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2.5物质的转化 一、考点分析 考点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 S+O2SO2 C+O2CO2 注意: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H2CO3===H2O+CO2↑ (3)规律: 考点二、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如:S+FeFeS 3Fe+2O2Fe3O4.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Ca(OH)2、Na2O+H2O===2NaOH 考点三、金属的冶炼 金属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1)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应该注意几个做法:①先通入氢气,再给氧化铜加热。用氢气赶走试管内的空气,防止空气和氢气的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爆炸。②反应结束后,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的铜,此时应该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反应生成的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 (2)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C+O2CO2 C+CO22CO Fe2O3+3CO2Fe+3CO 考点四、还原反应 (1)还原反应:碳、氢气等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得到金属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作还原反应。碳、氢气和一氧化碳能从氧化铜、氧化铁中夺取氧的性质叫作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叫作还原剂。 (2)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是常用的还原剂。 考点五、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规律 考点六、常见的物质鉴别方法 (1)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方法。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用pH试纸可区别有明显酸碱性差异的物质;用加水使其溶解的方法可检验有较明显溶解性差异的物质。 (2)特征现象法 ①借助待鉴别物质中的特殊颜色,如含Cu2+的水溶液显蓝色, 含Fe2+的水溶液显浅绿色, 含Fe3+的水溶液显浅黄色,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等。 ②特殊离子的鉴别:如氯离子,可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硫酸根离子,可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二、热点题型详解 题型一、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CuO+H2Cu+H2O中,作还原剂的是(??? ) A.?CuO?????????????????????????????????????B.?H2????????????????????????????????????????C.?Cu?????????????????????????????????????D.?H2O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有红色的铜生成 B.?试管口有水生成 C.?有铜和水生成 D.?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毛对妈妈说:“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1)小毛认为的“铁”,是指________(选填“铁元素”或“铁单质”)。 (2)通过 可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________性。 题型二、金属的冶炼 .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金属冶炼的是( ) A.?电解氧化铝??????B.?铁在氧气中燃烧????? ?C.?金属氧化物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D.?高温下CO还原CuO .炼铁的原料是( ) ①焦炭②生石灰③石灰石④空气⑤铁矿石⑥一氧化碳. A.?②④⑥?????????????????????????????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 ?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2)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玻璃管中的粉末?________?,试管里的澄淸石灰水?________?. (3)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4)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 (5)该实验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________?. 题型三、物质的转化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下列金属氧化物中能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是( ??) A.?Fe2O3??????????????????????????????????B.?CuO??????????????????????????????????C.?MnO2??????????????????????????????????D.?Na2O 三、巩固提升 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B.?B???????????????????????????????????????????C.?C???????????????????????????????????????????D.?D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B.?用燃烧的方法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无色且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 , , ???????????? ?B.?, , ?, C.? , , , ????????????????????????????? D.?, , ,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 A.?H2SO4、BaCl2、KNO3??????????????????????????????????????B.?CuSO4、H2SO4、Ca(NO3)2 C.?NaCl、KNO3、NaOH ???????????????????????????????????????D.?K2CO3、Ca(OH)2、NH4NO3 取少量碳酸饮料“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红后变紫???????????????B.?先变蓝后变紫????C.?先变无色后变红????????????D.?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CuO),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C)。在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正确的是( ) A.?蒸馏水???????????????????????????B.?稀硫酸??????????C.?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哪种金属氧化物溶于水不能得到相应的碱(??? ) A.?Na2O?????????????????????????????????????B.?CaO???????????????????????????????????C.?K2O???????????????????????????????????D.?CuO .?除去下到物质中的少量杂质,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NaNO3 Na2CO3 CaCl2 B ZnSO4 CuSO4 Zn粉 C CO2 CO O2 D CuO Cu H2SO4 A.?A???????????????????????????????????????????B.?B???????????????????????????????????????????C.?C???????????????????????????????????????????D.?D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 ) A.?CaO(CaCO3):稀盐酸???????????????????????????????????B.?NaOH溶液[Ca(OH)2溶液]:碳酸钠溶液 C.?Cu(Fe):硫酸铜溶液??????????????????????????????????????D.??CO(CO2):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 NO3﹣? Na+? Cl﹣???????????????????????????????????B.?CO32﹣?K+? Na+? SO42﹣ C.?Cu2+? OH﹣? Cl﹣? Ba2+?????????????????????????????????????D.??Ag+? NO3﹣?? Cl﹣? Na+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CO) ?