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段考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2011——2012学年度2010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弄堂(lòng) 羸弱(léi) 思忖(cǔn) 相形见绌(chù)
B 朴刀(pǔ) 绰约(chuò) 攒集(cuán) 如火如荼(tú)
C 镌刻(juàn) 皈依(guī) 盘诘(jié) 悄声细语(qiāo)
D 丝绦(tiáo) 诰命(gào) 国子监(jiàn) 并行不悖(bè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矫诏 酌酒 烦恼 翻来复去
B惶恐 造次 提防 明火直仗
C璀灿 憔悴 孝悌 丑态毕露
D 心扉 渺茫 盘桓 老羞成怒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还有过一次祖父和四叔把一个出名的小旦叫到家里来 照相,他曾亲眼看见那个小旦在客厅里梳头擦粉。
②家老爷有一外甥女,是家老爷夫人自小 大的,今年十九岁,才貌出众……欲招匡爷为甥婿。
③他参加工作不久,因此完成这项工作的速度 要慢一点。
A化妆 扶养 未免 B化装 扶养 未免
C化装 抚养 难免 D化妆 抚养 难免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现有产品的条形码很容易被仿造,且让消费者很难识别。最近科学家们发明了DNA产品条形码,有了它,造假者只能望其项背。
C沈存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影片《两个人的芭蕾》是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继2002年《美丽的大脚》之后,又一部塑造农村妇女形象的续貂之作。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造福人类的宗旨。
C.去年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分赴黑龙江、湖北、吉林、江西、安徽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透露,我国将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水污染治理项目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的收费,以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敬梓是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从多方面描绘了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B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和“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C小说自清朝以来渐渐形成了一股潮流,有被称做讽刺小说典型的《儒林外史》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
D中国古代的神鬼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搜神记》为代表的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另一类是以《西游记》《封神演义》为代表的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
7、对下列句子的句式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之 ②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③有女子渡河而溺者 ④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8、《曹操献刀》一文中“贱降”是古人对自己生日的谦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谦称的一项是( )
A老夫家无好酒
B马谡曰:“某愿往。”
C酒保道:“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搅官人吃酒?”
D(孙)权知其意,执(鲁)肃手曰“卿欲何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8分)
蛇 人
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①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蛇人又饲之,乃食。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炫技四方,获利无算。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蛇人挥曰:“去之!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隐身大谷,必且为神龙,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蛇人目送之。已而复返,挥之不去,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竟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后得一头亦颇驯,然终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于儿臂矣。
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长数尺,围如碗,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曰:“二青,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绕,仆地呼祷,乃释之。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②。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丛薪错楚:错杂堆集的柴草。②从谏也如转圜 (yuán圆):意思是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圜,通“圆”,圆的物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启:打开
B.息肩路隅,蛇亦顿止     顿:立刻
C.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 暴:粗暴
D.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   引: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我以汝为逝矣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蛇人又饲之,乃食 乃令张良留谢
D.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耍蛇人同二青感情深厚的一组是(  )
①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②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
③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④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
⑤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⑥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个靠耍蛇卖艺为生的人,自己特别喜爱的一条叫二青的蛇不见了,正悲痛欲绝的时候,二青自己回来了,还给他带回了意外的惊喜。
B.对耍蛇人来说,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最好,太大则太重,不便于耍弄,但因为耍蛇人对二青特别喜爱,等它长到三尺多以后,才放回大自然。
C.耍蛇人在野外行走,二青猛地爬出来,耍蛇人吓得没命奔跑,二青很快认出了主人,停止了追赶,耍蛇人也放下担子,叫它“二青,二青”。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动物的蛇都知道感念主人,所以作为人,更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以怨报德。
第Ⅱ卷(共7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
译文:
(2)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译文: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停杯投箸不能食, 。(李白《行路难》)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8)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9)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已亥杂诗》)
(10)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8分)
审 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_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的男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 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混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一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15.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16.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的句子的描写手法。(4分)
(1)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2)心坠得他累。
17.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8.“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语言运用。
19.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连贯的短句,不改变愿意,可增减个别字词。(4分)
纺织局批准了厂长免除张文因被诬告为违反操作规程而取消由于一年来工作成绩突出而被准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的处罚请示。
(1)
(2)
(3)
(4)
五、作文。(40分)
20.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语文参考答案
1、A 解析:B朴刀(pō) C悄声细语(qiǎo) D丝绦(tāo)
2、D 解析:A翻来复去(覆) B明火直仗(执) C璀灿(璨)
3、C解析:“化妆”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指改变装束、容貌。“抚养”是指对孩子的养育,“扶养”是对老人的赡养。“未免”多用于对某种行为或事情的评价,有“不以为然”之意,包含一定的主管态度;“难免”则强调不易避免“,侧重于客观事实的说明。
4、C解析:A“江河日下”是指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望文生义,不合语境。B“望其项背”是指望见别人的项颈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C项“名噪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引起轰动。D项“续貂之作”比喻不好的作品,感彩不当。
5、A解析:(B项句式杂糅,应将“以保护……的宗旨”中“的”改成“为”,或在“以”后加“实现”。 C项语序不当,应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建议”。D项成分残缺,应在“收费”的后面添加“制度”“措施”等词语来作为“完善”的宾语中心词)
6、B解析:“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7、B解析:四个句子分别是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
8、D 解析:“卿”只是一般称呼。
9.C 解析:暴:突然。
10.B 解析: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中前一个“以”是“认为”,而后一个“以”是“因为”。C项中前一个“乃”是“才”表示承接,后一个“乃”是“就”。 D项前一个“而”表示修饰关系,后一个“而”是表示转折关系。
11.A 解析:②是说小青,④⑤是说二青和小青感情深厚。
12.C 解析:是主人先认出了二青,叫了它的名字后,二青才认出了他。
13.(1)因此,过往行人旅客相互告诫,无人敢走(二青常出没的)那条路。(关键词:戒、罔)
(2)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那(这)蛇之下了吗。(关键词:且、焉、斯)
14.略
15.【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形象的理解概括能力,一般答题思路是:形象特点、生活遭遇、精神特色。如果是要分析形象特点,还要找到证据来验证。曾大爷的形象特点一开始就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两点,在最后的故事中又表现了其他两点,概括时注意把握细节描写。
【答案】 ①外貌丑陋;②吃苦耐劳;③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④晚景凄凉。
16.【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这两处都是小说最基本的描写手法包括:手法、表达效果等。
【答案】 ①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
②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地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17.【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能力。考生一般都能分析出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因为无定最了解真相。回答时还要写出无定听到这句话的心理反应过程及原因,这样答案才算完整。
【答案】 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
18.【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小说艺术魅力的领悟能力,也考查探究能力。标题显然是双关语,否则很难意蕴丰富。要回答出“审丑”在本文中的基本义、深层含义以及深层意蕴,也就是要挖掘出题目背后的多重含义及作用。
【答案】 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②“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④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19、(1)张文由于一年来工作成绩突出而被授予晋升一级工资(2)但他因被诬告为违反操作规程而被取消了这一奖励。(3)为此,厂长请示免除对他这一处罚。(4)纺织局批准了厂长这一请求。
【参考译文】
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耍蛇人喜爱它不同于其它蛇。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因为这个缘故,(还是)希望它(能)自动回来。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就没精打采地走了。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二青回来了。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耍蛇人再次给小蛇喂食,小蛇才吃。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他带着它们四处奔走卖艺,获利不少。
一般耍蛇人耍弄蛇,蛇的身长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就需要更换了。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有一天,他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已经离去,一会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耍蛇人对二青挥挥手,说:“你去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从此隐身大山谷中,来日必然能成为神龙。这个小笼子你怎么可以久居呢?”二青这才走了。耍蛇人目送着它离去。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回来,耍蛇人赶它也不走,只见它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一会儿小青很快就独自爬回来了,径直爬进笼里躺下。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有觅到。但小青渐渐长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后来,他虽觅到一条小蛇,它也比较驯服,但始终不如小青好。这时,小青已长得比小孩子手臂都粗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打柴的人经常看到它。过了几年后,二青长到数尺长,身围有碗口粗。它慢慢地发展到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行人旅客互相告诫,无人敢走二青(常出没)的那条路。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非常害怕而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更加紧追不放,往后一看,已经将要追上了。但他观察它的头,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耍蛇人放下担子,喊它:“二青,二青!”大蛇顿时停住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跳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耍蛇人意识到二青并没有恶意,只是它的躯体太重,他已经受不起它的缠绕,就扑倒在地上求它松开,于是二青也就放开了他。它转而用头触箱笼。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像饴糖一样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耍蛇人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又对二青说:“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领走吧。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大谷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谴责。”两条蛇听了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突然,它们扬起头,二青在前,小青在后,往山中爬去。它们所经过的地方,林木都为它们从中间分开。耍蛇人站在那里目送它们,直到看不见才离去。从此以后,行人又能照常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异史氏曰:“蛇,蠢蠢的一个动物罢了,但有眷恋故人心意,况且它听从意见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惟独奇怪衣冠整齐的人,凭借几十年挽着手臂的交情,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但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再不然就投以药石而悍然不顾,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那(这)蛇之下了吗。”天水市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第一学段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1.关于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和切开部位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所识别的序列都可以找到一条中轴线
B.中轴线两侧的双链DNA上的碱基是反向对称重复排列
C.只识别和切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D.在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
