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自由平等的追求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自由平等的追求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2课时 自由平等的追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平等意识和珍视自由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的理念。
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意识以及与不平等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追求自由平等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追求自由平等的主要措施。
难点:追求自由平等的主要措施。
教学方法:前置探究、自主探究,小组活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导入
《社会契约论》——卢梭
“如果我们探讨,应该成为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目标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我们便会发现它可以归结为两大目标:即自由与平等。自由,是因为一切个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国家共同体中同样大的一部分力量;平等,是因为没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问:何为自由?何为平等?
提示:自由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驶的各项权利。
平等在法律意义上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讲授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
如何珍视自由
践行平等要求我们怎么做
特权的含义与表现
追求特权的后果
抵制不平等行为的原因和做法
经验分享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候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
知识链接:义务教育法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第四十条 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学生
提示:田某对自由的认识是错误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人们做任何事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受教育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珍惜权利。避免从不良行为发展成违法犯罪。
探究活动:“微博骂人”事件p104
唐某在微博上发表一首七律,网友关某读后提出意见,称唐某的七律“格律不对”,招致唐某不满。唐某回帖辱骂关某,并虚构了关某行为不节俭的诸多事例……
请同学们评论唐某的言行。如果你是关某,面对此事你会怎么做?
学生:
提示:(1)无论谁在网络上发言都必须遵守法律,一旦越过法律的界限,都要受到惩处。
(2)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教师:我们一起来归纳如何珍视自由
学生: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探究与分享p105
“你是只给我发新军装,还是给陕甘宁边区所有的同志都发?”“现在还不到发军装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问:陈云的言行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
学生: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活动:生活情景再现
小组讨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就业歧视问题。
各小组分享
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懂得,践行平等要求我们怎么做了吗?
学生:
提示:①践行平等,就是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②践行平等,就是要平等的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③践行平等,就是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④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⑤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认识特权
请各小组探索特权的含义和表现、以及追求特权的后果
要求:小组讨论并分享,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补充。
提示:(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3)追求特权的后果: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阅读感悟p104 全国首例“乙肝歧视”案
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我们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教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着不平等现象,我们要抵制不平等,那抵制不平等行为的原因和做法是什么呢?
学生:
提示:(1)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做法: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珍视自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要依法行使权利;知道了如何践行平等,要反对特权,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让我们在生活中一起来珍视自由,践行平等。
板书设计:问题提纲式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