点燃 ?B ?Fe(Cu) ?加硫酸铜溶液 ?C ?NaCl(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 ?D ?CaO(CaCO3) ?加水 A.?A???????????????????????????????????????????B.?B???????????????????????????????????????????C.?C???????????????????????????????????????????D.?D 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 已知:HCOOHCO↑+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 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 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 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如图是甲是初中化学炼铁的基本原理.乙是工业炼铁高炉的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由甲图加热装置可知炼铁需要高温 B.乙图中焦炭燃烧产生高温也可以反应产生一氧化碳 C.乙图中出铁口应该比出渣口高一些 D.甲图中b处在操作时应该接尾气处理装置 4、下列说法符合如图装置设计示意图的有(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氧化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根据稀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1)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________; (2)任写出一个氢氧化钠溶液与上述物质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极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图. (1)操作1:粉碎.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 (2)操作2:熔烧.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CuS和NaCl反应生成了CuCl2和Na2SO4 ,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3)操作3:________(填操作名称). (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2.5物质的转化 一、考点分析 考点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 S+O2SO2 C+O2CO2 注意: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H2CO3===H2O+CO2↑ (3)规律: 考点二、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如:S+FeFeS 3Fe+2O2Fe3O4.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碱。如:CaO+H2O===Ca(OH)2、Na2O+H2O===2NaOH 考点三、金属的冶炼 金属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1)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应该注意几个做法:①先通入氢气,再给氧化铜加热。用氢气赶走试管内的空气,防止空气和氢气的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爆炸。②反应结束后,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的铜,此时应该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反应生成的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 (2)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C+O2CO2 C+CO22CO Fe2O3+3CO2Fe+3CO 考点四、还原反应 (1)还原反应:碳、氢气等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得到金属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作还原反应。碳、氢气和一氧化碳能从氧化铜、氧化铁中夺取氧的性质叫作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叫作还原剂。 (2)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是常用的还原剂。 考点五、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规律 考点六、常见的物质鉴别方法 (1)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方法。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用pH试纸可区别有明显酸碱性差异的物质;用加水使其溶解的方法可检验有较明显溶解性差异的物质。 (2)特征现象法 ①借助待鉴别物质中的特殊颜色,如含Cu2+的水溶液显蓝色, 含Fe2+的水溶液显浅绿色, 含Fe3+的水溶液显浅黄色,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等。 ②特殊离子的鉴别:如氯离子,可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硫酸根离子,可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二、热点题型详解 题型一、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CuO+H2Cu+H2O中,作还原剂的是(??? ) A.?CuO?????????????????????????????????????B.?H2????????????????????????????????????????C.?Cu?????????????????????????????????????D.?H2O 【答案】 B 【解析】在反应CuO+H2Cu+H2O中,氢气和氧反应生成了水,发生了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故答案为:B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有红色的铜生成 B.?试管口有水生成 C.?有铜和水生成 D.?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答案】 D 【解析】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 ,可观察到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且有水珠生成; 故选D。 小毛对妈妈说:“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1)小毛认为的“铁”,是指________(选填“铁元素”或“铁单质”)。 (2)通过 可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________性。 【答案】 (1)铁单质(2)还原 【解析】(1)菠菜中的铁指的是铁元素,而小毛认为能被磁铁吸引的铁为铁单质;(2)一氧化碳将氧化铁还原成铁,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故答案为:(1)铁单质;(2)还原性。 题型二、金属的冶炼 .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金属冶炼的是( ) A.?电解氧化铝??????B.?铁在氧气中燃烧?????? C.?金属氧化物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D.?高温下CO还原CuO 【答案】 B 【解析】A、电解氧化铝:2Al2O34Al+3O2↑;B、铁在氧气中生成四氧化三铁,不符合金属冶炼的原理;C、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在高温条件下,把金属从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来;D、高温下CO夺走CuO中的O,生成Cu; 故选:B.. .炼铁的原料是( ) ①焦炭②生石灰③石灰石④空气⑤铁矿石⑥一氧化碳. A.?②④⑥?????????????????????????????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焦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同时由于铁矿石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需要用到石灰石将其除去.故选D ?