2.下列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酶主要从真核生物中分离出来
B.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只能由6个核苷酸组成
C.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使链间的氢键断裂
D.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有两种形式
3.大肠杆菌的质粒常被用来做基因工程中的载体,这与它的哪项优点有关(  )
A.具有黏性末端 B.分子呈环状,便于限制酶切割
C.对宿主细胞的生存没有决定性作用 D.分子小,能自主复制,有标记基因
4. 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4噬菌体 D.肺炎球菌
5.下列实例属于基因工程的是(   )
①将鸡的DNA分子的某个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②将抗药菌的某个基因引入到草履虫的细胞内 ③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④将某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6.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7.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品是(   )
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2
C.青霉素 D.乙肝疫苗
8. 基因治疗是人类疾病治疗的一种崭新手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治疗可使人类遗传病得到根治
B.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产品治疗人类疾病的方法
C.以正常基因替换致病基因属于基因治疗的一种方法
D.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可以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9.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 ②DNA合成 ③预期蛋白质功能 ④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10. 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清、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O2,不需要CO2 ⑥CO2能调节培养液pH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1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接种前将胡萝卜用解剖刀在无菌培养皿中切成薄片后,选取的部位和大小最好是(  )
A.具有木质部的部分,约为1 cm2 B.具有韧皮部的部分,约为1 cm2
C.具有形成层的部分,约为1 cm2 D.具有髓的部分,约为1 cm2
12.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①用悬浮液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②植物用种子进行后代繁殖 
③用烟草组织培养的单个组织培育出可育的完整植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3. 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获得无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 B.选择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
C.利用芽体进行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14. “多利羊”是(  )
A.体细胞克隆成功的产物 B.性细胞克隆成功的产物
C.转基因动物成功的产物 D.动物组织培养成功的产物
1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用途有(  )
①生产有价值的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等 
②生产基因工程技术中所用的受体细胞 
③可以用于检测有毒物质 
④培养的各种细胞可直接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形态的发生是十分关键的。这除需要必备的营养和一些刺激因素外,还需要有诱导作用的物质,即(  )
A.铜、锌等微量元素 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C.蔗糖和葡萄糖 D.维生素和氨基酸
17.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18.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 )
A.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一个极体时
B. 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二个极体时
C. 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三个极体时
D. 当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中极体消失时
19.要想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就必须用单个的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其原因是(  )
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淋巴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B.在动物体内B淋巴细胞可产生多达百万种以上的抗体
C.每一个B淋巴细胞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D.每一个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20.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所用的诱导剂——灭活的病毒,抗原性和感染力的有无是(  )
A.失去抗原性,具有感染力 B.具有抗原性,也具有感染力
C.失去抗原性,也失去感染力 D.具有抗原性,失去感染力
21. 一般情况下,下列的细胞中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
①卵细胞 ②受精卵 ③胚胎干细胞 ④造血干细胞 ⑤神经细胞
A.⑤①②③④ B.⑤③①②④ C.⑤①④②③ D.⑤①④③②
22. 精子变形后,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顶体的作用主要与高尔基体的哪种生理作用有关(  )
A.保护作用 B.酶的附着作用 C.分泌作用 D.储存作用
23.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及受精卵发育开始的地点分别是(  )
A.输卵管和子宫 B.都是在子宫
C.生殖道和输卵管 D.都是在输卵管
24.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的是(  )
①协调与平衡原理 ②个别与特殊的原理 ③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④整体性原理 ⑤能量循环流动原理 ⑥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⑦因地制宜原理 ⑧物种多样性原理
A.①②⑤⑦⑧ B.①③④⑥⑧
C.①③④⑤⑧ D.②③④⑥⑦
25. 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A.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性
B.使用植物易于吸收的化肥作肥料,在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的同时也有助于周围环境的净化
C.以煤和石油等原料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D.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
26. 下列哪一观点不支持转基因生物不会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  )
A.生殖隔离使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很难杂交
B.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不会引起生物安全
C.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不会散失到其他环境,威胁其他生物
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27. 有关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C.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D.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
28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人们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争论(  )
①转基因生物可能存在食物安全问题 ②很多被转移的基因是异种基因 ③转基因生物可能影响到环境安全 ④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⑤转基因生物可能存在生物安全问题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9. 下列有关基因身份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
B.用基因身份证去看病或预见将来已经实践应用
C.基因身份证只对少数、个别基因进行检测
D.有基因身份证就可以治疗任何疾病
30. 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 )
①克隆人 ②设计试管婴儿 ③基因身份证 ④转基因生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
31.在我国的太湖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所遵循的原理是(  )
A.协调和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3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33. 实验证明,下列胚胎发育到哪一阶段时,每一个细胞都属于全能性干细胞(  )
A.桑椹胚以前
B.囊胚以后
C.原肠胚以前
D.孵化或出生前的胚胎
34.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35. 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 )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一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
36.关于ES细胞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用于治疗由于细胞坏死,退化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B.在体外诱导分化可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
C. 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D.不能用于治疗糖尿病、肝衰竭等疾病
37.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38. 生态工程的优点(   )
A.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 B.防止污染
C.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D.经济效益高
39. 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B.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C.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手段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紫外线照射
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40.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1过程注射的物质和A细胞的名称分别为( )
A.抗体、T淋巴细胞 B.抗原、T淋巴细胞
C.抗体、B淋巴细胞 D.抗原、B淋巴细胞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41.(20分,每空2分)下图可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细胞为动物细胞,从A和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 _______ _____作为诱导剂来诱导融合。A、B融合为C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
的特性。
(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脱掉了细胞壁。这种酶可能是_____________酶,由此生成的A和B细胞称为 。A、B到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_________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B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 ___ 细胞。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 _________________过程。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 种。
42. (共20分,每空2分).一对健康夫妇生下一男婴,一岁时脑出血死亡,二年后女方怀孕6个月时,经羊水及脐带血诊断为男孩且患血友病,遂引产。于是夫妇俩到广州中山医附属一院做试管婴儿。医生培养7个活体胚胎,抽取每个胚胎1-2个细胞检查后,选两个胚胎移植,最后一个移植成功,出生了一健康女婴,她是我国第三代试管婴儿。请回答:
(1)试管婴儿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的相同之处是 ,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B、b表示血友病基因或正常基因,则父、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如果该夫妇再生一男孩,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3)医生抽取活体胚胎的1或2个细胞后,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判断早期胚胎的性别,你认为医生应选用______性胚胎进行移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现在人们已能够选取最理想的胚胎,其基因型应该是____________。该实例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4)供体器官的短缺和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的两个重要问题。而治疗性克隆能最终解决这两个问题。下图是治疗性克隆的过程图解:
Ⅰ.请在上图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术语:① ;② ;
Ⅱ.上图中的③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43.(14分,每空2分)图表示海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两个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海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期,乙图为海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 期。
(2)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甲图中1处的细胞最可能成为乙图中[ ] 胚层的一部分,甲图中2处的细胞最可能成为乙图中[ ] 胚层的一部分。
(3)如果乙图中三个胚层继续发育,除了要进行相应的细胞分裂以外,还必须经过 ,形成组织、器官,最后才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幼体。
(4)假设海星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乙图中4处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5)在发育过程中,乙图所示胚胎的早期细胞从一个部位移到另一部位时,被移植的细胞能参与该部位将来的器官形成。但如果在晚期,将未来发育成后肢的部分移植到胚体的另一部位,发现此细胞仍发育成后肢,使动物畸形。这说明 。
A.乙图所示胚胎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B.乙图所示胚胎的晚期出现了组织器官
C.乙图所示胚胎已形成了三个胚层 D.乙图所示胚胎的晚期细胞出现了分化
44.(6分,每空1分)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下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________来源,各类生物要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_的作用,释放出矿质离子,被植物利用。
天水市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第一学段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5 DDDBC 6-10ACBCD 11-15CBCAD 16-20BDBDD 21-25DCDBC
26-30DDBCB 31-35DDACC 36-40DCCCD
41.(共20分,每空2分)
(1)灭活的病毒 流动性
(2)纤维素或果胶 原生质体 离心、振动、电刺激 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植物组织培养
(3)杂交瘤细胞 细胞培养
(4)5
42.(共20分,1.2小题每空2分,3.4小题每空1分).
(1)双亲生殖细胞都融合为合子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产物
(2)XBY,XBYb 1/2
(3)性染色体形态  女   XBXB
(4)Ⅰ.①细胞核  ②内细胞团细胞 Ⅱ.细胞分化
43. (14分,每空2分)
(1)囊胚 原肠胚
(2) [3](1分)外胚层(1分) [5](1分)内胚层(1分)
(3) 细胞分化
(4) 2N (2分) (5) D (2分)
44. (6分,每空1分)
(1)甘蔗等生产者 能量 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
(3)分解者
A细胞
C细胞
D细胞
B细胞天水市一中高二兰天班化学试题
第一卷(48分)
一、选择题 (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
1.把500mLNH4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分成五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氢氧化钠的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HCl的盐酸恰好反应完全,则该混合溶液中c(Na+)为( )
A.()mol/L B.(2b—a)mol/L C.(5b一)mol/L D.(l0b - 5a) mol/L
2.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晶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
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C.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D.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3.将一定量的钠铝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 mL pH=14的溶液,然后用l mol·L-1的盐酸滴定,至沉淀质量最大时,消耗盐酸40 mL,原合金中钠的质量为
A.0.46 g B.0.69 g C.0.92 g D.0.23 g.
