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答案)

资源简介

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潍坊过春节,年前会有好多习俗。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清卫生:用纯碱除油污,发生了化学变化
B.做豆腐:将泡湿的豆子磨成豆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蒸馒头:用小苏打发面,使面团发酵,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D.贴春联:红色的春联纸一段时间后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
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规范的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操作要求的是
A. 测定石灰水的pH值
B. 稀释浓硫酸
C. 称量NaOH固体
D. 溶解NaCl
3.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
4.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身体健康,应长期饮用蒸馏水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大量食用加碘盐
D.向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使其肉质鲜美
5.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氯化钠、纯碱、小苏打都是盐类 B.He、NO2、SO2都是有害气体
C.塑料、纤维、橡胶都是天然材料 D.一氧化碳、甲烷、乙醇都是有机物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不是化工废水,可向江河湖泊里任意排放
B.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C.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涤纶、羊绒
D.通过观察颜色和灼烧闻气味可以辨别保鲜膜成分是聚乙烯塑料还是聚氯乙烯塑料
7.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8.如图所示为物质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一氧化碳 B.硫酸锌 C.空气 D.液氧
9.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必备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四个硫酸根离子:4 B.两个氧原子:O2
C.三个铁离子:3Fe2+ D.五个一氧化碳分子:5Co
10.2021年1月20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准实时”将探测到的伽马射线警报下传至其科学运行中心,揭开了北斗三号系统应用于空间科学与宇宙探测的序幕。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铷单质具有导电性 B.铷的质子数为37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D.氯化铷中铷离子的符号为Rb2+
11.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B.②和③都可以是化合反应
C.④是雨水的pH小于7的原因 D.⑤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2.归纳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带负电,但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电子
B.Na+、C1-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酸溶液的pH小于7,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13.如图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中含有少量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C.t3℃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
D.t3℃时,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
14.微观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下列相关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图1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B.图2表示的反应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下降
C.图3反应中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图3表示的反应若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说明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15.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C.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 B.B C.C D.D
16.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C.等质量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D.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
17.密闭容器中有甲~丁四种物质,如图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说法错误的是
A.丙是化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是21:4
1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混有的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u(CuO)
盐酸
浸泡、过滤、洗涤、烘干
B
CO2(CO)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O(CaCO3)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Ca(NO3)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9.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Cu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A.滤渣中一定有Ag,滤液中一定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
B.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Ag、Cu、Zn
C.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Ag、Cu,一定没有Zn
D.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2、AgNO3、可能含有Cu(NO3)2
20.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中的溶质有两种
B.A、B段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C.B、C段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呈无色
D.D、E两点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
二、填空题
2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图甲为物质中元素的含量图。其中分布在人体中的是______。
(2)夏天被蚊虫叮咬会出现红肿或瘙痒,这是由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引起的。涂抹图乙中的______(填物质名称)可以减轻症状。
(3)冬天涮火锅时的羊肉富含的营养素(水除外)是______,蔬菜也是涮火锅时不可缺少的涮品,种植菠菜时,为了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需要适量施加______(填化肥种类)。
(4)下表是餐厅提供的对应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物品
筷子
餐盘
餐桌
餐椅
材料
竹子
不锈钢
不锈钢
塑料
以上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钢和生铁的区别是______,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及餐桌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2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图1描述了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请另外写一个与该反应的微观实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稀盐酸中加入适量镁条的实验中:
①宏观表征: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______,固体逐渐溶解。
②微观表征:如图2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的主要离子,写出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离子编号______;______。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3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
①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②B点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由C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某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Fe(SO4)2,它代表的点是______(填“A、B、C、D、E”)。
