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酸碱性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暑假班教学案(机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 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酸碱性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暑假班教学案(机构)

资源简介

108839001066800000九年级化学暑假班(教师版)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16
课型
同步
课题
溶液的配制,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溶液的配制(仪器、步骤、误差分析)
2.溶液的稀释和增浓(操作、注意点、计算)
3.溶液的酸碱性(生活中常见的溶液、pH、pH试纸的使用方法、酸碱指示剂)
4.常见的酸和碱(物质及其用途、酸与酸性碱与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的计算
2.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1
知识温习
15mins
2
每识每课
5mins
3
新知精讲
30mins
4
课堂小憩
5mins
5
典例解析
40mins
6
师生总结
10mins
1336040135255溶液的配制和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配制和溶液的酸碱性
-231140417195知识温习
知识温习
1. 回忆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100% 或 c%=×100% 或 c%=×100%
2. 回忆粗盐的提纯的步骤?
回忆粗盐纯度测定的步骤?
【答案】溶解、过滤、蒸发。 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称量、计算。
43529255276854.(金山·一模)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100g水。
②t1℃时,将2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将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至t2℃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t3℃时b点表示溶液处于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将该溶液从状态b改变到状态a有多种途径。试设计并简述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的一个实验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40 ②不饱和 ③不变 ④不饱和,加溶质
514350080181455.(青浦·一模)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式A______B。(填写“>”、“<”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式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式A____________B。
【答案】(1)B (2)= (3)< (4)>
-180340178435每识每课
每识每课
让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溶液
下面几种植物,需要在最适宜的酸碱性条件下,才能硕果累累。
人体各部分中存在溶液,也需要在一定的酸碱性条件下才能正常工作。
体液
胃(HCl)
尿液
唾液
胆液
血液
pH
0.8~1.5
5.0~7.4
6.5~7.5
6.8~7.4
7.35~7.45
酸碱性
64135-132080新知精讲
新知精讲
溶液酸碱性
1.什么是酸碱性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表现出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表现出碱性。
胃酸过多,会吐酸水,需弱碱性物质治疗,如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或者氢氧化铝Al(OH)3等。
问:正常的雨水呈什么性,为什么?
【答案】酸性。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形成碳酸、碳酸是酸,呈酸性。
2.什么是酸碱指示剂
能跟酸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类
酸性
中性
碱性
紫色石蕊试液
酚酞
pH试纸
中性条件下石蕊试液是不是无色的?____________
pH越小酸性越_________,pH越大碱性越_________。
pH试纸读数精确到_________,天平是_________g,量筒是_________mL。
【答案】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红,紫,蓝; 无,无,红, <7;等于7;>7
不是无色的
强,强 整数 0.1 0.1
3.如何使用酸碱指示剂
使用pH试纸时,一定备有比色卡,操作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不能将pH试纸湿润后再沾待测液。(但如果仅仅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则没有关系) (2)pH试纸测出的酸、碱性的强弱只能粗略的定性。
想一想:为什么pH试纸不能被润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者玻璃片上,用洁净且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后沾在pH试纸上,再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就可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程度。
玻璃棒,表面皿(玻璃片) 蘸取液体
待测液被试纸上水稀释,测定的pH就不是原来的值了。
常见的酸和碱
1.常见的酸
酸的溶液一定是酸性(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酚酞试液不变色,pH<7)。
酸是一类化合物,酸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常见的酸有:

化学式
酸根
碳酸
H2CO3
CO3
硫酸
H2SO4
SO4
硝酸
HNO3
NO3
乙酸(醋酸)
CH3COOH
CH3COO(乙酸根)
盐酸
HCl
Cl(盐酸根)
2.常见的碱
碱的溶液一定是碱性(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酚酞试液变红,pH>7)。
碱也是一类化合物,碱绝大数都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常见的碱有:

化学式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价
氢氧化钠
NaOH
Na +1
氢氧化钙
Ca(OH)2
Ca +2
氢氧化铜
Cu(OH)2
Cu +2
氢氧化铁
Fe(OH)3
Fe +3
3.酸和碱的用途
(1)治疗胃酸过多,需弱碱性物质治疗,如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等。
(2)中和酸性土壤:_________________等。
4.酸与酸性、碱与碱性的关系
酸表示的是一类化合物,而酸性表示的是一种性质,酸都具有酸性,但具有酸性的不一定是酸。
碱也是一类化合物,而碱性是一种性质,碱都具有碱性,具有碱性的不一定是碱。
酸性物质
NH4Cl
CuSO4
FeCl3
所有酸
碱性物质
NaCO3
NaHCO3
Na2CO3.10H2O
所有碱
注意:小苏打(NaHCO3)、纯碱(Na2CO3)不是碱但呈碱性。
【答案】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氢氧化铝(Al(OH)3) 熟石灰、生石灰
【练一练】
【例1】根据酸的定义,下列物质显酸性但不是酸的是 ( )
A.HCN B.NH4Cl C.HCl D.H2CO3
【难度】★
【答案】B
【例2】填空:
试液
现象
盐酸
氯化铵
蒸馏水
氢氧化钠
碳酸钠
酚酞试液的颜色
紫色石蕊试液
pH
判断酸碱性
【难度】★
【答案】
试液
现象
盐酸
氯化铵
蒸馏水
氢氧化钠
碳酸钠
酚酞试液的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红色