4.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在HCl气体氛围中干燥产物;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电解得到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获取MgCl2
C.提取镁的过程涉及化合、分解、置换反应 D.第④步电解时,还会产生副产品氯气
5.将5.4gA1投入200.0mL 2.0mol/L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 )
A.HNO3溶液 B.Ba(OH)2溶液 C.H2SO4溶液 D.HCl溶液
6.将17.9 g Al、Fe、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3.36 L(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6.72 L 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人过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
A.33.2 g B.25.4 g C.22.4 g D.19.6 g
7.在A1C13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
过量,经测定,加入NaOH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b处NaOH的体积为l 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图中线段oa:ab=3:l K^S*5U.C#O%下
B.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
C.在b点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Al(OH)4]
D.混合溶液中Al3+与Mg2+物质的量比值为2:1
8.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 ml 2 mol/L硝酸溶液中,反应完全后,生成1.12 L NO(标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最少是( )
A、450 ml B、500 ml C、400 ml D.550 ml
9.将几滴是”类卤素离子”)溶液加入酸性的含的溶液中,溶液即变成血红色。(1)将该血红色溶液分为两份,一份中加入适量溶液,血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中通入血红色也褪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血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将氧化,使消失
B.②血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还原为
C.②血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将还原
D.在适当条件下可失去电子被强氧化剂氧化为
10.100mL溶质为和的混合溶液,其中c.0 mol/L c.2mol/L。若不考虑水解因素,则要使其中的全部转化为沉淀而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L的NaHO溶液的体积是 ( )
A.30 mL B.5 mL C.25 mL D.100 mL
11.工业上制备氯化铜时,是将浓盐酸用蒸汽加热至80 ℃左右,慢慢加入粗制氧化铜粉末(含杂质氧化亚铁),充分搅拌,使之溶解,反应如下: CuO+2HCl===CuCl2+H2O FeO+2HCl===FeCl2+H2O
已知:.6时以形式完全沉淀;.4时以形式完全沉淀;pH在3~ 4时以形式完全沉淀。除去溶液中的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直接加碱,调整溶液.6 B.加纯铜粉,将还原出来
C.先将氧化成再调整pH至3 4 D.通入硫化氢,使直接沉淀
12.取少量MgO、、、的混合粉末,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沉淀X和滤液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四种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
B.向沉淀X中加入氢氟酸,沉淀X不溶解
C.溶液Y中的阳离子主要是、、、
D.溶液Y中加入氨水,所得沉淀为和?
13.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各取60 mL同浓度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 甲 乙 丙
合金质量/mg 510 770 918
气体体积/mL 560 672 67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组和乙组的实验中,盐酸均过量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
C.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丙组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09 mol
14.在一定条件下,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浓度增大,有放出 B.溶液pH不变,有固体析出,有放出
C.溶液中数目增多,有放出 D.溶液中数目不变,有放出
15.下列反应最终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 )
①过量的Fe与反应 ②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后,再向其中加 ③溶液中加少量盐酸 ④把Fe和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 D.全部
16.用类推的方法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因此推出的结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 )
A.Na失火不能用灭火,K失火也不能用灭火
B.工业上电解熔融制取金属镁,也可以用电解熔融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C.Al与S直接化合可以得到与S直接化合也可以得到
D.可以写成也可写成
第二卷 (共5小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17.(8分)将2.5g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当加入35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 mL(标准状况)
(3)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18.(12分)把由NaOH、AlCl3、MgCl2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有1.16g白色沉淀析出,向所得的浊液里,逐渐加入0.5mol/L的盐酸,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如图所示:
(1)写出mn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AlCl3的
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gCl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
(3)P点所表示的加入盐酸的体积是_________mL。
19.(10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在pH=5.0时沉淀完全; 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Ⅰ.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Ⅰ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 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Ⅰ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 。?
(2)由Ⅰ、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 。
(3)Ⅲ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 。
(4)Ⅳ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
(5)沉淀C的化学式是 。
(6)若上述n(A)∶n(B)∶n(C)=1∶1∶3,则X的化学式是 。
20.(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
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 制备银镜,并与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
(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边振荡盛有2%的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 mL乙醛中 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
【提出假设】
假设1: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假设2: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能氧化Ag。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验证了假设1成立。请写出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实验步骤 (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② …… 若银镜消失,假设2成立。 若银镜不消失,假设2不成立。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溶液中的和都氧化了Ag。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
21.(12分)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向含有1 mol 、2 mol 的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n mol,试分析溶液中阳离子的各种情况填入下表:
n的取值范围 溶液中阳离子
n<1
n<2
n
(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液中,若、和的浓度均为0.10 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溶液中和的实验步骤: 。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1.9 3.2
Fe2+ 7.0 9.0
Cu2+ 4.7 6.7
提供的药品: 、浓硫酸、NaOH溶液、CuO、Cu
兰天班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3. C 4. C 5. D 6. B 7. B 8. A 9.C 10. A 11. C 12.C 13.C 14.B 15.C
16.A
二、非选择题
17. (1)H++OH-=H2O(1分 ) CO32-+H+= HCO3-(1分 )
(2) 224 (2分 ) (3)42.4%(2分 )
18. (1)AlO2-+H++H2O=Al(OH)3↓
(2)0.085mol;0.01mol;0.02mol (3)170
19. 答案: (2)钠、硅
===
===
20答案:(1)a、d、e ===
(3)
实验步骤 (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测定上述实验用的溶液的pH ②配制相同pH的硝酸溶液,将此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内
(4)不同意。甲同学检验出了可确定一定氧化了Ag;乙同学虽然验证了此条件下能氧化Ag,但在溶液氧化Ag时,由于没有检验的还原产物,因此不能确定是否氧化了Ag〔(3)、(4)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1答案:===
(2)
n<1 、、
n<2 、
n
(3)①通入足量氯气将氧化成;②加入CuO调节溶液pH至3.2 ~4.7;③过滤〔除去〕
1.16天水一中2010级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
地理试题(文科班)
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各点中位于东半球、中纬度的是( )
A162°E,30°S B170°E,70°N
C15°W,50°S D100°W,0°
2.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同一纬线上的两点的位置为东、西关系
3.某地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南侧是南温带,北侧是热带,该地的位置是( )
A.25°W,23.5°S B.20°W23.5°N
C.160°E,23.5°N D.160°E,23.5°S
4.小刚和小强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40°和西经40°向北行进,发生的情况是( ) 。
A.他们在北极相遇 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
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一致 D.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
据此回答5--6题。
5.从图上可以看出山顶海拔高度是( )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400米以上,500米以下
6.图上A、B、C、D、E五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山地的不同部位,这五个部位依次是指( )
A.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B.山顶、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C.鞍部、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D.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7.右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经过甲、乙、丙、丁四地所绘制成的剖面图,
最可能是哪一幅(  )
读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完成8~10题。
8.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9.若乙地日出时刻是北京时间8:00,则该地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10.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读右图,回答11~12题。
11.甲图所示日期( )
A.罗马天气正值火热干燥
B.正值我国华北地区小麦成熟期
C.塔里木河处于汛期
D.北太平洋等温线向北弯曲
12.有关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①的数值大于② B.等温线①的数值小于②
C.图示方框区域为海洋 D.不能确定图示方框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下图为300N附近四条河流的河口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13—18题。
13、按河流的流程,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 )
A 甲丁丙乙 B 甲丙丁乙 C 乙丁丙甲 D 乙丙丁甲
14、四条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下列对四条河流河口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处是世界著名的黄麻产区 B 乙处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
C 丙处是所在国最大的林业区 D 丁处是所在国最大的工业区
16、关于甲、丙、丁三处共同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都盛产石油 B 流域内人口都稠密
C 下游两岸都盛产棉花 D 都有水稻种植
17、甲处沿300N线建立绿色植物带,它的主要作用是 ( )
A 防止泥石流发生 B 减少土壤盐碱化
C 保护河流水源地 D 减缓土地荒漠化
18、甲处种植的经济作物的生长条件是 ( )
① 光照强 ② 热量丰富 ③ 土壤疏松肥沃 ④ 降水丰富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读某地区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19~20题。
19.此时①海域的表层海水的盐度 ,理由是 ?
