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 训练--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 训练--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二课 辛亥革命
第2节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
一、判断并改错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标志着清朝覆亡。
2.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是保路运动兴起。
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中国进入了中华民国时期。
5.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浙江由奉系军阀所控制。
二、选择题
2019年12月,武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作为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必将赢得这场攻坚战的胜利!据此回答1-2题。
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座英雄城市见证的事件(
 )
①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②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③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辛亥革命爆发后,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之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右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
 )
A.a省
B.b省
C.c省
D.d省
3.右图是某史书第十二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
A.走向共和
B.军阀割据
C.君主立宪
D.国家统一
4.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
 )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6.某学者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下列选项最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科学
D.三民主义
7.右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8.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
(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9.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作者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
 )
篡夺革命果实
B.镇压二次革命
C.出卖了维新派
D.公然复辟帝制
10.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中国进入
(
 )
A.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B.中华民国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中华帝国时期
11.1914年,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趁机提出“二十一条”,企图侵占山东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
A.日本
B.美国
C.俄国
D.奥匈帝国
12.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右图记录了北洋政府的历史活动。从图中我们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①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 ②帝国主义列强支持袁世凯 ③封建制度宣告结束 ④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
④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非选择题
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就没有命了。”——摘自陈天华《警世钟》(1903年)
(1)以陈天华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什么在当时发出了这样的呐喊?请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加以说明。(4分)
(2)请列举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的史实两例。(2分)
材料二:
(
《中华民国礼制》摘录
(1912年8月17日)
第一条 
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第二条 
庆典、祀典、婚礼、丧礼、聘问

用脱帽三鞠躬礼。
第三条 
公宴、公礼及寻常庆吊、交际宴会

用脱帽一鞠躬礼。
第四条 
寻常相见

用脱帽礼。
…………
第六条 
女子用礼

适用第二、第三条之规定

但不脱帽。寻常相见

用一鞠躬礼。
第七条 
本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摘录
(1912年3月11日)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
章 
人民
…………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
)
(3)文件反映出革命党人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主张。请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两个文件所反映出的革命党人的相关进步主张。(4分)
2.(8分)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如何理解洋务运动只“剪断了一些枝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6分)
史料二: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2)综合以上内容,指出我们在运用史料评价历史事件时应注意的事项。(2分)
3.(12分)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辛亥革命”章节时找到以下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中的辛亥革命
(1)由图1可知,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局面?当时浙江处于哪个军阀的势力范围?(3分)
(2)“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根据图2、图3的信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材料二:调查报告中的辛亥革命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以下是历史学习小组成员的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呢?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甲、乙两同学的说法?丙同学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5分)
参考答案
第2节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
一、判断并改错
1.错。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覆亡。
2.错。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错。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的标志是武昌起义。
4.错。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5.错。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浙江由皖系军阀所控制。
二、选择题
1.B 2.A 3.A 4.B 5.B 6.D 7.B 8.A 9.D
10.A 11.A 12.A 13.C
三、非选择题
1.(1)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分)政治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腐朽不堪。经济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进一步控制中国。(2分)
(2)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1分)武昌起义。(1分)(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3)从中可以看出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崇尚民主共和,反对封建专制;移风易俗,追求男女平等、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等级思想。
2.(1)因为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2分)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
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
(2)要搜集和运用不同的史料进行有理有据地评价;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1)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军阀割据混战。(1分) 当时浙江处于皖系军阀的势力范围。(2分)
(2)“胜利”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社会习俗的改变。(2分)“失败”是指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整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分)
(3)甲同学的说法表明辛亥革命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乙同学的说法说明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旧文化旧道德的毒害没有彻底涤荡,传统仍有很大影响。(2分) “没那么简单”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并呈、多元发展之中。(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