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空气和氧气 一、内容概述 第二单元的空气和氧气,了解了空气的成分,掌握混合物、纯净物等有关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也进行了深入的掌握,了解关于空气污染及污染防治的知识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示意图(体积分数)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1、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同时容器内压强减小,可以通过容器内水面的上升高度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药品不能选用炭、硫、铁等物质。因为炭、硫燃烧后有气体生成,容器内压强变化不大,烧杯中的水不能进入;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②红磷要足量,避免容器内有氧气剩余。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避免因装置气密性不严进入空气而影响测定结果。 (二)混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混合物中各纯净物保持着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但氮气或氧气仍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三)纯净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都是纯净物。 洁净的物质不等于纯净物,如净化后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洁净的空气也是混合物,它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 (四)氮气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氮气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是一种常用的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入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显示超导性能。 (五)稀有气 稀有气体是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这几种气体的总称,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性质很不活泼,曾叫做惰性气体。 由于稀有气体的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由于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还可用于激光技术等。 (六)保护空气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和形成酸雨等。 1、污染物 排放到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2、污染防治的方法 加强环保意识,使用低污染、节能型燃料替代强污染材料,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3、环境污染 ①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等。 ②酸雨导致土壤、河流的酸性增强,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③臭氧层被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使人易患皮肤癌,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有氟利昂、 CCI4等。 ④焚烧垃圾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所以对假冒香烟、光盘子等进行辗碎后再加利用的绿色销毁方式。 ⑤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塑料袋、方便饭盒的随意丢弃。 (七)化学常识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例如,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熔点和沸点都很低。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此性质只有在氢气燃烧这一化学反应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是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则是可以被感知和能测量的物理量。 3、化学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的物质的变化则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例如,木柴的燃烧、钢铁生锈都生成了新物质,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并不是变化的本质。 4、物理变化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液态水受热气化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例如,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化学变化,电灯通电发光时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又有联系,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不要把化学变化的现象当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2)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物质的变化,无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均指一个动态的过程,而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特有的属性。 5、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略大,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6、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常温下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燃烧,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物质与氧气反应现象的比较见下表。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光”、“焰”、“雾”和“烟”的用法 固体物质燃烧时发光,如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气体物质燃烧产生火焰,如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如氯化氢气体在空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而产生酸雾;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气体中产生烟,如五氧化二磷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白烟。 (二)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性质决定了氧气的用途,氧气的重要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氧气还可以用于气焊、气割、作液氧炸药、火箭推动剂等。 做铁丝或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铁丝要光亮,因为铁丝表面通常有一层铁锈,不利于燃烧。 2、铁丝绕成螺旋状,这样可以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有利于铁丝在燃烧时温度集中,使反应顺利进行。 3、铁丝的一端系上一根火柴,这样会给铁丝预热,便于铁丝燃烧。 4、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这样可避免火柴消耗氧气而影响实验结果。 5、要预先在集气瓶的底部放少量的水或细沙,以防生成的融熔物炸裂集气瓶的底部。 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助燃性和能供给呼吸实际上也是氧气的氧化性;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具有可燃性。 (三)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形如A+B→C。 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____________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2.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_____________,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______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___,氧气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_____。 3.纯净物由_____________物质组成,混合_____________物由物质组成。 4.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都是空气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总称为稀有气体。它们一般_____________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人们利用这种性质,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常把它们用作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在_____________中有特殊的应用。 6.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液态氧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 7.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能与许多物质起反应。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是常用的_____________。氧气能支持燃烧,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_____________。 8.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是物质跟___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不仅仅是跟氧气。 9.(1)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蜡烛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焚烧落叶 B.增加绿地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2.你能通过哪些现象说明空气的存在? 3.实验装置如图2-5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只气球。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5 4.