A.偏高 大量淡水注入稀释了海水
B.偏低 大量淡水注入稀释了海水
C.偏高 气温高,蒸发量大
D.偏低 气温高,蒸发量大
20.此时,一艘自波斯湾回日本的油轮,在途径图中③处时
A.顺风顺流 B.顺风逆流
C.逆风顺流 D.逆风逆流
21.沙特阿拉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从沙特阿拉伯运往我国的石油,沿途 需经过的海峡是
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直布罗陀海峡③黑海海峡 ④ 马六甲海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尼日利亚和肯尼亚,这两个国家都有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3.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捷径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红海 D.马六甲海峡
24.与平面图中自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
2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是:[ ]
A.冰川作用形成 B.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海水的溶蚀作用形成
26.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终年不冻的海港是下列中的:[ ]
A.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B.摩尔曼斯克
C.圣彼得堡(列宁格勒) D.苏维埃港
27.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和太平洋 B.亚洲和大西洋
C.非洲和印度洋 D.南极洲和北冰洋
28.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的中亚国家是下列中的:[ ]
A.土库曼斯坦 B.哈萨克斯坦
C.乌兹别克斯坦 D.吉尔吉斯斯坦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29~30 题。
29.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A.火山活动频繁 B.降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30.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节约用水 B.国内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限制用水
31. 北欧国家芬兰从十九世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科技高度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创造了“芬兰奇迹”。其主要原因是
①进口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②漫长严寒的气候不利于农牧业发展
③重视智力开发,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人口素质高 ④人均能耗高、能源利用率高
⑤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⑥重点发展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③④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读图7回答32~33题。


32. 对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不可信的是
A. 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很低
C. 太阳高度角大,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 旅游资源丰富
33. 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发达的空运 B. 低廉劳动力成本
C. 热带雨林气候条件 D. 当地市场需求大
图1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34~35题。
34.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工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35.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36.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37.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38.5月10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
39.根据自然条件与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断,下列四组国家中,水资源都非常紧缺的一组是
A.埃及、新加坡 B.巴西、阿根廷 C.英国、以色列 D.美国、墨西哥
40.埃及是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保证该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A.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劳务输出,减少粮食消费   D.控制人口增长,调整饮食结构
41.下图是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A点以西、D点以东是海洋,B和C之间为某一海域,AB、CD为陆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C之间的海域是莫桑比克海峡
B. 实际观测表明D海岸降水明显多于C海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
C. A沿海盐度高于D沿海
D. D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
42.右图中AB为一段晨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该晨线与经线圈重合
B.此时,地球上早一天的范围超过12个时区
C.此时,3/4的范围属于晚一天
D.东偏北方向
读图3,完成43~44题。
43.关于图示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平原地区种植业发达
B. 人口分布较为均衡,但老龄化问题突出
C.工业发达,多现代化的大都市
D.战后甲工业区衰落的内在原因是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4.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河流①被誉为该地区的“黄金水道”,货运量居世界各河之首
C.河流②的水环境保护、治理需加强国际合作
D.河流④多峡湾,是冰川侵蚀而成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图3),回答45~47题。
45.图中河流的乙~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水流湍急落差大 B.高山束缚支流短
C.高原气候降水少 D.泥沙淤积河床高
46.甲地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林地多

47.形成丁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有(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读下面两区城图,回答48~50题。

48.图中M、N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A.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B.水量丰富
C.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D.支流少
49.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 B.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
C.②地,热带雨林带,地形 D.②地:热带草原带,洋流
50.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
B.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重要产区
C.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D.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
二、读图发分析(本卷共50分)
5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8月俄罗斯发生森林大火
材料一:俄罗斯紧急情况部8月21日说,在过去的一天里,森林及泥炭火灾面积继续减少。与前一日相比,着火面积减少3000公顷。目前全俄境内仍有498个着火点,其中森林火灾463处,总面积5.32万公顷;泥炭火灾35处,总面积309公顷。
材料二:莫斯科夏季气温多年平均仅有23℃,但最近每天的最高气温都在35℃左右,甚至达到40℃。入夏以来,俄罗斯大部分地区迎来了历史上少有的高温干旱天气。俄罗斯专家指出,俄罗斯目前遭遇的酷暑是千年不遇的,完全是史无前例。
材料三:因森林大火烧毁了部分农田。8月5日,俄罗斯政府决定暂时禁止粮食及粮食产品出口。截至8月5日,俄已有28个地区遭受旱灾,20%可耕种土地受灾。
材料四:莫斯科地区的热浪和干旱已经持续近两个月,6月份最高气温打破纪录两次,7月份打破纪录10次,包括绝对最高气温。由于莫斯科和莫斯科州被森林火灾产生的浓烟包围,莫斯科地区居民受烟雾困扰已经半个多月之久,烟雾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最高时超过正常值6.6倍。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中事件有关联性,从气候角度分析此次俄罗斯发生森林大火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俄罗斯的农业地域类型、粮食作物和分布地区及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8分)
(3)简析俄罗斯森林火灾数量上升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6分)
52.材料 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拉开了俄罗斯“国家年”的序幕。在此次访华前后,能源问题特别是中俄石油管道问题成为关注焦点。该议题对于奉行多元化能源战略的中国有重要意义。
被称为“母亲伏尔加”的河流,在图中的字母代号是________。(2分)试分析该河水文特征。(6分)
(2)A水域南岸地区属于_____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B水域_________部盐度较低,原因是 (8分)
(3)D河流域是该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请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域类型和有利区位因素。(6分)
(4)中国为什么要奉行“能源多元化战略”。俄罗斯在中国能源战略中有什么重要地位。(8分)
地理考试参考答案(2012.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A D A B A C D D A B A B A D C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B C A B D C B A C B B C D D C B A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B B C B C D A B C
51.(1)此次俄罗斯发生森林大火范围大,主要由高温干旱引起。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草原,降水较少且降水不稳定,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容易引发火灾。
(2)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中部和南部。
区位优势:俄罗斯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粮食出口市场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不利条件:地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降水变率大,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
(3)俄罗斯的森林大火可能将加剧全球变暖,一方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气候系统失衡,将增加热浪的数量并使其持续时间更长,从而导致火灾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森林火灾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导致气候变暖和干旱加剧,从而使得火灾威胁上升。森林破坏的影响;第三,森林大火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加剧了温室效应和气候干旱。
52. (1) C. 河流补给水源为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汛明显,且越往下游春汛越明显,经流量越小;部分河段流速大,水能丰富,部分河段水流平缓,航运便利。
(2)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北部,北部有河流注入淡入稀释。
(3) 商品谷物农业。 地形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著名黑土分布区;河流灌溉方便;气候温暖湿润。 地广人稀,工业基础好等 。
(4) 中国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本国生产过程中能源浪费和利用率比较低导致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加。 本国生产石油不能满足自身需要,因此有必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从不同地区和国家进口石油。同时,本国也在大力开发新能源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俄罗斯本身能源资源非常充足,大大超过本国需求量,其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俄罗斯是中国邻国,其与中国靠近的西伯利亚地区石油资源更是相当丰富,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地理优势,来弥补我国能源不足的缺口。天水市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选修4-5模块考试
数学(文科)
命题:韩云亮 审核:张硕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集合M={x||x|≤2},N={x|x2-3x=0},则M∩N等于( )
A.{3} B.{0} C.{0,2} D.{0,3}
2. 已知,且,则( )
A. B. C. D.
3.已知c<d, a>b>0, 下列不等式中必成立的一个是(  )
A.a–c>b–d B.a+c>b+d C. ad<bc D.
4. 不等式和同时成立的条件是( )
A. B. C. D.
5. 使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 B. C. D.
6. 设,且,则( )
A. B. C. D.
7. 下列各式中,最小值等于的是( )
A B ( http: / / wxc. / ) C D ( http: / / wxc. / )
8. 已知,则的最小值为( )
A.8 B.6 C. D.
9.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等于( )
10. 已知偶函数在区间单调增加,则满足的取值范围是(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 已知,且,则的最大值等于_____________
12. 不等式 >,对一切实数都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3. 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
14. 若,,则2a-b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设函数,其中
(1)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的值.
16. 若,则函数的最小值.
17. 已知比较 和的大小关系.
18. 已知a、b、x、y均为正实数,且>,x>y. 求证:>.
天水市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选修4-5模块考试
数学答案(文科)
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5 BCABB 5~10 DDCCA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 12. 13. 1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5.(10分)(1)(2)
16. (10分)解:
17. (10分) 解:
所以
18. (10分) 证法一:(作差比较法)∵-=,
又>且a、b∈R+,∴b>a>0.又x>y>0,∴bx>ay. ∴>0,
即>.
证法二:(分析法)
∵x、y、a、b∈R+,∴要证>,只需证明x(y+b)>y(x+a),
即证xb>yA.
而由>>0,∴b>a>0.又x>y>0,
知xb>ya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天水市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英 语
第I卷
I. 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1. theirs A. thread B. smooth C.thirsty D. health
2. chemistry A. ache B. achieve C. check D. machine
3. cushion A. conduct B. butcher C. useful D. bury
4. obey A. baggage B. attract C. Canadian D. preparation
5. area A. theoretical B. breathe C. break D. heaven
II.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 分):
6. We must learn to ________the new life when going abroad.
A.adapt B.adapt to C.adapt with D.adapt in
7. —I’m entering for 800 meter race.
—________.
A.Congratulations B.Enjoy yourself C.Good luck D.No way
8. It’s unnatural for a mother to leave her child ________to enjoy herself.
A.alone B.lonely C.lone D.loneliness
9. the rooms, we began to weed the garden.
A. Cleaning B. Having cleaned C. Cleaned D. Having been cleaned
10. He feels it dangerous for a girl to be out late at night so he won’t have his daughter ________home late.
A.arrive B.arrived C.to arrive D.arriving
11. Many people ________the car accident,so it was not difficult to investigate.
A.witnessed     B.urged C.swallowed D.drugged
12. The likely reactions of the market need to be ________before we acted.
A.considered on B.based on C.relied on D.reflected on
13. — Could I ask you a rather personal question
— Sure,________.
A.pardon me B.go ahead C.good idea D.forget it
14. Students in our school are encouraged to ________more activities after class in order to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A.attend B.join C.take part D.participate in
15. ----- Seize the chance, you will regret it .
------ Thank you.
A. and B. otherwise C. but D. so
16. When will the result of the exam be announced?The students are ______to know it.
A.agreeing B.dying C.deciding D.desiring
17. is often the case in other countries ,the British are not familiar with different cultures and other ways of doing things.
A.That B.What C.As D.Which
18. The farm _______we see today is no longer the one _______it was ten years ago.
A.that;that B.where;that C.where;where D.which;which
19. We did everything we could      him to stay,but he insisted on leaving.
A. try to persuade B. to try to persuade
C. try persuading D. to be persuaded
20. Brought up in the countryside, she found it quite difficult to _________ the life of the big city.
A. go with B. fit for C. live up to D. fit in with
III.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第21~~3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I finished my last work of the week and could hardly wait to get home, take off my nursing shoes, and relax.
As I approached(走近) my 21 , I saw one of my 22 standing by the bus stop. I thought it would only take a couple of extra minutes to give her a ride home, and besides, it was 23 cold to be standing outside on the coldest 24 in January. I didn’t know where she lived, but I was 25 I would be able to find my way back.
We 26 about our work as I drove and before we knew it, we arrived at 27 house. I started driving back. 28 looked familiar, but at first that didn’t bother me. But soon I realized something wrong. I recognized nothing. But I told myself to stay 29 .
I was beyond neighborhoods, streets and 30 streetlights. I no longer knew where I was now. How could I be so stupid! I looked down at my 31 . It was now 2:30 a.m. My gas was slowly running out. I 32 the car and turned off the engine. In total defeat, I put my head down on the wheel, 33 . Then I raised my head and saw a shadow down the road in front of me. I turned my headlights on. A car! I drove a little 34 , got out of my car and knocked on the window of that car. An elderly man slowly rolled his window down.
