B .In other words C. In particular D. In general
12. I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only ______ that the class meeting had been put off.
A. to have told B. to tell C. to be told D. to have been told
13. ----Hi , jack, I am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tomorrow.
----Wonderful.________!
A. Congratulations B. Cheers C. Good luck D. Well done
14. He was obviously in some kind of trouble, but I didn’t know how I could _____.
A. help out him B. help him out C. to help out D .helped out
15. The car was _______and the driver was bleeding and screaming.
A. broken B. upside down C. broke down D. turn over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There was a woman in Detroit, who has two sons. She was worried 16 them, especially the younger one, Ben, 17 he was not doing well in school. Boys in his class 18 fun of him because he seemed so 19 .
The mother 20 that she would, herself, have to get her sons to do better in school. She 21 them to go to the Detroit Public Library to read a 22 a week and do a report about it for her.
One day, in Ben's 23 , the teacher held up a rock and asked if anyone knew it. Ben 24 up his hand and the teacher let him 25 . "Why did Ben raise his hand " they wondered. "He __26 said anything; What could he possibly want to say "
Well, Ben not only 27 the rock; he said a lot about it. He named other rocks in its group and even knew 28 the teacher had found it.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were 29 . Ben had learned all this from doing one of his book 30 .
Ben later went on to the 31 of his class. When he finished high school, he went to Yale University 32 at last became one of the best do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Ben had grown up, he 33 something about his mother that he did not know as a 34__ .She, herself, had never learned how to 35 .
16. A. about B. on C. with D. over
17. A. because B. so C. but D. though
18. A. played B. got C. took D. made
19. A. clever B. hard C. slow D. quick
20. A. asked B. decided C. forgot D. heard
21. A. made B. let C. told D. considered
22. A. notice B. message C. book D. question
23. A. class B. room C. office D. lab
24. A. looked B. gave C. took D. put
25. A. think B. leave C. stand D. speak
26. A. always B. even C. quickly D. never
27. A. found B. played C. knew D. threw
28. A. whether B. when C. where D. why
29. A. afraid B. surprised C. worried D. unhappy
30. A. pictures B. exercises C. shops D. reports
31. A. top B. end C. back D. side
32. A. so B. and C. or D. however
33. A. learnt B. remembered C. understood D. guessed
34. A. doctor B. child C. student D. teacher
35. A. read B. work C. teach D. show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The students were having their chemistry(化学)class. Miss Li was telling the children what water was like. After that, she asked her students, “What's water ”No one spoke for a few minutes.Miss Li asked again,“Why don't you answer my question?Didn't I tell you what water is like?”
Just then a boy put up his hand and said,“Miss Li,you told us that water has no colour and no smell.But where to find such kind of water?The water in the river behind my house is always black and it has a bad smell.”Most of the children agreed With him.
“I'm sorry,children.”said the teacher,“Our water is getting dirtier and dirtier.That's a problem.
36.The students were having their _______ class.
A.English B.Chinese C. chemistry D. maths
37.Miss Li was telling the children what ______ was like.
A.water B.air C.earth D.weather
38.A boy said,“The water in the river behind my house is always _______.”
A.white B.black C.clean D.clear
39.Most of the children _______ the boy.
A.agreed with B.wrote to C.heard from D.sent for
B
Tom lived by himself a long way from town. He hardly went to town, but one day he went into town to buy a few things. After he bought them, he went into a restaurant and sat down at a table. When he looked around, he saw some old people put glasses on before reading their newspapers. So after lunch he decided to go to a shop to buy himself one pair, too. He walked along the road, and soon found a shop.
The man in the shop let him try on a lot of glasses, but Tom always said, "No, I can't read with these."
