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社会经济的繁荣一、单选题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平定准噶尔部叛乱2.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这支少数民族是(??)A.?东突厥?????????????????????????????B.?蒙古族土尔扈特部?????????????????????????????C.?回族?????????????????????????????D.?吐蕃3.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是“明修长城清修庙”。其中“清修庙”隐含着清朝统治者(???)A.?讨好西方列强的心态?????????B.?大兴土木的喜好?????????C.?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D.?害怕农民的心理4.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正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使用的资料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闭关锁国政策”等。由此可知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5.下图是某同学搜集的相关论文资料,下列论文题目较为合适的是(???)A.?经济发展重心的南移???????????????????????????????????????????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C.?抗击外国侵略卓越战绩???????????????????????????????????????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6.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7.边疆治理一直为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下列措施与图书中记载的史实属于同一朝代的是(???)A.?设置西域都护府???????????B.?设立宣政院???????????C.?戚继光抗击倭寇???????????D.?册封达赖、班禅额尔德尼8.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9.“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材料中康熙帝要“讨平”的是(???)A.?沙俄侵略者????????????????????B.?荷兰殖民者????????????????????C.?东南沿海倭寇????????????????????D.?台湾郑氏政权10.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康熙帝????????????????????????????????B.?雍正帝????????????????????????????????C.?乾隆帝????????????????????????????????D.?道光帝11.2015年7月,第七届海峡论坛·纪念郑成功从戎370周年暨郑成功文化交流活动在福建举行。台湾台南郑成功祖庙主委郑有懋先生率60多人的文化交流团参加文化交流活动。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A.?郑成功曾经坚持抗清斗争????????????????????????????????????B.?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C.?福建、台湾有许多郑成功史迹?????????????????????????????D.?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12.读图,回答问题(1)17世纪中期________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并在中国的尼布楚和雅克萨建立了殖民据点。清军两次大规模围攻雅克萨城。在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支持下,击毙侵略军头目,获得胜利(???)A.朝鲜B.高丽C.日本D.沙俄(2)清朝下列皇帝在雅克萨之战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是(???)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道光帝13.2016年3月30日新京报一篇题为“清明假期‘朱’姓游客可免费游十三陵四大景点”的报道引起热议。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负责人表示,明朝是朱姓王朝,皇帝姓朱,所以我们给‘朱’姓游客一项特殊的优惠。以下属于明朝‘朱’姓开国皇帝巩固统治的是(???)①罢丞相,设六部分理天下庶务????????????②命锦衣卫监察百姓言行③命人编修《永乐大典》??????????????????④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国务⑤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⑥令东厂审讯官员A.?②③⑥????????????????????????????????B.?①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⑤1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藏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正式赐予“大懒喇嘛”称号?②清廷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③清政府规定,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④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⑤清朝康熙时期,改土归流制度开始大规模推行,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15.明清时期,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A.?生丝、茶叶、瓷器?????????B.?生丝、水稻、瓷器?????????C.?生丝、茶叶、水稻?????????D.?水稻、茶叶、瓷器16.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A.?清太祖努尔哈赤???????????????????B.?清太宗皇太极???????????????????C.?清世祖福临???????????????????D.?清圣祖玄烨17.明清时期,景德镇人烟稠密,有数万人从事各种生产、买卖和运输等行业。明后期该镇有3000多座窑,其中官窑仅几十座,一些民窑的产品因制作精美而畅销中外。上述材料表明(???)①制瓷业的规模和产量已超过前代②当地的民间私营制瓷业占据了主导地位③制瓷技术十分先进,工序复杂④当地经济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明清时期,中国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有(???)A.?棉布、茶叶、瓷器、稻米????????????????????????????????????B.?玉米、丝绸、茶叶、瓷器C.?茶叶、生丝、土布、瓷器????????????????????????????????????D.?瓷器、丝绸、稻米、茶叶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1????????????????????????图2(1)图1反映了当时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2)判断图2为哪一王朝的疆域图?列举当时政府在A、B两个地区采取的统治措施及其积极影响。(3)概括图1、图2中一系列措施实施的共同意义。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为祖国的统一与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此回答问题:(1)唐朝时,文成公主人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清朝时清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2)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还采取了哪些反对分裂措施?(3)明清时期,为抵御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其中著名的有哪几次?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B分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的戚继光抗倭有关。ACD三项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戚继光抗倭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要求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2.B分析:根据中的关键信息“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可知是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摆脱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回归祖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B项蒙古族土尔扈特部清朝时期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电影《东归英雄传》为依托,考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及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清朝初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3.C分析:“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了明清两朝在处理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方式的不同。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明代以防为主,清代以德服人,但也不缺少武力。