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中国古代史专练 (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中国古代史专练 (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1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中国古代史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
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起点应该是
(
)
A.扬州
B.上海
C.洛阳
D.杭州
2.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面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
A.汉文帝、汉景帝
B.隋文帝、隋炀帝
C.唐高祖、唐太宗
D.唐太宗、武则天
3.题3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题3图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4.《贞观政要》记载太宗对侍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此可见,
唐太宗特别重视(
)
A.任用贤才   
B.虚心纳谏   
C.重视发展生产
D.以民为本
5.诗歌既抒发作者情怀,也反映社会现象。下列诗句描写的社会现象反映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6.题6图展示的分别是三国和隋唐时期的灌溉工具,前者使用人力,后者使用水流动力,由此体现出唐朝(
)
A.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B.商业贸易的繁荣
C.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D.都城长安规模的宏伟
题6图
7.题7图文物是1970年在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民族交往与交融
D.多彩的文学艺术
题7图
8.古代印度的迦腻色迦王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历史研究的热门,而《大唐西域记》有四五处有关迦腻色迦王的记载,给研究古代印度提供宝贵的资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玄奘向印度传播了唐朝文化
B.《大唐西域记》是一部关于古代印度的历史著作
C.玄奘是西域著名的僧人
D.《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古代印度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9.一位新罗人曾经在大唐留学,在扬州做官,是朝鲜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诗人、大学者。他是(
)
A.晁衡
B.马可·波罗
C.崔致远
D.阿倍仲麻吕
10.杜甫描述自己某段生活时期的社会现象写道:“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
A.秦朝暴政   
B.“贞观之治”   
C.安史之乱  
D.“开元盛世”
11.题11图是一位同学进行主题研究时收集的地图,据此推测该研究的主题是(
)
A.海路通达   
B.经济繁荣   
C.民族和睦   
D.文明互鉴
题11图
12.题12图是三国曹魏至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选官制度的变革
C.封建经济的发展 
D.官僚政治的兴起
题12图
13.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并存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体现了该时期一个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战乱不息
B.政权对峙
C.军阀割据
D.民族交融
14.《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材料反映了南宋都城(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旺 
C.商业的繁荣  
D.市民生活丰富
15.“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题15表的内容可用于研究(
)
人物
代表作
内容
苏轼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李清照
《行香子·天与秋光》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题15表
A.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交往与融合
C.宋代都市生活的繁华
D.民族政权并立与对峙
16.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
)
A.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B.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
C.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D.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
17.某部以北宋为时代背景的连续剧中,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天工开物》
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牡丹亭》
D.路边摊点兜售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
18.题18表为西汉、唐代和北宋南北方人口对照表。据此可知(
)
题18表
A.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朝已确立
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
C.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9.题19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
〔唐〕高彦休《阙史》
“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
〔北宋〕李觏《寄上富枢密书》
“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十七”
〔北宋〕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题19表
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
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
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20.掌握历史时序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题20图中①所对应的朝代创立了
(
)
题20图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21.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疆域辽阔统一 
B.中央集权衰落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
22.题22图描绘了我国古代臣子上朝礼仪的变化:由宋以前的坐到宋太祖以后的站,到了明代只能是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题22图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C.内阁取代了宰相
D.丞相制度废除的结果
23.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加强
D.专制集权的强化
24.故宫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它见证了明清两朝政治风云的变幻。题24图中a、b两线所示距离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保密等级的提升   