I said that I didn’t know how to get back into town. In silence, he started driving. I ran back to my car and drove behind him. Finally I recognized a(n) 35 street. As I turned to head home, the car disappeared. Then I pulled into my driveway (车道) when the warning light for my gas tank (汽油箱) turned on.
Though so many years have passed, I still thank the old man from my deepest heart.
21. A. car B. bike C. bus D. train
22. A. classmates B. patients C. workmates D. students
23. A. not B. exactly C. too D. hardly
24. A. morning B. night C. noon D. afternoon
25. A. happy B. afraid C. sorry D. sure
26. A. cared B. worried C. explored D. talked
27. A. my B. her C. your D. his
28. A. Nothing B. Everything C. Something D. Anything
29. A. calm B. quiet C. brave D. silent
.30 A. accurately B. briefly C. even D. illegally
31. A. engine B. wheel C. seat D. watch
32. A. deserted B. drove C. stopped D. washed
33. A. excited B. helpless C. delighted D. satisfied
34. A. nervously B. faster C. back D. closer
35. A. cautious B. particular C. ordinary D. familiar
IV.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One warm September night, Mira had come down to the beach to enjoy the night air. She closed her eyes and listened to the waves. Suddenly, she could hear another sound, so she opened her eyes and looked down at the sand. It was moving! All of a sudden she could see a tiny head coming out. Then a turtle(龟) appeared! One by one they struggled out of their underground nests. Mira looked in surprise at the baby turtles.
Mira knew the turtles should head towards the waves and swim away, so she was puzzled when they began to pull themselves towards the dunes(沙丘). Suddenly, she remembered something her grandmother had told her. “Sea turtles bury their eggs on the beach every year in April and in September. Those baby turtles hatch(孵出) and head back down to the sea. But some of them never make it. Sometimes they die going across the dunes, trying to find those bright lights on the houses. Every day there are more houses being built on the dunes. That means more and more lights to confuse the sea turtles.”
Mira looked out across the dunes at her house. Mira saw her mother and father, sitting on the porch(门廊). She could see them because her house had two bright lights that lit up the porch.
Mira began to run to her house and shouted, “The turtles are hatching! We have to help the turtles!” With these words, Mira ran into the house and turned off the bright porch lights.
In a rush she was off running down the dunes with her whole family following her. They reached the beach just in time to see the tiny turtles slipping silently into the waves. Mira watched as the last turtle entered the water. As the turtle swam away, it looked back at Mira. In the moonlight, Mira thought she saw it smile.
36.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A. On a beach at night B. In a house near the dunes.
C. On a front porch in the evening. D. In the shallow water of the ocean.
37. How did Mira feel when she saw the baby turtles appear
A. Proud. B. Sad. C. Confused. D. Surprised.
38. How did Mira know the lights confused the turtles
A. She read it in a book. B. Her grandmother told her.
C. She learned about the turtles at school. D. Her parents taught her about the turtles.
39. Why did Mira run to her house
A. To get a flashlight B. To turn off the porch light.
C. To communicate with her parents. D. To ask her grandmother about the lights.
40. This story is mainly about a girl ________.
A. enjoying the ocean B. turning lights off at night
C. saving the baby turtles D. learning from her grandparents
B “I Went Skydiving at 84!”
As a young girl growing up in the 1930s, I always wanted to fly a plane, but back then it was almost unheard of for a woman to do that. I got a taste of that dream in 2011,when my husband arranged for me to ride in a hot air balloon for my birthday. But the experience turned out to be very dull. Around that time, I told my husband that I wanted to skydive. So when our retirement community(社区)announced that they were having an essay competition and the topic was an experience of a lifetime that you wanted to have, I decided to write about my dream.
In the essay, I wrote about my desire to skydive, stating George Brush Sr. did it at age 80. Why not me I was just 84 and in pretty good health. A year went by and I heard nothing. But then at a community party in late April 2009, they announced that I was one of the winners. I just couldn’t believe it. Inspired by this. I decided to realize my dream, even though some of my family members and my doctor were against it.
On June 11, 2009, nearly 40 of my family and friends gathered in the area close to where I would land while I headed up in the airplane. My instructor, Jay, guided me through the experience. The plane was the noisiest one I had ever been in, but I wasn’t frightened—I was really just looking forward to the experience. When we reached 13,000 feet, Jay instructed me to throw myself out of the plane. When we first hit the air, the wind was so strong that I could hardly breathe. For a second I thought, “What have I gotten myself into ” But then everything got calmer. We were in a free fall for about a minute before Jay opened the parachute(降落伞), then we just floated downward for about five minutes. Being up in the clouds and looking at the view below was unlike anything I have ever felt—much better than the hot air balloon. I was just enjoying it.
Skydiving was really one of the greatest experiences of my life. I hope other people will look at me and realize that you don’t stop living just because you are 84 years old. If there’s something you want to experience, look into it. If it’s something that is possible, make it happen.
41. What happened to the author in 2011
A. She flew an airplane B. She entered a competition
C. She went on a hot air balloon ride D. She moved into a retirement community
42. The author mentioned George Bush Sr. in her essay to .
A. build up her own reputation B. show her admiration for him
C. compare their health condition D. make her argument persuasive
43. How did the author feel immediately after she jumped out of the plane
A. Excited B. Scared C. Nervous D. Regretful
44. What did the author enjoy most when she was skydiving
A. The beautiful clouds B. The wonderful view
C. The company of Jay D. The one-minute free fall
C
Your body, which has close relations with the food you e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own, so it needs proper treatment and proper nourishment (营养).The old saying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is not as silly as some people think. The body needs fruit and vegetables because they contain vitamin C. Many people take extra vitamins in pill form, believing that these will make them healthy.
But a good diet is made up of nourishing food and this gives all the vitamins you need. The body doesn’t need or use extra vitamins, so why waste money on them
In the modern western world, many people are too busy to bother about eating properly. They throw anything into their stomachs, eating hurriedly and carelessly. The list of illnesses caused or made worse by bad eating habits is frightening,
45. The old saying referred to in 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 ______.
A. an apple is a sure cure for illness B. the apple is the best among all kinds of fruits
C. apples can take the place of doctors D. eating apples regularly does lots of good to our health
46. In the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______.
A. lots of people’s illnesses are caused or made worse by bad eating habits
B. people don’t want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eating
C. people throw everything into their stomachs without chewing
D. people are only too busy to cook meals for themselves
47.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if we want to keep healthy, we should ____.
A. only eat an apple a day B. take as many vitamin pills as possible
C. eat properly D. throw something into our stomachs slowly and carefully
D
The law says women should have the chance of doing the same jobs as men and earn the same as them. The reality is very different. Women lose because, 25 years after the Equal Pay Act, many of them still get paid less than men. They lose because they do lower-paid jobs which men just won’t consider. And they lose because they are the ones who interrupt a career to have children. All this is reported in an independent study ordered by the Government’s women’s unit. The biggest problem isn’t equal pay in workplaces such as factories. It is the sort of work women do.
Make a list of low-paid jobs, then consider who does them. Try nurses, secretaries, cleaners, clerks,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dinner ladies and child-care helpers. Not a lot of men among that group, are there Yet some of those jobs are really important. Surely no one would deny that about nurses and teachers, for a start. So why do we reward the people who do them so poorly There can be only one answer—because they are women. This is not going to be put right overnight. But the government, which employs a lot of them, and other bosses have to make a start.
It is disgraceful(可耻的) that we have gone into the 21st century still treating women like second-class citizens.
48. Women should have the chance of doing the same jobs and getting the same pay as men_________.
A. according to the law B. after 25 years
C. as a result of those important jobs D. because women are as strong as men
49. We can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what really matters in this problem is_________.
A. that women interrupt a career to have children B. because they are women
C. what sort of work women do D. what unfair pay women get in workplaces
50.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d the writer’s idea
A. Women should strengthen themselves.
B. Women and men should get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C. The government ought to protect women against getting paid less than men.
D. Some of the jobs that women do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第II卷
V.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I quite like living alone, because it makes me more _______________(独立).
2. She was given ____________(鼓励)to try something new.
3. Every one of us should try our best to help people with ____________.(伤残)
4. Our members have the __________(特权) of using the lending service of the
library.
5.He _______ (捐赠)his collection of pictures to the museum.
6.They married two years ago, but they got _______ (离婚) last month.
7. It was the first time she had ever left her ________ (祖国).
8. He _______ (推荐) me a good book.
9. I need a _______ (锋利的) knife.
10. He spent six months in prison before _______ (逃离) the country.
VI. 课文填空(根据所学课文填空,每空限填一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There is no 1 or water and even no textbooks either. I’m still trying to 2 to these conditions. However, one thing is for 3 . I have become more imaginative in my teaching. Science is my most 4 subject as my student have no 5 of doing experiments.
Xie Lei, who is 21 years old, has come to our university to study for a business 6 .She is half way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year, which most foreign students complete before applying for a 7 course.
Xie Lei told me that she feels much more at home in England now, and what had seemed very 8 before now appears quite normal. “ I have one more thing to achieve. I have been so 9 with work that I haven’t had time for social activities. I think it’s important to have a 10 between study and social life.