红色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
红色
紫色
蓝色
蓝色
pH
<7
<7
=7
>7
>7
判断酸碱性
酸性
酸性
碱性
碱性
碱性
三、一定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为例。
1.溶液配制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具体步骤
(1)计算: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和溶剂的体积(注意计算过程的规范书写)。
①计算所需溶质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__ ②计算溶剂水的体积__________
(2)称量: ①用__________称量氯化钠的质量
②用__________量取水的体积
③选择量筒要适宜。(注意:基本操作正确,,量筒的仰视、俯视引起误差)
(3)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放入__________中,再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中,然后用__________
不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4)装瓶保存: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__________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注意:注明药品的
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然后放入试剂柜中
4.用到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稀释溶液配制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2.溶质的质量百分数(c%)=×100%
3.(1)计算:50g;450ml (2)称量: 托盘天平(和药匙) ②量筒(和胶头滴管) (3)溶解:烧杯,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4)细口瓶
4.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5.计算-量取—稀释(溶解)—装瓶贴标签
6.误差分析
①称量固体溶质质量偏少,会使得最后配制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②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会使得最后配制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③所用固体溶质不纯、不干燥或已潮解,会使得最后配制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④称量时“左码右物”并使用游码,会使得最后配制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读数时俯视液面,会使得最后配制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⑥烧杯内有残留的水,会使得最后配制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答案】偏小,偏大,偏小,偏小,偏大,偏小
【练一练】
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 g·cm-3的浓盐酸,配制5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稀 盐酸。
①计算 :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体积以及所需水的质量、体积。
②量取 :用合适的量筒量取两种液体的体积。
用_______ mL的量筒量取_______mL 37%的浓盐酸,
用_______ mL的量筒量取_______ mL水。
③溶解 :将两种液体混合均匀,即得要求的溶液。
将量取的浓盐酸和水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所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④装瓶保存 :在试剂瓶的标签上写明药品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37%x=50 g×5% x=6.76 g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50 g-6.75 g=43.25 g
浓盐酸的体积为6.76 g÷1.18 g·cm-3≈5.7 mL
水的体积为43.25 g÷1 g·cm-3=43.25 mL≈43.3 mL
(2)10;5.7; 50;43.3
-176530175895课堂小憩
课堂小憩
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300多年前的一天清晨,波义耳正准备到实验室去做实验,一位花木工为他送来一篮非常鲜美的紫罗兰,喜爱鲜花的波义耳随手取下一朵带进了实验室。
当他从大瓶里倾倒出盐酸时,看到淡黄色液体冒着白雾,还有少许酸沫飞溅到鲜花上。他想“真可惜,盐酸弄到鲜花上了”。在洗掉花上的酸沫时发现紫罗兰颜色变红了,当时波义耳感到既新奇又兴奋,他认为,可能是盐酸使紫罗兰颜色变红色,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他把那篮鲜花全部拿到实验室,取了当时已知的几种酸的稀溶液,把紫罗兰花瓣分别放入这些稀酸中,结果紫罗兰都变为红色。由此他推断,不仅盐酸,而且其它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变为红色。
他还采集了药草、牵牛花,苔藓、月季花、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泡出了多种颜色的不同浸液,有些浸液遇酸变色,有些浸液遇碱变色,不过有趣的是,他从石蕊苔藓中提取的紫色浸液,酸能使它变红色,碱能使它变蓝色,这就是最早的石蕊试液,波义耳把它称作指示剂。为使用方便,波义耳用一些浸液把纸浸透、烘干制成纸片,使用时只要将小纸片放入被检测的溶液,纸片上就会发生颜色变化,从而显示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今天,我们使用的石蕊、酚酞试纸、pH试纸,就是根据波义耳的发现原理研制而成的。
-5524552705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知识点1:溶液的酸碱性
【例1】①下列液体的pH>7的是 ( )
A.人体血液 B.蔗糖溶液 C.橙汁 D.胃酸
②往pH等于2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 ( )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法确定
③要确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 )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D.蓝色石蕊试纸
【难度】★
【答案】A、B、C
变式1:人体中一些体液的pH都处在一定的范围内,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胃液0.8~1.5 B.唾液6.5~7.5
C.尿液5.0~7.0 D.血液7.35~7.45
【难度】★
【答案】A
变式2:括号内是相应物质的近似pH,其中一定呈碱性的是 ( )
A. 饮用水(6.5~7.5) B.番茄汁(4.0~4.4)
C.柠檬汁(2.0~3.0) D.肥皂液(9.5~10.5)
【难度】★
【答案】D
【例2】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液逐一检验,现象如下: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
玫瑰
粉色
粉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色
橙色
绿色
请回答:(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为3.0~4.0。将大红花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橘汁中,呈现的颜色应为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万寿菊 ;橙色