B.行政效率的提高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大臣权力的增大
题24图 故宫平面图(局部)
25.图中三本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26.在民族关系方面,清朝统治者能够“因俗而治”“因地制宜”,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下列做法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是(
)
A.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B.设置宣政院掌管西藏事务
C.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27.有历史学家指出:“明清社会变革的一大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以下史实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B.颁布“禁海令”
C.推广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D.人地矛盾突出
28.杨懋建《梦华琐簿》载:“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徽班为主。”引起以上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徽班得到皇室扶持
B.徽班艺术水平高超
C.慈禧太后个人喜好
D.徽剧是中国的国粹
29.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
每人只准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
A.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B.积极发展对外交往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屈从于列强的侵略
30.从题30表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朝代:汉朝
人物:张骞
事件:张骞通西域
朝代:北魏
人物:孝文帝
事件:革除鲜卑旧制度,
接受汉文化
朝代:唐朝
人物:文成公主
事件:唐蕃和亲
朝代:清朝
人物:渥巴锡
事件:土尔扈特部
回归祖国
题30表
A.民族交流与交融
B.国家统一与发展
C.对外交流与进步
D.经济繁荣与昌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共40分)
31.(14分)制度创新和完善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回顾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从创立之初就采用自由报考的办法,与以往士子被动地等待举荐入选有本质区别。而考试成绩是取舍的主要依据,且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之前一般是非竞争性的等额录取。从选人标准上将具体且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作为考试内容,相比之前以名望等模糊标准,这又是进步。
——摘编自赵家冀等《中国教育通史·隋唐卷》
材料二 宋太祖“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协助他登上皇位的将领实权予以削夺。为了填补这些武将留下的空缺,统治者将目光转向普通知识分子。因此通过科举选拔文官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李兵《科举:不只是考试》
时期
科举次数(次)
录取进士总数(人)
平均每榜录取进士数
(人)
宋太祖
15
188
13
宋太宗
8
1
487
186
宋真宗
12
1
760
147
宋仁宗
13
4
561
351
题31表 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
材料三 明朝以八股取士,专取“四书”“五经”命题考试。“四书”要以朱熹的集注为依据。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章。这是一种僵死的官僚式文体,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在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的范围内。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举制创立的朝代。与以前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有何进步之处?(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前期科举制的发展。并说出北宋前期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科举制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古代的科举制度?(2分)
32.(13分)自信,源于实力,源于创新;发展,源于交流,源于共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五年,遣使献方物……开元初,又遣使来朝,因请儒士授经……贞元二十年,遣使来朝,留学生橘免势,学问僧空海。元和元年,日本国使判官高阶真人上言:“前件学生,艺业稍成,愿归本国,便请与臣同归。”从之。
——摘编自《旧唐书·卷一九九上·东夷倭国》
材料二
题32表
发明
传播
造纸术
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非洲
活字印刷术
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由丝绸之路传入波斯,后经蒙古人西征等传入欧洲
火药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指南针
12世纪阿拉伯商人经海路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入欧洲
材料三 明朝期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了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例如,1405到1433年间……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28
000人,乘船62艘……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3分)
(2)根据材料二,你能获取哪些信息?(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谁率领船队进行了“七次远洋航行”?为什么说这“七次远洋航行”是“史无前例”的?(6分)
33.(13分)历史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勤劳、智慧、团结、勇敢,留下了丰厚的文明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治国理政】
材料一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物质文明】
材料二 关于宋代制瓷业。
自1949年以来,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130个县,占总数的75%。由于宋瓷大量向海南诸国出口,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畅销货,因而在对外贸易的港口附近建立了不少的瓷窑。如福建路泉州、同安、南安、安溪、莆田所制瓷器,多通过泉州港出口;两浙路武义、东阳以及其他州县的烧瓷,则通过杭州、明州出口。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文化价值】
题33-2图 陕西黄陵县黄帝陵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制瓷业的特点。(5分)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根据题33-2图写一段简短的解说词
(包括人物身份、主要贡献和影响)。(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成由勤俭败由奢”。隋文帝厉行节俭,隋炀帝奢侈无度,故B项符合题意。