The man became puzzled (迷惑的) , and he said, "Excuse me, but can you read "
"No, of course I can't!" Tom said angrily. "If I could read before, do you think I would come here to buy your glasses "
40. Tom lived ______.
A. with his family B. near town C. in the country D. in town
41. Tom didn't go to town______.
A. never B. often C. sometimes D. sometime
42. Why did Tom decide to buy a pair of glasses
A. Because he thought if he bought them, he could read.
B. Because they were very bright.
C. Because they were cheap.
D. Because he could read newspaper.
43. Tom went to the shop to ______.
A. have a rest B. have dinner C. wear glasses D. buy a pair of glasses
C
Computers are useful machines. They can help people a lot in their everyday life. For example, they can help people save much time, and they can help people work out many problems they can’t do easily. Our country asks everyone to learn to use computers except the old people.
Today more and more families own computers. Parents buy computers for their children.
They hope computers can help them improve (提高) their studies in school. Yet many of the children use computers to play games, to watch video or to sing Karaoke, instead of studying. So many teachers and parents complain (抱怨) that computers can not help children to study but make them fall behind. So computers are locked by parents in the boxes.
In some other countries, even some scientists hate computers. They say computers let millions of people lost their jobs or bring them a lot of trouble.
Will computers really bring trouble to people or can they bring people happiness It will be decided by people themselves.
44. Why do we say the computer is a useful machine Because _______________.
A. our country asks us to learn it B. it can help us a lot
C. we can use it to play games D. it can help us to find jobs
45. What do many teachers and parents complain about _______________.
A. Their students and children use computers to play games.
B. Computers let them lost their jobs.
C. Computers make the students and children fall behind.
D. Computers bring people a lot of trouble.
46. In this passage we know computers _______________.
A. also bring us trouble B. bring us happiness only
C. are hated by people D. are bad for people’s health
D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f you are in a burning house? How will you escape? Do you know how to save yourself? Please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Escaping a fire is a serious matter. Knowing what to do during a fire can save you life.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ways you can use and show them to everyone in the family, such as stairways and fire escapes, but not lifts.
From the lower floors of the buildings, escaping through windows is possible, learn the best way of leaving by windows with the least chance of serious injury.
The second floor window is usually not very high from the ground. An average person, hanging by the finger-tips will have a drop of about six feet to the ground. It is about the height of an average man. Of course, it is safer to jump a short way than to stay in a burning building.
Windows are also useful when you are waiting for help. Be sure to keep the door closed. Or smoke and fire may be drawn into the room. Keep your head low at the window to be sure you get fresh air rather than smoke that may leaked(渗) into the room.
On a second or third floor, the best windows for escape are those that open onto a roof. From the roof a person can drop to the ground more safely. Dropping onto cement(水泥) might end in injury. Bushes(灌木丛) and grass can help to break a fall.
47. It is important to _______.
A. put out the fire in the burning house B. know the ways to escape the fire
C. jump off a burning house D. keep the door closed
48. It is possible to escape through the windows _______.
A. if there are some bushes on the ground B. if you are strong enough
C. if you live on a lower floor D. If you have a long rope
4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scaping way is NOT right? _______.
A. You can escape though stairways.
B. You can choose fire escapes.
C. Escape from the windows that open onto a roof.
D. Use a lift to come down at once.
50. Open the window so that _______ if the building is on fire.
A. you can get fresh air B. you can call for help
C. you can easily jump off D. you can be seen first
第二节 任务型阅读(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将其标号填入第II卷上方的指定位置。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_51_ One of the best things you can possibly do is to start you own club. It’s great fun especially if you are the sort of person who feels there’s never anything to do during the school
holidays.
The first thing you need to come up with is an idea for your club. _52_ Pets, clothes, pop music or dancing groups, sports, making things The list is endless.
Next you need some friends to be in your club with you. _53_ All you need is three or four other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same thing as you.
_54 You should all sit down somewhere together with lots of pieces of paper and write down every name you can think up. That’ll keep you busy for ages.
At your first meeting you should make up a rule book. And the first rule should be no grown-ups or little/big brothers or sisters! The best clubs are always secret!
Now you have just about everything you need, except membership cards. These are very important and again you can speed a lot of time making them.__55 Why not leave some space for a photo of yourself That will make the membership card really look like it.
So there you are, get clubbing! Once you get started you’ll think of loads of more interesting things to do!