三、科学探究题
23.网红产品“天气瓶”(如图1)的制作步骤如下:
I.将10g樟脑溶于40mL酒精,得溶液a(樟脑难溶于水);
Ⅱ.将2.5g硝酸钾和2.5g氯化铵溶于33g水中,得溶液b;
Ⅲ.将a、b两种溶液混合、加热、搅拌直至澄清;
Ⅳ.混合液冷却至室温后,密封在玻璃容器内,即制得“天气瓶”。
根据上述步骤并结合图2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溶剂为_______。
(2)溶液b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
(3)瓶内出现的晶体数量会随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该晶体的成分是_______,推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4)图3是“天气瓶”的宣传图,根据其制作步骤,判断该宣传的真实性为____,理由是___。
2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用铜丝和银丝做实验时,发现久置的铜丝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作出猜想)铜生锈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外,还可能与_____有关,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_。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4根铜丝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他们为了除去铜丝表面的污物,实验前应该做的操作是_____。C瓶中的m应该是_____。
(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表面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表面均无铜锈出现。
(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
(2)通过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铜生锈与_____有关的结论。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以分析得出猜想成立,写出铜生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讨论交流)在同样环境下银丝依旧光亮如新,原因是_____。
四、流程题
25.某废液中含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回收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流程。
(1)分离得到固体A和溶液B的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
(2)步骤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任写一个),反应类型为______。
(3)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判断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______。
(4)除废液外,上述流程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______(选填编号)。
五、实验题
26.实验室对含有MgCl2的粗盐进行提纯,步骤如图:
(1)A的仪器名称______,步骤①中,称量5.0g粗盐需补充的主要仪器是______。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步骤③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步骤⑤中,为中和过量的NaOH,应滴加的“试剂a”是______(填名称)。
(5)步骤⑥的操作名称是______,当______时,停止加热。
六、计算题
27.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性质同CaCO3类似。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编号



稀盐酸质量/g
100
200
300
固体混合物质量/g
100
100
100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g
195.6
291.2
391.2
试求:
(1)烧杯②中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g。
(2)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用纯碱除油污,纯碱与油脂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B、将泡湿的豆子磨成豆浆,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受热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且能与面团发酵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也伴随着物理变化;
D、红色的春联纸一段时间后褪色,发生了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选C。
2.B
【详解】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3.D
【详解】
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分子,此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此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说法错误;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但微粒可能是原子、分子、离子等,如 Na+,NH4+的质子数都为11,但不是由同种元素形成,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B
【分析】
A、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虽然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进行解答;
B、根据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痕迹进行解答;
C、根据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适当食用海带进行解答;
D、根据亚硝酸钠有毒进行解答。
【详解】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虽然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痕迹,减少损失,故B符合题意;
C、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适当食用海带,而不是大量食用海带,故C不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为肉质鲜美而向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此题是对生活中化学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与记忆,属一般性基础知识考查题。
5.A
【详解】
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纯碱、小苏打都属于盐类,选项分类正确;
B、NO2、SO2都是有害气体,但He无毒,选项分类不正确;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纤维、橡胶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的,选项分类不正确;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因为它们的性质具有无机物的特点,选项分类不正确。
故选A。
6.C
【详解】
A、生活污水虽不是化工废水,但也是污染物,必须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故A不符合题意;
B、草木灰(K2CO3)与碳酸钠一样,溶液显碱性,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铵态氮肥与草木灰(K2CO3)不能混合使用,故B不符合题意;
C、涤纶是合成纤维,灼烧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灰烬熔成坚硬的小球;羊绒是天然纤维,灼烧时可以闻到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涤纶、羊绒,故C符合题意;
D、聚乙烯塑料灼烧没有气味,聚氯乙烯塑料灼烧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所以通过灼烧闻气味可以辨别保鲜膜成分是聚乙烯塑料还是聚氯乙烯塑料;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它们,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A、用冷水浸泡中药,没有实现固液分离,与过滤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B、加热煎制的目的是使中药中的化学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加快化学反应的效率,不符合题意;
C、中草药煎制过程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渣和药液分离,属于过滤操作,符合题意;
D、装袋保存,防止中药变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分析】
根据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详解】
①与②是并列关系,可以是纯净物和混合物,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③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但不能是混合物,因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空气属于混合物,一氧化碳、硫酸锌、液氧属于纯净物。
故选:C。
9.A
【分析】
本题考查微粒的化学式书写。
【详解】
