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草根皇帝”是近年来对明朝开国皇帝的一个称谓。这位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 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 ①连年发生大旱 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 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 ④宦官专权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元昊﹣﹣契丹 B.成吉思汗﹣﹣满洲 C.完颜阿骨打﹣﹣党项 .努尔哈赤﹣﹣女真 4. 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5.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 ) 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对台湾行使主权 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6. 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7. “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62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8. 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到哪位皇帝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 A. 皇太极 B. 顺治帝 C. 康熙帝 D. 乾隆帝 9. 清朝前期,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每一家工场平均有20人。这充分表明(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10. 要了解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及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应推荐阅读(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天工开物》 11.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民国时期 12. 秦朝的“焚书坑儒”、明朝的“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 A.压制知识分子 B.推崇儒家经典 C.完善法律体系 D.加强思想控制 13. 朱元璋说:“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这段材料表明( )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B.以法家思想加强统治 C.君主权力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14. 明清时期君集权空前强化,下列不利于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是 ( )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实行八股取士 C、设立军机处 D、分封藩王 15.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2)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9世纪初年流行语 材料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小诗蕴含的深刻含义的? (3)你对《红楼梦》有怎样的评价? 18.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图回答图3所处的时代。 (2)分析图1至图3的变化所反映的实质。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3)材料二说明明太祖认为丞相的设置存在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三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即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清代史学家赵翼 (4)材料三中,赵翼形容的是清代的哪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是谁设立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DAB 6-10AADAD 11-15CDCDB 二、非选择题 16. (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2)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之职,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全国的军政大权,都已集中到皇帝手里。 (3)一切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加强了君主集权。 (4)锦衣卫。皇权空前加强(或实行特务统治)。 17.(1)曹雪芹。清朝。内容:《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不能将小说简单地作为爱情小说来读,应该通过小说的描写,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中领悟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3)《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1)清朝。 (2)君权不断加强。 (3)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废除丞相。 (4)军机处。雍正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