A. That’s easy.
B. Enjoy your own club!
C. Invite a designer to join you.
D. What are you interest in
E. Some vacation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F. Then you need to pick a name for your club.
G. Use a bright thick pen to make a special design.
51—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的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方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词下边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11处起)不计分。
One day, I was cooking in the kitchen as the telephone rings. I went to answer it immediately. She was my close friend, Lisa. When we were talking on a phone, the fire alarm sounded. I ran back to the kitchen. The room full of smoke and the beef was badly burnt. I quickly turned off the gas, opening all the windows, and then went out of the house. In my surprise, two fire engines(消防车) were inside my house. I was rather worried. I told about the firemen that it was my careless cooking which caused the heavy smoke.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定你是李华,希望通过外籍教师Peter找一个英语笔友。请写一封短信,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笔友的条件,并说明为什么选这样的笔友。
具体条件包括: 1. 年龄; 2. 性别; 3. 爱好(旅游、运动、宠物等)。
注意:
1.词数100 左右;
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开头语已为你写好。
Dear Peter,
I am writing to ask whether you are able to do me a fav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regards,
Li Hua
座 号说明:选择题填各空内再在机读卡上涂黑,非选择题直接答各空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I1,第二电离能为I2,它们大小关系通常为 ( )
A. I1=I2 B. I1<I2 C. I1>I2 D. 不能确定
2.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 )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C.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与其它形成三个σ键
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与其它形成σ键
3.下列分子为直线性分子且分子中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 )
A.BeCl2 B.C2H2 C.CO2 D.SO2
4.能说明NH4+的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A.N—H键长相同 B.N—H键能相同
C.N—H键跟其它三个N—H键的键角相同 D.N—H键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B.配位键在形成时,由成键双方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C.金属键的实质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
D.金属键中的“自由电子”为金属阳离子共用
6.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
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
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
D.PCl3是非极性分子
7.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是( )
A.6和8 B.16和8 C.14和8 D.19和17
8.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晶体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N2分子中,两个原子的总键能是单个键能的三倍。
B.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两个π键
C.N2分子中有两个个σ键、一个π键
D.N2分子中存在一个σ键、一个π键
10.下列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的是( )
A.H2 B.CO2 C.H2O D.C2H4
11.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 ( )
A.CO2 B.H2O C.Br2 D.H2O2
12.关于化学键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1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相同的是 ( )
A.CO和MgCl2 B.NH4F和NaF C.Na2O2和H2O2 D.H2O和SO2
1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 )
A.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B.NH3易液化
C.NH3分子比PH3分子稳定 D.在相同条件下,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15.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OB.稳定性:PH3 C.电负性:PD.第一电离能:Na16.在金属中,自由移动的电子所属的微粒 ( )
A.与电子最近的金属阳离子 B.整块金属的所有金属阳离子
C.在电子附近的金属阳离子 D.与电子有吸引力的金属阳离子
17.组成金属单质的微粒 ( )
A.金属原子 B.金属阳离子和电子 C.金属原子和电子 D.阳离子和阴离子
18.下列物质的沸点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
A.H2O>H2Te>H2Se>H2S; B.He>Ne>Ar>Kr
C.I2>Br2>Cl2>F2 D. GeH4>SiH4>CH4
19.下列叙述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的是(   )
A.气体物质加压或降温时能凝成固体 B.干冰易升华
C.氟、氯、溴、碘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D.氯化钠的熔点较高
20.在HCl、 HBr 、HI 、HF中,沸点最低的是 ( )
A.HF B.HCl C.HBr D.HI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共8道题,满分共40分)
21.(4分)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1)Cl2 (2)N2 (3)NH3 (4)NaOH
22.(4分)写出下列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⑴ 34Se ;⑵ 24Cr ;
23.(4分)指出下列元素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几周期?第几族?
⑴ 1s22s22p63s23p4 、 、 ;
(2) [Kr] 4d105s25p2 、 、 ;
24.(6分)某元素原子序数为33,则
⑴ 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是 ,有 个未成对电子。
⑵ 有 各电子层, 个能级, 个原子轨道。
⑶ 它的价电子排布为 。
25.(6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是哪一族或哪一种元素?