VII.作文(满分15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也在悄然变化。目前,在商场、超市购物时使用信用卡和VIP卡的人越来越多了,请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提示和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用英语写一篇题为“The Use Of Credit Cards”的短文。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 安全方便
2. 气派, 显示身份
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影响 1. 过度消费
2. 易发生信用卡诈骗
我的观点 (内容由考生自己拟定)
要求:1. 对所给要点,不要简单翻译,要有适当发挥。
2. 词数:120词左右,可以适当增加细节。
3. 参考词汇:过度消费overspend 诈骗cheating
答 案
1---5 BABDA 6---10 BCABA 11---15 ADBDB 16---20 BCABD
21---25 ACCBD 26---30 DBBAC 31---35 DCBDD 36---40 ADBBC
41---45 CDDBD 46---50 ACACB
单词拼写:
1. independent 2. encouragement 3. disabilities 4. privilege
5. donated 6. divorced 7.motherland 8.recommended 9.sharp 10.fleeing
课文填空:
1.elctricity 2.adapt 3.sure 4.challenging 5. concept 6.qualification 7.degree 8.strange 9.occupied 10.balance天水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题
化 学
第I卷(选择题,共39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1 35.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苏丹红是很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结构简式如右图。关于苏丹红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中含一个苯环和一个萘环 B.属于芳香烃
C.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能溶于苯
2.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3.可用来鉴别苯酚溶液、乙酸乙酯、乙苯、庚烯的一组试剂是( )
A.银氨溶液、溴水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C.酸性高猛酸钾溶液、溴水 D.氯化铁溶液、溴水
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气液分离;
②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 ② B.② ④ C.③ ④ D.② ③
5.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A为醋酸,B为贝壳(粉状),D中盛C6H5ONa溶液,则D中溶液变浑浊
B.若A为食盐水,B为电石,D中盛KMnO4酸性溶液,则D中溶液紫色褪去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D中盛AgNO3溶液,则D中无现象
D.实验中仪器C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6.有机物C4H8O3在一定条件下的性质有:在浓硫酸存在下,可脱水生成能使溴水褪色的只有一种结构形式的有机物;在浓硫酸存在下,能分别与乙醇或乙酸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还能生成分子式为C4H6O2的五元环状有机物。则有机物C4H8O3的有关叙述正确的
A.C4H8O3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COOH
B.C4H8O3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COOH
C.C4H8O3为α—羟基丁酸
D.C4H8O3为羟基乙酸乙酯
7.某有机物CxHmOn完全燃烧时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该有机物的x倍,则其化学式中x、m、n的关系不可能是 ( )
A.x:m:n=1:2:1 B.m:n=2:1 C.m>2x+2 D.m<2x+2
8.有4种有机物:
④CH3-CH=CH-CN,
其中可用于合成结构简式 为的高分子材料的正确组合为(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已知甲醛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CH2=CH —CH=CH2 B. C.ClCH=CHCHO D.
10.分子式为C10H20O2有机物A,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C和D,且C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D,则A的可能结构有 (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1.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下图,分子结构中R为饱和烃基)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与溴水反应,且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6 mol Br2
B.可与NaOH溶液反应,1 mol该物质可与4 mol NaOH反应
C.一定条件下1 mol该物质可与H2加成,耗H2最大量为8mol
D.维生素P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2.有机物A是一种常用的内服止痛解热药。1 mol A 水解得到1 mol B 和1 mol 醋酸。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显色。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200。B分子中碳元素和氢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0.652。A、B都是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芳香族化合物。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43 B.1个B分子中应当有2个氧原子
C.A的分子式是C7H6O3 D.B能与NaOH溶液、FeCl3溶液、溴水等物质反应
13.某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氧化成羧酸,又可以还原成醇,该酸和该醇可生成分子式为C4H8O2的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有机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将该有机物和分子式C4H8O2的酯组成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不论怎样调整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完全燃烧时得到二氧化碳的量必定相等 D.该有机物是乙酸的同系物
第Ⅱ卷 (非选择题61分)
二、实验题(11分)
14.(11分)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
(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改为在蒸馏烧瓶内先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通过分液漏斗边滴加乙酸,
边加热蒸馏。这样操作可以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a是:____________,分离方法I是____________,分离方法II是____________,
试剂b是______________,分离方法III是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含有乙醇、乙酯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
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甲、乙两人实验结果如下:
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
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
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上述实验没有成功。
试解答下列问题:
①甲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有机推断(14分)
15.(6分)写出下列叙述中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
分子式为C3H7Br的卤代烃经消去反应后得到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与金属钠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芳香族化合物C7H8O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CO2、H2O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为1:2:2,则此类有机物中最简单的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8分)分子式为C3H6O3的物质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说明:①不考虑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②乙炔、苯等分子中同类原子化学环境相同,丙烷、丁烷等分子中同类原子化学环境有两种。
(1)甲分子中没有甲基,且1 mol甲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mol H2,若甲还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则甲的结构简式为 ;若甲还能发生银镜反应, 则甲的结构简式为 。
(2)乙分子中所有同类原子的化学环境相同,且不与金属Na反应,则乙结构简式为: 。
(3)丙分子中碳与氧分别有两种化学环境,氢的化学环境相同,且丙与金属Na不反应,则丙结构
简式为 。
四、有机合成(24分)
17.(10分)已知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
物质B是一种可以作为药物的芳香族化合物,请根据下图(所有无机产物均已略去)中各有机物的转变关系回答问题:
(1)A、B的结构简式为:A B 。
(2)G、D反应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一定条件下,能够与1molF发生反应的H2的最大用量是 mol。
(4)G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金属钠反应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只要求写一种) 。
18.(14分)在一定条件下,烯烃可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羰基化合物,该反应可表示为:
已知:
①合物A,其分子式为C9H10O,它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能与金属钠或NaOH溶液反应生成B;
②B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C,C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C催化加氢生成D,D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生成E;
④E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
⑤F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G,G能发生银镜反应,遇酸转化为H(C7H6O2)。
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⑴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有多组化合物符合题意,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组)
A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⑵ 写出分子式为C7H6O2的含有苯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12分)
19.将一定量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A的蒸气与3.2g氧气混合点燃,再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②灼热的氧化铜 ③饱和石灰水(设每个装置中的反应物均过量)。经测定①中增重3.60g ②中减重1.60g ③中增重8.80g。A蒸气的密度为3.393g/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又测知既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又能与金属钠反应,且均有气体生成,但分别得到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不同。试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并写出其可能的结构简式。
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B 5.C 6.A 7.C 8.D 9.B 10.C 11.A 12.D 13.D
二、实验题
14、(1)碎瓷片,防止爆沸 (2)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3)及时地蒸出生成物,有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 (4)a :饱和Na2CO3溶液;I :分液;II :蒸馏;b :硫酸;III :蒸馏 (5)①所加的NaOH溶液较少,没有将余酸中和 ②所加的NaOH溶液过量使酯完全水解。
三、有机推断
15、(6分)CH3—CH=CH2;C6H5—CH2OH;HCOOH
16.(8分) (1)
四、有机合成
17.(10分)
(2)
(3)5
18.(16分每个结构简式2分)⑴
(或相应的间位、邻位)

19、(12分)A的摩尔质量为3.393g·L-1 22.4 L·mol-1 = 76g·mol-1
由浓硫酸增重可知一定量A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
由氧化铜减重可求知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由石灰水增重可求知二氧化碳的量:
一定量A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所以A的实验式为C2H4O3,其式量为76g
由A的摩尔质量为76g.mol-1确定其分子式为天水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题
政治
(全卷满分100分,用时9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1.2010年5月26日,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厦门发布了《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可持续城市是具有保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并能够为其居民提供可持续福利的城市。城市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①体现了城市科学发展的价值追求
②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③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 鲁迅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 D.民族构成世界,世界离不开民族
3.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统筹兼顾是指
A.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主要矛盾
B.重视事物的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
4.漫画《木桶理论》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5.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执政为民
B.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D.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
6.自2010年始,某市连续开展大规模绿化植树活动,每年平均增加绿地10平方公里以上,新植各种树木3109万株,新增绿地80平方公里,10年来城市绿化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走到了全省绿化量的前列。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7.我国制造卫星、飞船重要能源动力部件——“太阳能硅片”的开化万向硅峰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我国的卫星、飞船每发射一次,对万向硅峰的技术来说就前进一步。这说明
①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不会停滞不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近年来,由于市场的炒作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一些洋节日在我国快速升温和发热。相反,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却有了失落的感觉。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不同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9.2010年4月16日,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当前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但经济运行中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在显现。实现今年CPI涨幅控制在 3% 左右的预期目标有一定困难和压力,但经过扎实工作和共同努力,这一目标能够实现。上述判断体现了
①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统一 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0.人们常说:“花开花落各有时。”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达到“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秋来不相关”。这表明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外因对事物变化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C.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
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11.一位哲人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13.漫画《生态平衡》主要说明
A.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不能忽略量变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分析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而不是一点
D.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特点
14.“嫦娥一号”在太空“刹车”必须按照预定的时间、速度抵达预定的近月点,然后实施准确的制动控制,否则卫星将会与月球擦肩而过,或者撞上月球,或者增加后续轨道调整的难度。这体现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②坚持适度原则,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③客观规律发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④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流派主要是指演员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并且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这表明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C.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据
16.世博会和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超级大型活动一样,都十分重视吉祥物对于演绎主题、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历届世博会和奥运会、足球世界杯标志和吉祥物形象作为独特的无形资产,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遗产之一。上海世博会吉祥物以其可爱的造型和人格化特点,被人们接受和牢记,创造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这启示我们在处理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上,必须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我为主。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③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在很多企业里面,做一项决策之前,人们总要先收集很多信息,如历史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对未来的预测,成本收益分析等等。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要使客观符合主观
C.不能相信现代科学技术 D.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
18.2010年6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个税征收管理。通知提到,要加强对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五类高收入的个税征收管理。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
①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③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利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20.“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 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回答21~22题。
21 “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这里的“升华”、“飞跃”,从哲学角度来说是一种
A.量变 B.质变 C.联系 D.矛盾
24.节能型住宅具有冬暖夏凉、隔音隔热的特点。它能有效降低人们取暖或降温的同比能耗,因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广受欢迎。从哲学上看,这说明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新事物一出现就会受到人们欢迎
C.节能型住宅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D.新事物应该符合社会上每个人的要求
2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这句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    
B.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D.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26.美国科学家一度时期只宣传盐的害处,许多人避盐惟恐不及,结果患上了缺盐引起的疲劳症。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B.应善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应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 D.应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27.“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
A.要求人们不要去做重复性的工作 B.要求人们坚持联系的观点
C.鼓励人们要有创新精神 D.鼓励人们要敢于改变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28.生活中和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说明:
A.矛盾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又寓于同一性之中
B.矛盾的共性与个性是相互对立的
C.任何事物的联系都是必然的,客观的 D.量变是基础,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29.《“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之所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因为
①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②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30.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
大笨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C.要坚持辨证的否定观
D.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 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
第Ⅱ卷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
31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 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10分)