A、离子符号书写时,在该离子的右上角写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所以四个硫酸根表示为:4SO42-,故A符合题意;
B、两个氧原子应该表示为2O,故B不符合题意;
C、三个铁离子应该表示为:3Fe3+,故C不符合题意;
D、五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5CO,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进行作答即可。
10.D
【分析】
【详解】
A、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铷单质具有导电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7,表示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7,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故C不符合题意;
D、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铷离子,符号为Rb+,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元素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进行分析即可。
11.D
【分析】
A、根据①可以是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②和③可以是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④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D、⑤可以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①可以是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②和③可以是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都属于化合反应,则②和③都可以是化合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④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雨水的pH小于7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D、⑤可以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⑤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常见物质进行分析即可。
12.B
【详解】
A、电子带负电,但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电子,如阴离子,A正确。
B、Na+、C1-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都是离子,如氖原子,B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正确。
D、酸溶液的pH小于7,pH小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还可能是盐溶液,D正确。
故选:B。
13.C
【详解】
试题分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不大,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由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升温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B正确;t3℃时,等质量的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C错误;t3℃时时X的溶解度比Y的大,即等质量的X、Y溶解时Y需要的溶剂的量更多,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D正确。故选C。
考点:溶解度曲线
14.C
【分析】
图1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图2是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镁,图3是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详解】
A、图1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2所示反应中,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3反应中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氢气和氧气,错误,符合题意;
D、图3表示的反应若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说明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A
【分析】
控制变量法要求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详解】
A、由图可知,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不仅改变了金属的种类,还改变了酸的种类,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时,只改变了蓝色石蕊试纸的潮湿状态(干燥和湿润),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时,只改变了溶剂的种类(水和酒精),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时,只改变了水的温度(冷水和热水),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16.A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横坐标代表的是稀盐酸的质量,而不是反应时间,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所以对于酸来说刚开始滴加,金属是过量的,Al和Mg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随着反应的进行,最后金属不足,酸过量,铝与稀盐酸反应:,镁与稀盐酸反应: ,等质量的金属铝生成的氢气比镁生成的多,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先减小,然后在逐渐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粉末状的石灰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快,用的时间少,但等质量的石灰石块和石灰石粉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会产生等质量二氧化碳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先减小,然后再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
17.D
【分析】
由图可知,假设物质总质量为100g,甲物质反应后减少70-42=28g,为反应物;乙物质反应后减少14-8=6g,为反应物;丙物质质量增加40-6=34g,为生成物;丁物质质量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
【详解】
由分析可知:
A、该反应为甲乙生成丙,故丙是化合物,正确;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是化合反应,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丙的质量,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是28:6=14:3,错误。
故选D。
18.A
【详解】
A、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反应,能把杂质除去,符合除杂原则,故符合题意;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二氧化碳,不能去除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采取的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Na2CO3能与Ca(NO3)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采取的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B
【分析】
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Cu的混合物,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
A、滤渣中一定有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Ag,滤液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Zn(NO3)2,可能有AgN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过量,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则滤渣中一定有Ag、Cu、Zn,该选项说法正确;
C、当滤液为蓝色时,硝酸铜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滤渣中一定有Ag,不一定有Cu,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钾,说明硝酸银过量,则硝酸铜没有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2、AgNO3、一定含有Cu(NO3)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0.C
【分析】
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和水,由图可知,A点溶液呈酸性,故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时,盐酸过量,B反应完全,溶液显中性,当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于水,由于碳酸钠溶液显弱碱性,故溶液变成碱性了。
【详解】
A、通过图象的变化关系,A点溶液呈酸性,故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时,盐酸过量,反应后剩余溶液中含HC1、CaCl2,故溶液A中溶质有两种,故A正确;
B、当往HCl、CaCl2的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Na2CO3要先与HCl反应,故A、B段现察到有气泡产生,故B正确;