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2)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玻璃管中的粉末?________?,试管里的澄淸石灰水?________?. (3)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4)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 (5)该实验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铁架台;导管(2)玻璃管中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试管里的澄淸石灰水变浑浊(3)Fe2O3+3CO2Fe+3CO2(4)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5)燃烧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仪器a是铁架台;仪器b是导管;(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玻璃管中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试管里的澄淸石灰水变浑浊;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4)CO具有可燃性,与玻璃管中的空气混合受热会发生爆炸,因此应先通CO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然后再点燃加热氧化铁的酒精灯; (5)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该实验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燃烧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1)铁架台;导管;(2)由红色逐渐变黑;变浑浊;(3)Fe2O3+3CO2Fe+3CO2;(4)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5)燃烧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4)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 题型三、物质的转化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 D 【解析】A、生成沉淀的反应较多,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是盐和盐的反应,因此不一定有碱的参与,故选项错误;B、盐酸能够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是酸和盐的反应,没有单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由一种单质和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和另外的物质,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反应物必须是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则生成的物质除了单质,另一种物质肯定是化合物,因此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下列金属氧化物中能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是( ??) A.?Fe2O3??????????????????????????????????B.?CuO??????????????????????????????????C.?MnO2??????????????????????????????????D.?Na2O 【答案】 D 【解析】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锰既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氧化钠可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钠; 故选D。 三、巩固提升 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B.?B???????????????????????????????????????????C.?C???????????????????????????????????????????D.?D 【答案】 A 【解析】A、浓硫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水分;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虽然能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但又引入了水蒸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先加足量水溶解,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K2SO4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B.?用燃烧的方法区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A 【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纤维,没有此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棉纤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取样品,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无色且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 , , ????????????????????????????????? B.?, , ?, C.? , , , ????????????????????????????? D.?, , , 【答案】 A 【解析】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蓝色,故选项错误;C、Fe3+、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 A.?H2SO4、BaCl2、KNO3??????????????????????????????????????B.?CuSO4、H2SO4、Ca(NO3)2 C.?NaCl、KNO3、NaOH ???????????????????????????????????????D.?K2CO3、Ca(OH)2、NH4NO3 【答案】 C 【解析】A、硫酸根离子离子和钡离子能够发生反应而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故错误;B、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而本题要求的是无色,故错误;C、各个物质的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反应生成水、气体、沉淀,所以可以共存,故正确;D、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发生反应而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共存,故错误; 故选C. 取少量碳酸饮料“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红后变紫???????????????B.?先变蓝后变紫????????????C.?先变无色后变红????????????D.?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答案】 A 【解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碳酸不稳定,加热又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石蕊由红变紫。 故答案为:A 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CuO),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C)。在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正确的是( ) A.?蒸馏水?????????????B.?稀硫酸?????????????????????????C.?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B 【解析】氧化铜为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碳与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碳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可以采用加酸的方法加以验证,分析选项,B为酸类物质。 故答案为:B 下列哪种金属氧化物溶于水不能得到相应的碱(??? ) A.?Na2O?????????????????????????????????????B.?CaO???????????????????????????????????C.?K2O???????????????????????????????????D.?CuO 【答案】 D 【解析】由于钾、钙、钠是很活泼的金属,它们的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铜不活泼,它的氧化物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 故答案为:D .?