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_________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_________而变质。 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仪器装入包装袋,抽出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来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验证:可能是N2,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5.为了保护空气,某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变为氮气,从而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6.家庭养鱼用的鱼缸内,常放入一种送气装置,使用时会连续不断地冒出气泡,请你分析这套装置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氧气具有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7.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中考模拟】 1、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是() A.SO2、CO2 B.CO2、CO、SO2 C.CO、CO2 D.CO、SO2 2、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焚烧垃圾产生的气 C.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D.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4、有两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多种方法可将它们区别开来。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 示例: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瓶口下,复燃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将燃着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又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 6、新电灯泡的玻璃柱上涂有一点暗红色物质,以除去灯泡内残留的氧,该物质应该选用() A.氧化亚铜 B.红磷 C.氧化铁 D.铜粉 7、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辩论中,该小组为正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D.地球人口增多其呼吸和使用的燃料越来越多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0、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 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参考答案: 空气和氧气答案 【基础巩固】 1、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史和空气的基本组成常识。 答案:氮气 氧气 氧气 氮气 2、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适合预习后进行自我测试。 答案:混合物 体积分数 占78% 占21% 占0.94% 占0.03%占0.03% 3、思路解析:考查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 答案:一种 多种 4、思路解析: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灰尘等颗粒状物质。 答案:有害气体 烟尘 5、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惰性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答案:氦 氖 氩 氪 氙 不与 保护气 不同颜色的光 灯具制造业 6、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 答案:无 没有 略大 不易 淡蓝色 7、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氧气的基本化学性质:可以支持燃烧。 答案:比较活泼 氧化性 氧化剂 复燃 8、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是氧气或含氧化合物。 答案:另一种物质 氧 9、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铝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放出大量的热。玻璃容器容易炸裂,必须垫上一层水和细沙;考查氧气的制备和蜡烛燃烧等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答案:(1)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炸裂集气瓶 (2)①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石蜡水+二氧化碳 【能力提升】 1、思路解析:这是一道有关空气污染的考题。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加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少用煤作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汽车改用清洁燃料,可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烟污染空气。 答案:A 2、思路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旨在通过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和化学课堂了解的有关知识进行解答。 答案:风吹草动、扇扇子感到有凉风、空瓶子投入水中产生气泡等都可以作为答案 3、思路解析:该装置原理与教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原理相似。白磷受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一旦达到其着火点后,便可自燃,耗掉装置中的氧气,体系压强便低于大气压强,于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甲瓶中的气球便自动膨大。 答案:乙瓶内白磷自燃;产生白烟,冷却后瓶壁上有白色固体出现;甲瓶中气球自动膨大 白磷受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一旦达到其着火点后,便可自燃,耗掉装置中的氧气,体系压强便低于大气压强,于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甲瓶中的气球便自动膨大 4、思路解析:这是一道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题目。考查的是食品的防腐问题。(1)是采用真空包装,使微生物不能繁殖,使食品缺少氧气而不能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2)是采用充气包装,充入的气体必须无毒、不与食品发生反应,且易得、廉价的气体,N2是最好的选择,氧气、氮气都是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答案:氧 氧化 (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火焰熄灭,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①CO2 ②N2和CO2 5、答案:B 6、答案:向鱼缸内送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供给呼吸 7答案:氧气 硫磺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中考模拟】 1、答案:D 解析: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另外还含有少量硫等杂质。煤不完全燃烧,除产生CO2、SO2等气体外,还产生一定量的CO。SO2、CO是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若选B,则是错解题意,CO2过量排放虽对空气质量有影响,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 2、答案:D 解析:污染空气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NO2、SO2等)和可吸入颗粒,产生原因是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排放及含硫煤、垃圾等物质的燃烧。而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可参与大气循环,并不污染空气。 3、答案:D 解析: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4、答案:方法 1:分别放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浑浊产生的是CO2,无明显现象的是O2。 方法 2:用细线系小动物投入瓶中,窒息而死的是CO2,安然无恙的是O2。 解析:氧气的特性是能供人和动物的呼吸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CO2不能供人和动物的呼吸,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答案:(1)红磷继续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物理性质:无色、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氮气不与红磷反应(或氮气不支持燃烧) 解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而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学生利用其性质分析问题的能力。新制灯炮中的保护气一般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混合气体,但也有可能含有少量氧气。为了防止残留氧气与钨丝反应,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新制灯泡常在玻璃柱上涂一点暗红色物质红磷,原因是红磷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和氧气反应,且产生的少量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对灯泡的透明度没有明显的影响。本题的干扰答案为D,不选铜作除氧物质的原因,一是铜和氧气反应需较高温度;二是生成的黑色氧化铜粉末散落影响灯泡的美观和透明度。 7、答案:C解析:将空气中的氧气是否会减少耗尽以辩论的形式命题,新颖、独特,重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及探究问题的能力。题目所给的A、B、D论点都与空气氧气的减少有关,故应属正方论据。解题时可用排除法将正方论点确定,剩下的为反方论点。 8答案:C 解析:若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空气,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大气污染。 9答案:BD解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雾;铁丝在空气中不会剧烈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A、C正确。 10答案:D解析:红磷燃烧产生的是白烟;火焰熄灭立即打开弹簧夹会使进入集气瓶的水量偏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