3.B 解析:根据图中所表达的内容,三省六部制转变为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B项符合题意。A项,图中的变化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项,撤销“三省”不是精简机构;D项不符合题干观点。
4.D 解析:唐太宗的话表达了要重视老百姓,以民为本。A、B项是唐太宗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的表现;C项,题干并没有提及有关发展生产的内容。故D项以民为本最符合题意。
5.C 解析:图中诗句一提及唐玄宗时期贤相姚崇、宋璟,诗句二是描绘唐玄宗开元时期的杜甫诗《忆昔》,故C项符合题意。
6.A
7.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的造型在中亚、西亚较为常见,说明当时中国与中亚、西亚存在一定的文化经济交往,
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题干没有涉及社会风气内容;C项,题干不能说明民族融合问题;D项,题干并未强调艺术成就。
8.D 解析:根据题干主要内容,《大唐西域记》给研究古代印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故D项符合题意。
9.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崔致远是古代朝鲜人,故C项符合题意。
10.C 解析:根据杜甫描述内容,可知是战争祸乱带来了家破人亡,由此推断相关的史实是安史之乱,故C项符合题意。
11.D 解析:题11图反映的是唐朝中外交流线路。A项,海路和陆路在图中都有所体现;B项,图中没有反映经济繁荣;C项,民族和睦不是图所反映的主要内容;D项文明互鉴体现唐朝中外交流的时代特征,故选D项。
12.B 13.D
14.C 解析:题干内容记载到南宋都城商业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商铺布满大街各处,反映了商业的繁荣,故C项符合题意。
15.C 解析:题15表的宋词内容反映了宋代时期传统节日的都市生活气氛,故C项符合题意。
16.A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节日文化的文化遗产价值,除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节日文化的内在价值,A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符合题意,故选A项。B项强调的是物质文化生活,不符合题意;C项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指的是形式,不是文化遗产内涵,不符合题意;D项强调的是经济方面,不符合题意。
17.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项瓦子、勾栏和蹴鞠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事物,B项《天工开物》是明朝的科技著作,C项《牡丹亭》是明朝的昆曲作品,D项玉米到明朝传入中国。
18.D 解析:根据表中内容,从西汉到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量发生巨大变化,超越了北方,这体现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D项符合题意。
19.D 解析:根据表中的内容可知,南方的物产在全国市场、仓储和运输都有重要的地位,这体现了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只是记述长安、江淮和扬州的经济状况,没有完全符合题意。
20.C
21.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元朝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在广阔的疆土及时传送政令,在驿道上设立了“急递铺”,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22.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宋以前到明代古代臣子上朝礼仪的变化可以反映,君主的权威日益凸显,臣子的地位逐渐下降,这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项符合题意。
23.D 解析:特务统治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和文化专制的加强,都是专制集权的强化的一方面内容,专制集权的强化比较适合学习单元的主题,故选D项。
24.C 解析:明朝政府设立了内阁,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这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仔细观察图片可知,b线清朝军机处到皇帝寝殿的距离要比a线明朝内阁到皇帝寝室的距离短,这样更便于皇帝召见大臣处理政务,图中a、b两线所示距离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符合题意。
25.D 解析:传统医学不断发展、手工技艺推陈出新和农业技术推广普及是古代科技经验总结的一方面内容,古代科技经验总结比较符合题意,故选D项。
26.D
27.A 解析: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有名的晋商、徽商;到了清朝,晋商、徽商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对商品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B项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C项涉及农业方面,D项是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28.A 解析:四大徽班在乾隆时期先后到北京献艺,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各地方戏特色加以改造,才逐渐演变成被誉为国粹的京剧。B项,徽班受欢迎不是因为艺术水平高超;C项,慈禧太后并没有喜好徽班;D项,京剧才是中国的国粹;A项,徽班在当时受到京城的皇室喜爱和扶持,故A项符合题意。
29.C
30.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唐蕃和亲和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是民族交流与交融的体现,故A项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31.(1)朝代:隋朝。(1分)
进步之处:士子可以自由报考,具有标准化衡量尺度的文化知识为考试内容,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等等。(3分)
(2)发展: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2分)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2分)
(3)变化:考试内容固定,文体格式僵化。(2分)影响: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2分,类似表达也可得分)
(4)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地认识科举制。既要看到科举制实施的积极意义,又要看到明清时期科举制的消极影响。(2分)
32.(1)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3分)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而活字印刷术则是由蒙古人西传的。(4分)
(3)率领人:郑和。(2分)原因: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4分)
33.(1)文帝、景帝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4分)
(2)造型精美,名窑众多,分布广泛,港口附近瓷窑众多,江南已成为制瓷中心。(5分)
(3)黄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等等。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海内外华人会到黄帝陵祭拜,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