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2. 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 A.国家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公社土地所有制 3.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4. 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 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指(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农村供销社 6. 中共八大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7. 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了残酷迫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难 ②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③避免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 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④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9.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0.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1. 下图是中国南方某市市政府门前的一座标志性雕像,名为“拓荒牛”,蕴含的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一重要论述和重大要求为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科学指导。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13. 20世纪中国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殖民地残痕。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时刻是( ) A.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7年7月1日; 14.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访问中国大陆 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15. 观察下图示,可以填入的选项是( ) A.第26届联大 B.田中角荣访华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D.毛泽东与斯大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篇——土地制度 深恶痛绝】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与解放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确】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改革篇——土地易主 欢欣鼓舞】 材料三 (3)上面漫画与哪一事件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意义篇——农民翻身 巩固政权】 (4)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实现了吗?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17. 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都作出了哪些相同决策? (2)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分别具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 (3)这两次会议为什么能够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回答出一条即可)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 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 近年来,一小撮分裂分子在新疆和西藏等地制造了多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以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严重威胁各族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破坏了党的民族政策。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一项什么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2)从材料二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3)对少数分裂分子的暴力恐怖行为,你是如何认识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DBB 6-10DABCD 11-15ABABB 二、非选择题 16.(1)制度: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措施: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事件:土地改革。变化:分到土地、农具、房屋等,不必向地主交租等。 (4)实现了。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17.(1)都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策。 (2)中国共产党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回答揭开了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正确把握了当时的国情、正确认识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等。 18.(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加快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援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手段残忍、危害社会秩序、破坏社会安定和谐、严重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损害人民利益、行为不得人心、阴谋不会得逞等。(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观点正确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