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苏教版)第一单元走近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材简析:本课首先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和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其次通过科学实验:滚小球,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和观察,以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到一种做科学家的满足感,同时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最后简要地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练习,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感到“科学”与“提问题”紧密相连。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学习探究大树是怎么长高的,闪电是怎么发生的,地球里面有什么,有没有外星人等活动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方法。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滚小球实验与科学家进行实验探究的相似之处,初步认识科学是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经过多次实验和验证,发现小球滚得远的秘密,激励学生树立做科学家的信心,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教学难点:找出小球高度与滚动距离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具:视频资料、PPT课件。学具:教师自制教具——带有凹槽的小滑梯,毛巾、直尺等(四人一组,共5组)。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播放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二)(板书“科学”)1、当你看到“科学”这二个字时,你都想到了什么?你认为科学是什么呢?2、学生汇报。【评析】导入是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也是关键。播放视频,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开始。本课采取了用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便于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具体形象的认知。(一)、图片里的科学。1、谈话: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的一组图片,这些科学家在工作,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2、学生简单的读拼音,说出科学家的工作。(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1、讲述:那么在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科学?谁能举例说一说?2、学生汇报。(三)、实验中的科学。1、谈话:刚才我们说到的都是生活、学习中的科学。那么在我们做实验时,如何学习科学呢?2、学生回答。3、学生实验。(1)、谈话:大家看书上第三页的实验,你能模仿做吗?(2)、学生动手实验,并进行记录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播放伽利略在斜面上滚过小球的课件(4)提问:通过滚小球的实验,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5)、学生提出关于“滚小球”的问题。(6)、教师板书、合并相同的问题。(7)、师生研讨选择确定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展开进一步活动。【评析】这几个环节将“科学是和科学家有关的大事情”拉近到“科学是也与自己有关的小事情”。自己动手动脑,也可以研究科学。教师和学生一起体验滚小球活动。滚小球不是目的,滚小球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和问题意识。进行滚小球活动时,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这时只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助手。(8)、“滚小球”活动的提高与延伸。a、提问:“怎样把滚小球实验玩出新的花样?”如将两个带有凹槽的小滑梯对接,研究小球高度与爬升的距离的关系。我这里有一些材料,用这些材料你们能玩出哪些新花样,想玩出什么新花样呢?b、学生汇报后进行活动。【评析】此活动既是滚小球实验的延伸,又是一次更具挑战性的“动手做”活动。利用新的活动,学生们开动脑筋,产生创新的思维,再一次的提高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并且加深了对“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理解。(四)、滚小球实验的汇报与评析。1、谈话:现在请一个小组同学给大家演示他们是如何做滚小球实验的。2、学生实验、汇报。3、全班同学讨论、补充。【评析】有趣的滚小球实验虽然结束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活动梳理出来,真正领悟到“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三、总结与拓展。1、?谈话: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滚小球实验的这个过程看是游戏,其实和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是一样的。研究科学,首先就要学会提出问题。比如大树是怎么长高的,闪电是怎么发生的。2、你有什么问题吗?你最想知道什么?3、谈话:科学家在提出问题后,往往会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4.师生共同讨论、交流。5、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小科学家了,因为你们已经能像科学家那样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了。还有很多问题现在也没有完全找到答案,比如地球里面有什么?有没有外星人?这些都等待大家去研究。四、作业布置:回家将课堂上的实验做给家长看,给家长解释什么是科学。板书设计:1、小小科学家 张贴各种和科学有关、内容丰富的图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