变式1:小王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这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探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取下列蔬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溶液 汁液
蒸馏水
稀酸溶液
稀碱溶液
紫卷心菜
蓝紫色
红色
绿色
牵牛花
紫色
红色
蓝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紫心地瓜
紫色
红色
绿色
香菜
绿色
黄色
黄绿色
[得出结论]最不适宜做酸碱指示剂的汁液是____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小王试用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洗手液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蓝色,该洗手液呈____________性(选填“酸”或“碱”或“中”)
[反思与评价]小王发现,上述汁液无法准确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告诉他,在实验室要较为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探究生活中有哪些蔬菜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胡萝卜,因为胡萝卜遇到酸和碱时颜色都是橙色,无法区别; 碱;pH试纸
变式2:在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步骤,概括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分别取10%的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各2ml在试管中,滴入紫色甘蓝汁液。紫色甘蓝汁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如下。
试液
现象
蒸馏水(中性)
盐酸(酸性)
澄清石灰水(碱性)
紫色甘蓝汁液的颜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实验二:用紫色甘蓝汁液探究盐溶液是否呈中性
实验步骤:分别取碳酸钠、氯化钠、氯化铵三种盐溶液各2ml在试管中,滴入紫色甘蓝汁液。颜色变化记录如下。(请你完成分析并得出结论)
盐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氯化铵溶液
现象
紫色变绿色
紫色
紫色变红色
分析
碱性
中性
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用酚酞试液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步骤:把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a、b、c三种溶液中,实验现象及结论记录如下。
溶液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酚酞试液的颜色
红色
无色
无色
结论
碱性
中性
中性
你认为上述结论____________(填“是”或“否”)都正确,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实验一:探究紫色甘蓝汁液作为酸碱指示剂时的变色情况
实验二:酸性;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也有可能呈酸性或者碱性。
实验三:否;使无色酚酞不变色的可能是中性溶液,也有可能是酸性溶液
【方法提炼】
牢记溶液的pH1-14是什么意思,明确指示剂在不同pH范围下的颜色问题。
知识点2:溶液的配制
【例3】某兴趣小组先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的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
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8g,水100g
C.粗盐溶解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
【难度】★★
【答案】D
变式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需用到的是( )
209550212090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⑥ C.③②⑥⑦ D.③⑤⑥⑦
【难度】★★
【答案】C
变式2:实验室要配制100g12%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实验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和滴管
D.配制溶液时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难度】★★
【答案】D
变式3: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配制l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所需的水质量为____________g;
(2)将烧杯放入电子天平上称量时,先要进行____________操作,此时电子天平显示数据为____________。再将氢氧化钠固体慢慢放入烧杯内,直到电子天平显示出____________g数据为止。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____(填“10”“100”或“250”)ml
【难度】★★
【答案】(1)90 (2)去皮 0 10 100
【方法提炼】
溶液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一定要用小烧杯,不能用称量纸。
先计算,再进行称或量,注意相关的误差分析。
知识点3: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例4】将1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缓缓倒入100mL水中,搅拌均匀,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难度】★★
【答案】0.98×(100×1.84)
= 100×1.84+100×1
= 63.5%
变式1:若将Wg10%的氯化钾溶液变为20%,问:
(1)需要再溶解多少克氯化钾?
(2)或者需要蒸发多少克水?
(3)或者需要加入多少克25%的氯化钾溶液?
【难度】★★
【答案】0.125w;0.5w;2w
变式2: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使反应容易进行,硫酸本身并不被分解。现用45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产生0.5mol氢气。计算:
① 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② 电解后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难度】★★★
【答案】电解的水的质量为9g;电解后的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变式3:汽车、电动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 若要配置2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__________mL,加水__________kg。(精确到0.01 kg)
【难度】★★★
【答案】3.1mL;加水14.29kg
【方法提炼】
溶液的稀释: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即浓溶液中溶质质量 = 稀溶液中溶质质量
加水的质量 = 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
但是增浓加溶质的方法不能用。
-24130129540师生总结
师生总结
会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会使用pH试纸,会简单的探究题
会溶液配制的操作,误差分析
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会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会使用pH试纸,会简单的探究题
会溶液配制的操作,误差分析
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