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计划课题《起点和终点》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材分析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学情分析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教学目标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教学策略情景教学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想二次备课一、游戏导入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二、问题聚焦1.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2.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三、活动探索:纸蛙跳远比赛1.体验纸蛙跳远。(1)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2)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3)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1)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2)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3.纸蛙跳远比赛。(1)发材料。(2)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3)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4)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四、研讨1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2.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3.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五、贴纸带与展示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的飞机飞得远。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游戏。1.举手回答问题。2.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1.(1)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2)思考问题。要求完成。(2)全班要统一标准。分小组活动。自己练习。4.(1)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2)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1.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2.思考,举手回答问题。3.倾听。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想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想二次备课板书设计起点和终点起点——————终点对齐确定教学反思课堂效果挺好,气氛活跃,小组合作差一些,今后要加强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