32.金融风暴对世界服装企业打击很大,中国服装品牌企业也不能幸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与信心也要一段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如何对服装品牌进行创新?某校高三(1)班的同学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看法一:服装品牌,需要继承和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凸现以人为本的心理需求,适应中国乃至世界服装文化欣赏的需求。这就需要百折不挠的追求、探索和创新。看法二: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但是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却赚不到更多的外汇,这是令人头疼的事。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品牌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国家利益。
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10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充分享受其给工作、学习、交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迅速传播的电脑病毒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材料二:2007年2月7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号称2006年度互联网“毒王”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李某等人落入法网。
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信息传播加速的社会作用。(10分)
3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专著中,尖锐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某高二同学颜某暑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进行了计划,下表是他暑期的主要安排及其实际效果。
主要安排 实际效果
利用暑假恶补数学。 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其他学科的学习受到影响。
每天安排2小时打篮球或者上网。 由于约束不了自己,常常打篮球或上网超过4小时。
实施魔鬼瘦身计划(每天主要吃水果和喝水,10天计划瘦身10公斤)。 体重有所下降,同时患上了轻微的厌食症。
参加2次社会实践活动。 应付任务,收获不大。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在暑期安排与实施中的得与失。(10分)
高2政治参考答案
答案与解析:
1.C 材料没有体现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③排除。
2.B D不是哲理。A、C明显不能体现。
3.D 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是坚持统筹兼顾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4.B A、C说法不科学。D漫画不能体现。
5.B “科学执政”的哲学依据是规律的客观性。
6.A “连续开展” 、“每年平均增加”都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
7.B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排除①。
8.C A、D本身错误。B没有体现。
9.A “当前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但经济运行中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在显现” 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实现今年CPI涨幅控制在 3% 左右的预期目标有一定困难和压力,但经过扎实工作和共同努力,这一目标能够实现”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0.D C表述错误。A、B材料不能体现。
11.A ③说法错误。④没有体现。
12.B “在于力、在于理”说明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13.C A、B、D漫画都没有直接体现。
14.B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④错误,同时材料也不能体现。
15.D 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特殊性的第一种情形: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据。
16.D 材料没有直接体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7.A B、C、D说法都不科学。
18.A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属于认识论,排除②。“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属于唯物论,排除④。
19.D ①观点片面。④说法太绝对。
20.B 有缓流也有急流、有暖色也有冷色、有高音也有低音、有欢乐也有痛苦,说明了这六十年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其曲折性。
21 C 22 C 23.B 24.C 25.C 26.A 27.C 28.A 29.D 30.C
31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10分)
32.(1)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它的实质是“扬弃”。也就是说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的肯定或简单的否定旧事物,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辩证的否定观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5分)(2)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认为,树立我国的服装品牌,既要继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也需要探索和创新,体现了要求“扬弃”和创新的辩证否定观。(5分)(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分析也可得分)
33.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不断加速对社会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种种便利,也为电脑病毒的迅速扩散提供了可能。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看问题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肯定互联网信息快速传播有利于社会的积极作用,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应当对网上有害信息快速传播的不利影响保持清醒认识。(10分)
34得:该同学能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自身的弱点,并有计划地安排、实施。(4分)
失: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该同学没有处理好数学补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关系,没能实现系统优化。(也可从他抓住了主要矛盾,而忽视次要矛盾的角度回答。)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该同学没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增强打篮球或上网的自控能力。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同学使自己患上轻微的厌食症,不利于身体健康。(也可从矛盾普遍性的角度回答。)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该同学对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楚,导致应付任务,收获不大。(写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共6分。)天水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历史试题(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
1.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2.为了消除社会的动荡纷争,促进雅典城邦的振兴发展,梭伦冲破重重阻力,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在改革中,叔本华把梭伦的改革原则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变革趋势的是 ( )
A.“以人为本” B.“以德治国”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4.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 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5.“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7.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融合体现在 ( )
①鲜卑族劳动者逐渐成为农民
②农耕生活成为主要生活形式
③鲜卑贵族成为封建地主,有的还从事工商业
④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 )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9.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11.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3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 )
A.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12.为了“向西方寻求发展的钥匙”,穆罕默德·阿里 ( )
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②仿效欧洲改革行政
③学习西方改革军事 ④借鉴西方教育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包括 ( )
①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②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③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④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15.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敌对悄绪的措施是 ( )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16.1872年,东京—横滨铁路通车,这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
A. “文明开化”政策 B. “殖产兴业”政策
C.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 D.强化军事改革的政策
17.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 )
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国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18.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最大的不同在于 ( )
A.日本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积累工业发展所需资金
B.日本发展工业的重点在于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方面
C.日本发展工业主要以政府力量为核心
D.日本发展工业引进了西方的技术设备
19.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20.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 )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21.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22.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23.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24.下列关于钓鱼岛的相关记载,最能说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是 ( )
A.1534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琉球,指当时的琉球群岛,今属日本冲绳县)记载,“过平嘉山,过钓鱼岛屿,过黄毛屿,……目不暇接”
B.1556年,郑舜功赴日本考察后所著的《日本—鉴》中记载:“……相去回头(回头,指回头屿)百六十里,钓鱼屿。小东(管辖)小屿也。(小东,明朝人对台湾的一种称呼。小屿,钓鱼屿。)”
C.1785年日本人林子平在《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中,将钓鱼台(即钓鱼岛)等岛屿的着色与中国大陆相同,与琉球不同
D.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中不包括钓鱼岛列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0分,共52分)
25.(13分)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材料二 有学者把王安石变法的某些措施称为: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和堪称“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那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抛开深刻的社会制度根源,重要的一条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扭曲,被异化为官员鱼肉百姓的“正当”手段,缺乏有效的监督保障。比如,实行青苗法,政府规定利率为20%,官员擅自提到30%,结果新法实行之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政府要平抑物价、抑制私商,官员就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市场、货源、价格被政府高度垄断,百姓被盘剥更严重。虽然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持续,社会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材料四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具有上述特点的措施并说明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3分)
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8分)
(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国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4分)
(4)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两国改革对现代化发展有何不同影响?(4分)
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国。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2分) 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2分)
(3)据以上材料,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 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3分)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材料二 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乎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当今俄罗斯政府为什么要竖立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而1861~1863年的俄国却发生了两千多起农民暴动,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又在圣彼得堡街头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暗杀,这又是为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魏源对阿里“甚聪明”的认识指的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阿里?(2分)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2010级第一阶段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
1——5 CCDDD 6——10 BBCDD 11——15 ADBBD
16——20 BCCBD 21——24 DCB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8分,第28题9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13分)(1)出现了三冗局面,国家财政困难。(2分)
(2)银行雏形:青苗法和市易法,体现借贷关系,收取利息。所得税:免役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4分)
(3)变法措施被扭曲,损害了百姓利益。缺乏相应的监督保障机构和措施保证改革的有效实施。(2分)
(4)青苗法、农田水利法。(2分)
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地政治魄力(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3分)
27、(18分)(1)材料一指的是明治维新;材料二指的是维新变法。(2分)
(2)内在联系: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4分)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2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供了借鉴。(2分)
(3)措施: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2分)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结合传托古改制。(2分)
(4)日本明治维新确立了立宪政体,实现了工业化。戊戌变法只是在思想观念、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方面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化的程度与日本相差甚远。(4分)
28.(9分)(1)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2分)
(2)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分)
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法令。(2分)
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分)
(3)共同特点:都采取改革的方式。启示: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2分)
29.(10分)
(1)竖立的原因: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分)
反抗的原因: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没有彻底解放农奴,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政治变革缓慢,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2分)
(2)打击马木路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发展工商业,发展对外贸易;学习西方军事,建立近代化军队。(4分)
(3)言之有理即可(略)(2分)天水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试题
物 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变化的电场能够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能够产生电场
B.电磁波和机械波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电磁能也随着一起传播
D.电磁波是纵波
2. 把电阻R、电感线圈L、电容器C分别串联一个灯泡后并联在电路中。接入交流电源后,三灯亮度相同。若保持交流电源的电压不变,使交流电流的频率减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灯L1将变暗
B.灯泡L2将变暗
C.灯泡L3将变暗
D.灯泡亮度都不变
3.如图所示,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系一铜球,铜球下端放有通电线圈。今把铜
球拉离平衡位置后释放,不计空气阻力,此后关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A.做等幅振动
B.做阻尼振动
C.振幅不断增大
D.无法判断
4.如图是一火警报警电路的示意图。其中R3为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这种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值班室的显示器为电路中电流表,电源两极之间接一报警器。当热敏电阻R3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
A.I变大,U变小
B.I变小,U变大
C.I变小,U变小
D.I变大,U变大
5.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OPQ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另有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导线框ABC以恒定的速度沿垂直于磁场方向穿过磁场,穿越过程中速度始终与AB边垂直且保持AC平行于OQ。关于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始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最大
B.开始穿出磁场时感应电流最大
C.开始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
D.开始穿出磁场时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
6.一矩形线圈位于一随时间t变化的匀强磁场内,磁场方向垂直线圈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如图1所示。磁感应强度B随 t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以I表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以图1中线圈上箭头所示方向的电流为正,则以下的I—t图中正确的是
7.如图所示,一导线弯成半径为a的半圆形闭合回路。虚线MN右侧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回路所在的平面。回路以速度v向右匀速进入磁场,直径CD始终与MN垂直。从D点到达边界开始到C点进入磁场为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B.CD段直线始终不受安培力
C.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Bav
D.感应电动势平均值
8.如右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原线圈两端接入一正弦交流电源,副线圈电路中R为负载电阻,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都是理想电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电压表读数为6V,则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
B.若输入电压不变,副线圈匝数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电流表的读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C.若输入电压不变,R的阻值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输入功率也增加到原来的2倍
D.若保持R的阻值不变,输入电压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输出功率增加到原来4倍
9.一铜质圆环水平固定放置,现将一竖直的条形磁铁,在圆环上方沿圆环轴线从静止开始释放,在条形磁铁穿过圆环的过程中,条形磁铁与圆环
A.始终相互吸引 B.始终相互排斥
C.先相互吸引,后相互排斥 D.先相互排斥,后相互吸引
10.中国已投产运行的1000kV特高压输电是目前世界上电压最高的输电工程。假设甲、乙两地原采用500kV的超高压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P。在保持输送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现改用1000kV特高压输电,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将变为
A.P/4 B.P/2 C.2P D.4P
11. 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为36V的变压器副线圆烧坏,为获知此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某同学拆下烧坏的副线圈,用绝缘导线在铁芯上新绕了5匝线圈,如图所示,然后将原线圈接到220V交流电源上,测得新绕线圈的端电压为1V,按理想变压器分析,该变压器烧坏前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
A.1100、360
B.1100、180
C.2200、180
D.220、360
12.为了增大LC振荡电路的固有频率,下列办法中可采取的是
A.增大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并在线圈中放入铁芯
B.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距离并增加线圈的匝数
C.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距离并在线圈中放入铁芯
D.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并减少线圈的匝数
二.实验题(每空4分,共16分)
13.如图为某报警装置示意图,该报警装置在一扇门、两扇窗上各装有一个联动开关,门、窗未关上时,开关不闭合,只要有一个开关未闭合,报警器就会报警。该报警装置中用了两个串联的逻辑电路,虚线框甲内应选用_________门电路,虚线框乙内应选用_________门电路(填:与、或、非)。www.