⑴ 最外层具有6个p电子: 。
⑵某元素+3价离子和氩原子的电子排布相同: 。
⑶某元素+3价离子的3d轨道半充满: 。
26.(6分)硫化氢(H2S)分子中,两个H—S键的夹角接近90°,说明H2S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二氧化碳(CO2)分子中,两个C=O键的夹角是180°,说明C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甲烷(CH4)分子中,两个相邻C—H键的夹角是109.5°,说明CH4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27.(6分)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可形成A2C和BC2两种化合物。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的K层的电子数目只有一个,B位于A的下一周期,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2个,而C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它们的元素符号分别为:A ;B ;C ;
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C2是由 键组成的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8. (4分)写出氨水溶液中存在氢键的表示式 、
座 号
、 。参考公式或数据:
选择题(每题6分 共84分)
1、下列平面图形中,与空间中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的是( )
A.三角形 B.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矩形
2、下列n的取值中,使=1(i是虚数单位)的是 ( )
A.n=2 B .n=3 C .n=4 D .n=5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 ②归纳推理是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③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④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⑤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4、 ( )
A.      B.    C.      D.
5、由数列1,10,100,1000,……猜测该数列的第n项可能是 ( )
A.10n; B.10n-1; C.10n+1; D.11n.
6、是复数为纯虚数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456×9+7等于 ( )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
……
A.1111110 B.1111111 C.1111112 D.1111113
8、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9、已知x与y之间的一组数据:
x 0 1 2 3
y 1 3 5 7
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必过点 ( )
A .(2,2) B.(1,2) C.(1.5,0) D.(1.5,4)
10、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 )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度; 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
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 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
11、若大前提是:任何实数的平方都大于0,小前提是:,结论是:,那么这个演绎推理出错在: ( )
A.大前提 B.小前提 C.推理过程 D.没有出错
12、已知=2+i,则复数z= ( )
A.-1+3i B.1-3i C.3+i D. 3-i
13、已知扇形的弧长为e,半径为r,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可推出扇形的面积公式S扇= ( )
A.r2/2 B.e2/2 C.er/2 D.不可类比
14、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形地面砖块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五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 )块.
A.21 B.22 C.20 D.23
填空题(每题6分 共30分)
15、已知复数z = (1 – i)(2 – i),则| z |的值是
16、对于平面几何中的命题“夹在两平行线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在立体几何中,类比上述命题,可以得到命题______
17、回归直线方程为,则时,y的估计值为_____________
18、复数虚部是
19、 已知x与y之间的一组数据:
x 0 1 2 3
y 1 3 5 7
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解答题(每题12分 共36分)
20、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z=(m2-5m+6)+(m2-3m)i是实数
21、设Sn=+++…+,写出S1,S2, S3,S4的值,归纳并猜想出结果。
22、在研究色盲与性别的关系调查中,调查了男性480人,其中有38人患色盲,调查的520个女性中6人患色盲,
(1)根据以上的数据建立一个2×2的列联表;
(2)若认为“性别与患色盲有关系”,则出错的概率会是多少(P(K=10.808)=0.001)
座 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1-20每题1.5分,21-35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正确表示基因操作“四步曲”的是
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③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2、基因工程中常用细菌等原核生物作受体细胞的原因不包括( )
A繁殖速度快 B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C多为单细胞,操作简便 D DNA为单链,变异少
3、基因工程是DNA分子水平的操作,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限制酶只用于切割获取目的基因 B、载体与目的基因必须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
C、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
D、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是否进入受体细胞需检测
4、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整合到棉花细胞中,为检测实验是否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 )
A、抗虫基因 B、抗虫基因产物 C、新的细胞核 D、相应性状
5、转基因动物基因时的受体细胞是( )
A、受精卵 B、精细胞 C、卵细胞 D、体细胞
6、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是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 ②DNA合成 ③预期蛋白质功能 ④据核苷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7、基因工程中常见的载体是( )
A、质体 B、染色体 C、质粒 D、线粒体
8、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Asp、Gly、Ser构成发光环,现已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9、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的油菜品种,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质,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t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Bt基因中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基因