除去下到物质中的少量杂质,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NaNO3 Na2CO3 CaCl2 B ZnSO4 CuSO4 Zn粉 C CO2 CO O2 D CuO Cu H2SO4 A.?A???????????????????????????????????????????B.?B???????????????????????????????????????????C.?C???????????????????????????????????????????D.?D 【答案】 B 【解析】A、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B、Zn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故选:B.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 ) A.?CaO(CaCO3):稀盐酸???????????????????????????????????B.?NaOH溶液[Ca(OH)2溶液]:碳酸钠溶液 C.?Cu(Fe):硫酸铜溶液??????????????????????????????????????D.??CO(CO2):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A 【解析】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B、Ca(OH)2溶液能与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C、Fe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故选:A.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 NO3﹣? Na+? Cl﹣???????????????????????????????????B.?CO32﹣?K+? Na+? SO42﹣ C.?Cu2+? OH﹣? Cl﹣? Ba2+?????????????????????????????????????D.??Ag+? NO3﹣?? Cl﹣? Na+ 【答案】 A 【解析】解: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A、四种离子交换成分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所以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共存,故选项正确;B、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C、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D、银离子和氯离子会结合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CO) ?点燃 ?B ?Fe(Cu) ?加硫酸铜溶液 ?C ?NaCl(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 ?D ?CaO(CaCO3) ?加水 A.?A???????????????????????????????????????????B.?B???????????????????????????????????????????C.?C???????????????????????????????????????????D.?D 【答案】 C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Fe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 已知:HCOOHCO↑+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 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 【解析】解:A、操作时,先滴加HCOOH,生成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乙处酒精灯,以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B、装置丙能防止丁装置的石灰水进入乙装置,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装置丁可检验CO2;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又可以将瓶中的石灰水排出,可收集CO,故选项说法正确。D、HCOOHCO↑+H2O中,浓硫酸作催化剂,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催化效果减弱,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 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解析】解: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作还原剂,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红色逐渐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如图是甲是初中化学炼铁的基本原理.乙是工业炼铁高炉的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由甲图加热装置可知炼铁需要高温 B.乙图中焦炭燃烧产生高温也可以反应产生一氧化碳 C.乙图中出铁口应该比出渣口高一些 D.甲图中b处在操作时应该接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解A.炼铁是在高温下进行的,所以用酒精喷灯加热,故正确;B.焦炭由上方投入,与下面进入的热空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故正确;C.因为生铁密度大于炉渣密度,所以乙图中出铁口低于炉渣出口,故错误;D.甲装置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需要加以回收处理,故正确。 故选:C 4、下列说法符合如图装置设计示意图的有(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氧化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解:由题目中的图形可知: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铁说明了一氧化碳有还原性;一氧化碳尾气点燃,说明可燃烧;一氧化碳氧化后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为二氧化碳;尾气点燃可以防止污染空气。由以上分析可知: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氧化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故选:D 根据稀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 (1)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________; (2)任写出一个氢氧化钠溶液与上述物质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 (1)蓝色(2)2NaOH+H2SO4=Na2SO4+2H2O 【解析】(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故答案为:(1)蓝色;(2)2NaOH+H2SO4=Na2SO4+2H2O。 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极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图. (1)操作1:粉碎.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 (2)操作2:熔烧.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CuS和NaCl反应生成了CuCl2和Na2SO4 ,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3)操作3:________(填操作名称). (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 【答案】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CuS+2NaCl+2O2CuCl2+Na2SO4;过滤;氯化钠 【解析】(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2)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CuS和NaCl反应生成了CuCl2和Na2SO4 , 化学方程式为:CuS+2NaCl+2O2CuCl2+Na2SO4;(3)操作3是过滤,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溶液分离;(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 故填: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CuS+2NaCl+2O2CuCl2+Na2SO4;过滤;氯化钠.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