清朝实行的民族政策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其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明修长城清修庙”其中“清修庙”隐含着清朝统治者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C项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是“清修庙”隐含的意思,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明修长城清修庙”为依托,考查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4.D分析: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但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这时出现了外国对中国的不断入侵,如荷兰侵略台湾,倭寇侵略东南沿海等,同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中国逐渐出现了危机。因此学生学习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D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是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学习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研究性学习主题为切入点,考查明清时期阶段特征。对阶段特征的总结和掌握有助于同学们把握历史发展的脉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5.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击溃噶尔丹叛军、金瓶掣签制度的设立都有利于清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识记。6.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据“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丝织业的快速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7.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的统治,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额尔德尼,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措施的识记。8.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康乾盛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康乾盛世的了解。9.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设置台湾府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沿海海防。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设置台湾府的了解。10.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尼布楚和雅克萨建立了殖民据点。康熙帝决定以武力反抗沙俄入侵者。1685——1687年,清军两次大规模围攻雅克萨城,最终取得胜利。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克萨之战的了解。11.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历史功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率领军队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郑成功历史功绩的了解。12.(1)D(2)B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并在中国的尼布楚和雅克萨建立了殖民据点。清军两次大规模围攻雅克萨城。在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支持下,击毙侵略军头目,获得胜利。故选择D。(2)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5一1687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沙俄入侵者。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克萨之战的了解。13.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太祖巩固统治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朱’姓开国皇帝是指明太祖。明太祖罢丞相,设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又命锦衣卫监察百姓言行,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明成祖命人编修《永乐大典》,所以③不符合题意;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国务,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所以⑤符合题意;明成祖令东厂审讯官员,所以⑥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巩固统治措施的识记。14.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改土归流制度开始大规模推行,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且改土归流与西藏无关,所以⑤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识记。15.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中国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故选择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概况的识记。16.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建立的识记。17.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和产量已超过前代;当地的民间私营制瓷业规模远超官营,占据了主导地位;当地人烟稠密,有数万人从事各种生产、买卖和运输等行业,经济繁荣,所以①②④符合要求。材料中没有体现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十分先进,工序复杂,所以③不符合要求。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18.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有茶叶、生丝、土布、瓷器。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大宗商品的识记。二、材料分析题19.(1)防御(2)清;A:改土归流,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B:1684年,设置台湾府,加强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我国东南海防。(3)维护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与内地交流,奠定今天多民族国家疆域图。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民族政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明朝时期的疆域图,明朝对北方的游牧民族采取的是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2)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巩固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指清朝的疆域图。A地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B地是我国的台湾地区,清朝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加强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我国东南海防。(3)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巩固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为巩固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与内地交流,奠定了今天多民族国家疆域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巩固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和影响的识记。20.(1)册封班禅和达赖;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2)设置台湾府;平定准葛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西南地区进行“改土归流”。(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皇帝通过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统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清政府采取了册封班禅和达赖、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这些措施,密切西藏与内地的联系(2)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还采取一下措施:设置台湾府;平定准葛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西南地区进行“改土归流”。(3)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为抵御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皇帝通过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识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