D、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
10、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4噬菌体 D、质粒DNA
11、下列与基因工程无关的是( )
A、培养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 B、基因治疗
C、蛋白质工程 D、杂交育种
12.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13下列属于PCR技术的条件的是
①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 ②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 ③脱氧核苷酸
④核糖核苷酸 ⑤DNA连接酶 ⑥DNA聚合酶 ⑦DNA限制性内切酶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④⑤⑦
14、在基因工程技术中,下列方法与目的基因获得无关的是( )
A.辐射诱变法 B.散弹射击法 C.反转录法 D.人工合成法
15.下图所示限制酶切割基因分子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点是( )
A.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
C.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
16.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 )
  A.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具有标记基因 D.它是环状DNA
17.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下列哪些生理过程或生物技术中:
①种子的萌发 ②病毒的增殖过程 ③细菌的二分裂过程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⑤DNA探针的使用 ⑥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⑥
18.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关于该愈伤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其细胞没有全能性
C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D.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19.人工种子(如右图)是把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包裹在含有养分、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制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萌发。下列与人工种子形成过程无关的是
A.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B.细胞全能性
C.细胞有丝分裂 D.细胞减数分裂
2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
A.生产无病毒植株 B.微型繁殖
C生产紫草素 D.A、B、C均是
2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是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以人工诱导法使两种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
c.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杂种细胞得到杂种植株
D.通过以上三者来完成
22.通过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时要涉及三次筛选过程,分别是:
①在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②选出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③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并能大量增殖的细胞群。则其先后顺序为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23.草莓主要利用其植株的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往往会因病毒的积累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无病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A.花药离体培养 B.选取成熟组织进行培养
C.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24.下列技术中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的是
A.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单倍体育种
25.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尚未解决的问题是( )
A.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
C.让杂种细胞培育成的杂种植株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出亲本的性状
D.培养出属间杂种植株
26.人参皂甙粉是人参中重要的药用成分,以前只能从人参中提取产量极低,因而价格昂贵。目前人参皂甙粉可以通过下列哪项技术迅速大量获取( )
A.基因工程 B.植物组织培养 C.植物体细胞杂交 D.发酵工程
27.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技术有( )
①细胞培养技术②细胞融合技术③抗体检测技术④细胞筛选⑤核移植技术⑥免疫学技术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28.下图为植物细胞融合及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杂种细胞经过④和⑤过程可以培育成杂种植株说明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C.尽管愈伤组织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其培养基中仍需要糖类、氨基酸等有机营养
D.若A的基因型为Rr,B的基因型为Yy,则最终形成的杂种植株的基因型为RrYy
29.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 )
①无毒的环境②无菌的环境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浆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02,不需要CO2 ⑥一定浓度的CO2以维持培养液的pH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30.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B.能与抗癌药物结合制成“生物导弹”
C.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
D.由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3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需人工诱导 B.应先用纤维素酶处理
C.存在细胞核的融合 D.最主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32.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可获得大量的细胞分泌蛋白
B.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处理,以使细胞分散
C细胞癌变都发生于原代培养过程中
D.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的,以保持其正常核型
33.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A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
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34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进行脱分化形成新个体
