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
A.彭德怀 B.林彪
C.粟裕 D.刘伯承
2.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 “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下图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6.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 以下不属于“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教训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C.不搞个人崇拜
D.努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 以下科技成就中,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是(  )
A.第一颗氢弹的爆炸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籼型杂交水稻
9.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0.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 《凤阳花鼓词》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哪一时期的凤阳面貌(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1. 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
A.增设沿海经济特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70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维护民族团结 
③建设和谐社会 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 )
A.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C.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D.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
14. 2019年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必须坚持( )
A.相互尊重的原则
B.社会主义原则
C.互利互补的原则
D.一个中国的原则
15. 如图两幅图片分别是习近平主席与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现任总统特朗普会晤的照片,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的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图一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图二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材料二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中图一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主要方式是什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图二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此事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在图二所反映的事件中,党和国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完成于何时?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
17. 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都作出了哪些相同决策?
材料二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材料三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2)材料二、三中,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的信和张瑞敏的话说明了当时全国的国营企
业面临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冒昧大胆地向你们(省委、省政府)伸手要权”要的是什么“权”?这一“权”如何实现的?
(3)从青岛电冰箱厂发展到享誉全球的海尔集团与哪次会议上的哪一决策有关?
(4)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18.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前提。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了伟大复兴。
(1)西藏和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哪个朝代,西藏和新疆正式成为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时,统治者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2)近代中国的腐败无能,导致香港一点点被殖民者侵占。香港从哪一条约开始被哪国殖民者侵占?
(3)历史上台湾两次回归祖国,第一次在古代,第二次在近代。明清时期,台湾因为谁重回祖国的怀抱?近代史上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回祖国的怀抱?
(4)造成祖国大陆与台湾再次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现在,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5)综上所述,关于“统一”你有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ACB 6-10CDCDD 11-15CCCDB
二、非选择题
16.(1)图一: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2)图二: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方式:公私合营。
(3)事件:三大改造。
时间:1956年。
评价:(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17.(1)都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
(2)局面:国家管得太多、太死;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企业缺乏活力;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权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现:国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经营责任制。
(3)会议:党的十四大。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8. (1)西藏:元朝时;新疆:西汉时;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2)《南京条约》;英国殖民者。
(3)郑成功;抗日战争的胜利。
(4)原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退守台湾,造成台湾至今与祖国大陆分离;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是发展的前提;国家强盛是国家统一的保障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