14.图1是利用激光测转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2所示)。
(1)若图2中示波器显示屏横向的每大格(5小格)对应的时间为5.00×10-2 s ,则圆盘的转速为__________________转/s。(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若测得圆盘直径为10.20 cm,则可求得圆盘侧面反光涂层的长度为 ________ cm。(保留3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36分)
15.(10分)如图,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为正的常量。用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的硬导线做成一边长为l的方框。将方框固定于纸面内,其右半部位于磁场区域中。求
(1)导线中感应电流的大小;
(2)磁场对方框作用力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
16.(12分)如图,光滑平行的水平金属导轨MN、PQ相距l,在M点和P点间接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在两导轨间OO1O1′O′矩形区域内有垂直导轨平面竖直向下、宽为 d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ab,垂直搁在导轨上,与磁场左边界相距d0。现用一大小为F、水平向右的恒力拉ab棒,使它由静止开始运动,棒ab在离开磁场前已经做匀速直线运动(棒ab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导轨电阻不计)。求:(1)棒ab在离开磁场右边界时的速度;
(2)棒ab通过磁场区的过程中整个回路消耗的电能
17.(14分)一个质量m=0.016kg,长L=0.5m,宽d=0.1m,电阻R=0.1Ω的矩形线圈,从h1=5m高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进入一个匀强磁场,当线圈的下边刚进入磁场时,由于磁场力的作用,线圈刚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已知线圈ab边通过磁场区域所用的时间t=0.15s。g=10m/s2,求:
(1)磁场的磁感强度B;
(2)磁场区域的高度h2。
天水市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C B B C AD A ACD AD D A B D
二、实验题(每空4分,共16分)
13.或 或 14.⑴4.55转 /s ⑵2.91cm
三、解答题(36分)
15.(10分) (1)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①
在线框产生的感应电流……② ,……③
联立①②③得
(2)导线框所受磁场力的大小为,它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由以上各式联立可得.
16.(12分)ab棒离开磁场右边界前做匀速运动,设速度为,
则有 对ab棒  F-BIl=0
解得 
(2)由能量守恒可得:  
解得:
17.((14分)因为线圈下边刚进入磁场时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图1
图2天水市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选修2-3模块考试
数学(理科)
选择题(每小题共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P(A|B)=P(B|A)  B.02.抛掷红、黄两颗骰子,当红色骰子的点数为4或6时,两颗骰子的点数之积大于20的概率是(  )
A. B. C. D.
3.一个口袋中装有2个白球和3个黑球,则先摸出一个白球后放回,再摸出一个白球的概率是(  )
A. B. C . D.
4. 对同一目标独立地进行四次射击,至少命中一次的概率为,则此射手的命中率为( )
A. B. C. D.
5.设有编号为1,2,3,4,5的五个球和编号为1,2,3,4,5的五个盒子,现将这五个球放入这五个盒子内,要求每个盒子内放一个球,并且恰好有两个球的编号与盒子的编号相同,则这样的投放方法的总数为( )
A:20 B:30 C:60 D:120
6.设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则( )
A. B. C. D.
7.抛掷两枚骰子各一次,记第一枚骰子掷出的点数与第二枚骰子掷出的点数的差为X,则 “X >4”表示试验的结果为( )
  A.第一枚为5点,第二枚为1点 B.第一枚大于4点,第二枚也大于4点
C.第一枚为6点,第二枚为1点 D.第一枚为4点,第二枚为1点
8.设则的值是 ( )
A 665 B 729 C 728 D 63
9.袋中有2个黑球6个红球,从中任取两个,可以作为随机变量的是( )
A.取到的球的个数B.取到红球的个数C.至少取到一个红球D.至少取到一个红球的概率 
10.五项不同的工程,由三个工程队全部承包下来,每队至少承包一项工程。则不同的承包方案有( )
A 30 B 60 C 150 D 180
二.填空题(将你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已知X~B(n,p),EX =8,DX =1.6,则n与p的值分别是 、 ;
12. 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 ;
13.不重合的两个平面和。在内取5个点。在内取4个点,利用这9个点最多可以确定三棱锥的个数为 ;
14.4个男生,3个女生排成一排,其中有且只有两个女生相邻排在一起的排法总数有 .
三、解答题(将必要的推演步骤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题10分,共40分).
15.(10分)某年级的一次信息技术成绩近似服从于正态分布N(70,100),如果规定低于60分为不及格,不低于90分为优秀,那么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约占多少?成绩优秀的学生约占多少?(参考数据:)
16.(10分)某城市出租汽车的起步价为10元,行驶路程不超出4km时租车费为10元,若行驶路程超出4km,则按每超出lkm加收2元计费(超出不足lkm的部分按lkm计).从这个城市的民航机场到某宾馆的路程为15km.某司机经常驾车在机场与此宾馆之间接送旅客,由于行车路线的不同以及途中停车时间要转换成行车路程(这个城市规定,每停车5分钟按lkm路程计费),这个司机一次接送旅客的行车路程X是一个随机变量.设他所收租车费为
(1)求租车费关于行车路程X的关系式;
(2)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15 16 17 18
P 0.1 0.5 0.3 0.1
求所收租车费的数学期望.
(3)已知某旅客实付租车费38元,而出租汽车实际行驶了15km,问出租车在途中因故停车累计最多几分钟
17.(10分)1号箱中有2个白球和4个红球,2号箱中有5个白球和3个红球,现随机地从1号箱中取出一球放入2号箱,然后从2号箱随机取出一球,问:
(1)从1号箱中取出的是红球的条件下,从2号箱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2)从2号箱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18.(10分)袋子A和B中装有若干个均匀的红球和白球,从A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从B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为p.
(1) 从A中有放回地摸球,每次摸出一个,有3次摸到红球即停止.
(i)求恰好摸5次停止的概率;
(ii)记5次之内(含5次)摸到红球的次数为X,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 X.
(2) 若A、B两个袋子中的球数之比为1:2,将A、B中的球装在一起后,从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求p的值.
天水市一中2010级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选修2-3模块考试
数学答案(理科)
一、选择题
 C B C B A C C A B C
二.填空题
11.10、0.8 12. 1820; 13. 120; 14. 2880
三解答题(将必要的推演步骤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题10分,共40分).
15.(10分)解:因为由题意得:
(1)=0.1587,
(2).
答: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约占15.87%,成绩优秀的学生约占2.28% .
16.(10分)解:(1)依题意得 ,即.
(2)

∴ (元)
故所收租车费η的数学期望为34.8元.
  (3)由38=2 X +2,得X =18,5(18-15)=15
  所以出租车在途中因故停车累计最多15分钟
17.(10分) [解析] 记事件A:最后从2号箱中取出的是红球;
事件B:从1号箱中取出的是红球.
P(B)==,P()=1-P(B)=.
(1)P(A|B)==.
(2)∵P(A|)==,
∴P(A)=P(A∩B)+P(A∩)
=P(A|B)P(B)+P(A|)P()
=×+×=.
18.(10分)解: (1)(i).
(ii)随机变量X的取值为0,1,2,3.
由n次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得




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是
X 0 1 2 3
P
X的数学期望是:.
(2)设袋子A中有m个球,则袋子B中有2m个球.
由,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