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946年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要旨在于,它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由此看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B.进攻苏联 C.称霸世界 D.避免战争 2. 《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3. 2021年距美苏“冷战”开始已经74周年了,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 苏联领导人彼得?谢列斯特在1962年11月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当时处在战争的边缘。总而言之,我们制造了这种无法收拾的军事紧张局势,然后又想从中脱身。”日记中谈及的是( )??????????? A.?两个德国分立? B.?朝鲜战争爆发? C.?越南战争爆发? ?D.?古巴导弹危机 5. 20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通过实施所谓的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率三条道路”,推行改革,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下列对于美国“新经济时代”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B.保持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政府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新经济”主要牲是信息化和区域化 D.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与以前有本质的不同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某国大量的援助,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这里的“某国”指的是( ) A.美国 B.苏联 C.日本 D.加拿大 7. 下列哪些因素是二战后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国际性发展机遇( ) ①新航路开辟 ②美国超级大国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 ④冷战 ⑤制定“贸易立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8. 下列关于匈牙利卡达尔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B.政治上,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C.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D.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9. 下面可以证明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化”的是( ) ①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 ②增大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 ③全盘否定斯大林,树立对自己的崇拜 ④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毛泽东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你就此找出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共同原因是( ) A.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B. 各国执政党改革的失败 C. 民族矛盾的激化 D. 其它党派的夺权 11. 苏联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背离倾向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其中有一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 “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 ) A.1952年??? B.1959年 ?? ? C.1960年? D.1990年 13.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纳米比亚独立 ②万隆会议的召开 ③巴拿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④非洲独立年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14. 1947年印巴分治后,产生的两个独立国家是( ) A.印度和巴勒斯坦 B.印尼和巴基斯坦 C.印尼和巴勒斯坦 D.印度和巴基斯坦 15. 有这样一个热点地区:它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西方大国的必争之地,历史原因造成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使这一地区长期动荡,问题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 A.巴拿马 ?????? ?B.中东地区 C.阿富汗? ??? D.巴尔干半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 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概括材料一中乔治·凯南对美苏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作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帮助恢复西欧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计划。欧洲复兴计划,一般称为马歇尔计划,计划建议通过合作和资本主义重建欧洲经济,用先发制人的方式阻止共产主义或者苏联在已经遭到破坏的欧洲国家发生影响。苏联拒绝参加,发动了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击,为它的卫星国制定了自己的计划,于1949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建议增加苏联与东欧国家间的贸易。 ——摘编自弗格森《文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苏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试比较两者的共同点。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 1956年10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街头,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一大群人聚集在街头,其中的一些人用绳索套住斯大林的雕像,一声呐喊,巨大的雕像应声倒地,雕像的头部与身体部分断开,雕像的身体部分也碎成了几段。 请回答: (1)斯大林雕像竖立在布达佩斯的街头,这说明了什么? (2)布达佩斯的市民们为什么要把斯大林的雕像推倒在地?这反映了他们的什么要求? (3)“斯大林雕像被推倒在布达佩斯的街头”就是史上著名的“匈牙利事件”,它引起匈牙利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真正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我们了”。 ——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时的演讲 (1)材料中“我们的财富”是指什么?“财富已经归还我们”是什么意思? (2)北非最早掀起了民族独立解放的浪潮。标志着非洲彻底独立的事件是什么? (3)对于巴拿马人民来说,他们也有这样一个财富,它的命运和埃及人民的这个财富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请你说这个财富的名字,并介绍一下这个财富归还的情况? 材料二 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规定阿拉伯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边界。接此方案,犹太国面积14 000平方千米,阿拉伯国11 000平方千米…… ——《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材料四 巴勒斯坦人在查看被以色列战机炸毁的房屋。 (4)英国获得和失去对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分别与哪两次战争直接相关? (5)材料三是谁的名言?材料中“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表达了讲话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6)材料四从一个侧面表明巴以冲突至今没有停止,请你就如何有效解决巴以冲突,尽快实现中东和平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DDC 6-10ABCBB 11-15BCADB 二、非选择题 16.(1)认识:苏联是美国的政治对手。 原因: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企图称霸世界,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加剧,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障碍。 (2)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或者苏联对欧洲国家的影响。措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共同点:小范围内的合作或联合。 (3)措施:1955年,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两极格局从此形成。 17. (1)匈牙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照搬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 (2)照搬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已经阻碍匈牙利社会的发展;匈牙利人民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3)匈牙利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基础。 18. (1)苏伊士运河;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2)纳米比亚独立; (3)巴拿马运河。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不懈斗争70年代后期起,巴拿马逐步收回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权力。到1999年底,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5)阿拉法特。渴望和平、追求和平。 (6)尊重历史,结合现实,双方着眼将来,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联合因加大力度,制止新的冲突发生;各国监督美国在巴以和谈中的立场,反对美国偏以压巴;加强双方青少年的交流,寄和平希望于下一代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