B.目前用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动物是通过核移植来实现的
C.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只能应用于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D.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完全相同
35.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物,但乙种植物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且相关性状均受核基因控制。可利用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下列技术手段中,理论上不可行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符合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物耐盐基因导人到甲种植物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物杂交,得到F,,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1(6分)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 (1)在该技术中,切割DNA的工具是限制酶,它能识别某一特定核苷酸序列,使两个核苷酸之间的 断开。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 。
(2)基因工程中常用
(1) “分子手术刀”是 _ _ ,
(2) “分子缝合针”是 ,
(3) “分子运输车”是 。
2.(8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以致发达国家把它列为第三号“杀手”。
(1)目前对糖尿病Ⅰ型的治疗,大多采用激素疗法,所用激素为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
(2)这种治疗用的激素过去主要是从动物的内脏中提取,数量有限,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如图6—2所示,请回答:
图6—2
①指出图中2、4、6的名称:
2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
②一般获取4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③6的获得必须用_____________切割3和4,使它们产生相同的_____________,再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酶,才可形成。
3(10分)我国植物学家将“蓝色妖姬”(一种玫瑰)的茎尖细胞放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图是通过细胞培养获得玫瑰植株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过程③和④分别表示 和 。
(2)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及氨基酸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 和琼脂。
(3)从育种的角度看,植物组织培养与有性生殖相比,优势主要有(请列举两点): , 。
(4)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对 进行化学或物理的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这种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 。
(5)若将玫瑰的茎尖细胞换成玫瑰的花粉粒经组织培养形成植株,染色体加倍后当年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 ,其优点是
4.(16分)下图表示细胞杂交技术的一些过程,请回答:
(1)若上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的部分过程,则A、B 的形成需用_____和 ____________酶处理,除去了 ,由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
(2)若A、 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 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 、B是动物细胞,一般用 使其分散开来;由A 、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用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 ,所形成的D称为 。融合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 性。
(4)若该过程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则A 、B分别是骨髓瘤细胞和_________;D细胞为 细胞,具备的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2分)其具备该特点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有 (2分)
座 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84分)
1.在求平均变化率中,自变量的增量△x ( )
A △x>0 B △x<0 C △x=0 D △x≠0
2 .关于近似代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分割后的每个小区间上,只能用左端点的函数值近似代替
B.在分割后的每个小区间上,只能用右端点的函数值近似代替
C.在分割后的每个小区间上,只能用其中点的函数值近似代替
D.在分割后的每个小区间上,可以用任意一点的函数值近似代替
3.若对任意的x ,有f'(x)=4x3,f (1)= -1,则此函数解析式为 ( )
A. f(x)=x4 B. f(x)=x4 -2 C. f(x)=x4+1 D. f(x)=x4+2
4.如果质点按照规律S=3t2运动,则在t=3时瞬时速度为 ( )
A. 6 B.18 C. 54 D. 81
5.的值为: ( )
A. 1 B. 0 C. 2 D.-2
6.函数f(x)=x3 (-1A 有最大值,但无最小值
B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
C 无最大值,但有最小值
D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7.函数f(x)=5x+4在区间[0,1]的平均变化率是 ( )
A 5 B -5 C 4 D -4
8.由y=,x=1,x=2,y=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
A. ln2 B. ln2-1 C.1+ln2 D.2ln2
9.已知,则等于 ( )
A.6e2-6 B. 3e2-3 C. ex-1 D. e2-1
10.函数y= x3-3x在区间[-1,2]上的最小值为 ( )
A -2 B 2 C 1 D 0
11.已知曲线y= x3在点P处的切线斜率为k,则当k=3时的P点坐标为 ( )
A(-2,-8) B (-1,-1),(1,1) C (2,8) D (3,4)
12.函数y= x2-lnx的单调减区间为 ( )
A (0,1) B (0,1)U(-∞,1) C(0,1)∪(1,+∞) D (0, +∞)
13.函数 f(x)=x+2cosx在[0,]取最大值时,x的值为 ( )
A 0 B C D
14.曲线y=cosx(0 ≤x ≤)与坐标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 ( )
A.2 B. 3 C. D.4
二.填空(每小题6分,共30分)
15. 计算
16. =
17. 已知函数f(a)= ,则f[f()]=
18.抛物线y=x2-x与x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19. f(x)=x3 -3x2+2在区间[-1,1]的最大值为
三.解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
20.已知函数y=2x1nx
(1)求此函数的导数
(2)求此函数在点x=1处的切线方程
21.求曲线y = 9 - x2, y = x + 7所围成图形的面积
22.已知a是实数,函数f(x)= x2 (x-a)
(1)当f' (1)=3时,求a的值及曲线y= 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
(2)求f(x)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
座 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