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四)探究题专练 2020-202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调研备考卷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项(四)探究题专练 2020-202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调研备考卷 (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调研备考卷
专项四
探究题
1.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下面是某中学八年级(1)班学生围绕“中国梦’新时期新征程”开展的一次研究性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积极参与活动。
任务一【梦想蓝图——什么是中国梦】
一组同学在活动中收集整理到了下面一组素材:
1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
根据以上素材,说出“中国梦”提出的时间、内涵分别是什么。
任务二【构建梦想——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二组同学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程”做了如图梳理,请将梳理过程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
请结合具体史实论述你对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讲话的理解。
任务三【筑梦前行——建设成就】
(4)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请您以“中国梦”为主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题目自拟。
2.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请你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制作时间轴图——探索特色道路】
(1)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分别写出①②③④处对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理论成果。
(2)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何意义?根据时间轴信息,简述1992年前后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呈现出的新格局。
任务二【感受阅兵盛况———扬我军雄姿】
3.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请你完成下列探究。
任务一【外交起步】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
(1)
材料一、二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为此中国一直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
在此外交政策的基础上,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又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试举两例)
任务二【外交发展】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表一决议是否获得了通过,你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二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数量上有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
任务三【外交兴盛】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5)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布局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意义。
(6)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有何体会?(两点即可)
4.自古以来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同气连枝,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卫温开发台湾,元代首次在台湾建制,但近现代以来两岸人民却聚少离多。下面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相关资料,请帮他们完成探究。
任务一【从陌生到熟悉】
(1)
请根据提示内容,完成上面的表格
(2)
阅读上述表格中的史实,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任务二【坚冰消融】
(3)图三《人民日报》所示内容是在哪一年提出的?图四是哪两个组织之间的会谈?这一系列会谈在1992年取得了怎样的阶段性成果?
任务三【任重道远】
(4)虽然两岸关系在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祖国的统一仍旧任重而道远,请联系所学知识回顾过往,展望未来,以“祖国统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四
探究题
1.
(1)2012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①邓小平理论②科学发展观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建国后我国仿效苏联模式,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社会经济发展遭遇了一些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显著成就。
(4)示例:
中国梦·宏伟蓝图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当然实现中国梦也绝非易事,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虽然,往大了说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归根结底,中国梦还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同时也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可见中国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本题考查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相关知识。
第(1)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梦”是2012年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第(2)题根据所处位置和所解决的问题可知答案是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3)题主要是要求联系过往我国发展的经验解释为什么中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
(1)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打破了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解放了思想;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等。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变化:军种增多;军队科技含量提高;军事实力提高等
(4)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及改革开放以来军队的建设。
第(1)题根据图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由前到后分别是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2)题联系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两次阅兵最大的变化在于军事实力和科技含量的提高、军种的增加。
第(4)题根据材料获得,但要从中找到“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关键词。
3.
(1)出发点: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该决议获得通过;认识: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4)变化: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大幅增多。原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等。(两点即可)
(5)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6)弱国无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和平发展;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决不允许外国干涉我国内政等。(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1)题出发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第(4)题根据表二可以看出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逐年增多。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总结即可,这一时期,我国“两弹一星”取得重大成功,综合国力增强;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苏争霸的影响等,这些因素都是中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发展的重要原因。(5)中国外交布局新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意义是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6)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4.
(1)①卫温②澎湖巡检司③琉球④台湾府⑤1885年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979年元旦。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4)示例:
祖国统一
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在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党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始终指引着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必将在时代潮流中展现更大的生机和活力,获得两岸同胞更广泛拥护。两岸中国人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严重损害两岸同胞整体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绝不会得逞,必将被历史抛弃。两岸关系走近走稳走好、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大势,必将越来越强劲。站在两岸发展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共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1)题联系所学知识作答即可。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在台湾正式建省。
第(2)题根据台湾的历史沿革,可以得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第(3)题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介石败退台湾,海峡两岸一直在对抗,直到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两岸关系开始出现缓和。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共识”。
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