C、B、C段溶液呈中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呈紫色,故C不正确;
D、D、E两点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都含两种: NaCl、 Na2CO3,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溶液之间的反应要注意反应物的量之间的关系。
21.③ 肥皂水 蛋白质 钾肥 塑料 含碳量不同 乳化
【分析】
本题考查营养物质和乳化作用。
【详解】
(1)人体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为:氧碳氢氮钙,所以是③,故选:③;
(2)肥皂水pH>7,是碱性,可以中和蚁酸,故填:肥皂水;
(3)肉类中含有丰富蛋白质,故填:蛋白质;钾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抗虫害能力,故填:钾肥;
(4)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生铁的含碳量较高,钢的含碳量较低,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及餐桌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分解油污。
【点睛】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油脂、水、维生素、无机盐。
22. 有气泡产生 H+ Mg2+ 单质 FeO E
【详解】
(1)HCl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A为氯离子,硝酸银电离出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B为银离子,由图可知,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钠和硝酸银也能生成氯化银沉淀,故填:NaCl+AgNO3=AgCl↓+NaNO3。
(2)①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溶解,故填:气泡产生。
②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前后溶液中都含有氯离子,减少的是氢离子,增加的是镁离子,故 为氢离子, 为镁离子,故填:H+;Mg2+。
(3)①A点化合价为零价,表示的物质类别是单质,故填:单质。
②B点表示氧化物,且氧元素+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O,C为碱,铁元素+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OH)2,E为盐铁元素+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Cl2,氢氧化亚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H)2+2HC1=FeCl2+2H2O,故填:FeO;Fe(OH)2+2HC1=FeCl2+2H2O。
③化合物由酸根阴离子、铵根离子和铁离子构成,属于盐,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铵根的化合价为+1价,设铁元素化合价x,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1)×2+x+(-2)×2=0,x=+2,故它代表的点是E,故选:E。
23.酒精
硝酸钾
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明显减小因而析出晶体
不真实
变暖即温度升高,KNO3的溶解度增大因而溶解

【详解】
(1)酒精是有机溶剂,溶液a中的溶剂为酒精,故填:酒精;
(2)溶液b中的溶质有2种,KNO3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故填:;
(3)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减小,而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故析出晶体的成分是KNO3,故填:硝酸钾;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明显减小因而析出晶体;
(4)该宣传不真实,因为天气变暖温度升高,则KNO3的溶解度增大会溶解,故填:不真实;变暖即温度升高,KNO3的溶解度增大因而溶解。
24.二氧化碳、水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用砂纸打磨 二氧化碳 除去蒸馏水中的氧气 二氧化碳 2Cu+O2+CO2+H2O=Cu2(OH)2CO3 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易与氧气反应
【分析】
对比实验AD可知铜生锈与水有关,对比实验BD可知铜生锈与二氧化碳有关,对比实验CD可知铜生锈与氧气有关,由上述四个实验可以得出铜生锈与空气中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有关。
【详解】
[作出猜想]由于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铜生锈一定是与含碳、氢、氧的物质发生反应,结合空气的组成,提出合理猜想: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同时接触。
故填:二氧化碳、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实验设计]
他们为了除去铜丝表面的污物,实验前应该做的操作是用砂纸打磨;铜生锈的条件可能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同时接触,C瓶中的m应该是了二氧化碳。
故填:用砂纸打磨;二氧化碳;
(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除去蒸馏水中的氧气。
故填:除去蒸馏水中的氧气;
(2)B中含有氧气、水,没有二氧化碳,D中含有氧气、水和二氧化碳,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量是有二氧化碳,其余条件必须相同,所以B和D形成对照实验,可以探究是否需要有二氧化碳参加反应,故得出结论: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
故填: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铜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CO2+H2O=Cu2(OH)2CO3。
故填:2Cu+O2+CO2+H2O=Cu2(OH)2CO3;
[讨论交流]在同样环境下银丝依旧光亮如新,原因是: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易与氧气反应。
故填: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易与氧气反应。
25.漏斗 或 置换反应 分离铜和锌、铁 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稀硫酸过量 ACD
【详解】
(1)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故填:漏斗。
(2)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步骤I中,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SO4=ZnSO4+Cu、Zn+FeSO4=ZnSO4+Fe。故填:Zn+CuSO4=ZnSO4+Cu、Zn+FeSO4=ZnSO4+Fe;置换反应。
(3)步骤Ⅰ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和硫酸亚铁生成硫酸锌和铁,过滤之后固体A为铜、铁和过量的锌,加入稀硫酸,稀硫酸和锌、铁反应,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分离铜和锌、铁;判断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稀硫酸过量。故填:分离铜和锌、铁;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稀硫酸过量。
(4)除废液外,上述流程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ACD,A中含有铁单质,C中含有硫酸亚铁溶液,D中含有铁单质。
故填:ACD。
26.蒸发皿 托盘天平 搅拌,加快溶解 稀盐酸 蒸发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详解】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蒸发皿;在步骤①的称量步骤中,称量50g粗盐,需要的仪器有药匙、托盘天平,故需补充的主要仪器是托盘天平,故填:蒸发皿;托盘天平;
(2)在步骤②溶解粗盐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故填:搅拌,加速溶解;
(3)在步骤③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Cl2,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故填:2NaOH+MgCl2=Mg(OH)2↓+2NaCl;
(4)步骤⑤中,为中和过量的NaOH,应滴加的“试剂a”是稀盐酸,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既除去了氢氧化钠,又不会引进新的杂质,故填:稀盐酸;
(5)步骤⑥是把过滤所得的氯化钠溶液进行蒸发,得到氯化钠晶体,故该操作是蒸发,在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填:蒸发;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7.(1)8.8
(2)解:设SrCO3的质量为x
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为29.6%。
【详解】
(1)烧杯②中产生CO2的质量为200g+100g-291.2g=8.8g。
(2)分析表中的三组数据可知,烧杯②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烧杯③中再增加100g盐酸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仍然是8.8g,即固体混合物中的SrCO3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根据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SrCO3的质量,再计算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具体解题过程见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