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4587001059180000九年级化学暑假班(教师版)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13 课型 同步 课题 溶液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的定义、组成 2、会区别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三大分散体系 3、了解溶解的热效应 4、掌握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5、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两者之间的转化 6、了解稀溶液和浓溶液的概念 教学重点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换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1 知识温习 10mins 2 每识每课 5mins 3 新知精讲 50mins 4 课堂小憩 5mins 5 典例解析 40mins 6 师生总结 20mins 1545590125730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液的基本概念 -31115133350知识温习 知识温习 在自来水净化过程中,明矾作用是_____________;液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活性炭作用是_____________; 电解水实验负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用电解水的方法,还能什么方法来验证水的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三大特性分别是什么?能否各举出一种运用? 举出一种食品干燥剂的例子。___________ 汽油中是否添加了水可以用什么检验?实验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水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絮凝剂(聚凝剂)、沉降作用。 消毒杀菌。 吸附 2. 通电后,在电极上有气泡产生,稍过一段时间后,玻璃管的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并且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约正极气体体积的两倍。 3. 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有无色小液珠产生。 4. 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玻璃管的尖口处,发现该气体能使木条燃烧的更旺,则正极产生了氧气。 5. 用氢气的燃烧实验,然后检验其生成燃烧产物只有水 6. 分散性,反膨胀性,比热大。 可以溶解一些物质; 因为水在4℃是密度最大,而0℃是密度最小;冰能浮在水面上,起到了水体保温的作用, 工厂可用冷水降温,然后用生成的热水去预热反应物,从而节约成本和能源 7. 生石灰 8. 硫酸铜粉末,白色粉末变蓝。 9. 酸性,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该气体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碳酸。 1016035560每识每课 每识每课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着,但海水是又苦又咸的,这是何缘故呢?这是由于海洋中含有大量的盐类,主要为NaCl,此外还有MgCl2、MgSO4等,致使海水既咸又苦,不能直接饮用。海水里溶解了许多物质,所以它是混合物;它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溶液。下面是广告时间: 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溶液。 -2540163195新知精讲 新知精讲 一、溶液的概念 1.什么是溶液,如何形成的。 我们发现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就消失了,我们说得到了蔗糖溶液。倒出一部分糖水,剩下的糖水与原来相比,甜度是一样的,说明溶液是_______的;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蔗糖与水不会分离,说明溶液是_________的。 定义:一种或多种物质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 ①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密度、浓度等) ②稳定性:只要温度不变、水份不蒸发,溶剂与溶质不会分离。 ③混合物 【答案】均一 稳定 均一、透明、稳定的混合物 【思考】 (1)溶液是不是一定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态一定都是溶液吗? 【答案】1. 不一定,如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铁溶液(黄色),氯化亚铁、 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 2. 不一定,如水或酒精是纯净物。 【练习】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 ( ) A.酒精、二氧化碳 B.稀硫酸、液氧 C.汽水、干冰 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 【答案】C 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食盐 B.黄酒 C.白糖? D.橄榄油 【答案】D 有一瓶硝酸钾溶液,取出底层溶液的一部分,测得密度为a g/cm3,如果取上层溶液的一部分,测得其密度为b g/cm3,则a与b的关系是 ( ) A.a > b B.a < b C.a = b D.a ≤ b 【答案】C 2.溶液由什么组成的 溶液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_________。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__。 a.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溶剂:水、酒精,汽油,苯,二硫化碳、CCl4。 【答案】溶质; 溶剂;溶质;溶剂 ; 气、液、固 ;二氧化碳,氧气,酒精,液溴;酒精,汽油,苯,二硫化碳、 【思考1】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不是只有水能做溶剂呢? 【答案】不是。 【思考2】汽油能溶解油脂,所以如果衣服沾上了油可以用汽油洗去,那么汽油和油脂哪种是溶剂,哪种是溶质?碘酒的溶剂是什么? 【答案】汽油溶剂,油脂是溶质。酒精。 【思考3】你能总结出区别溶质和溶剂的方法吗? 【答案】1)气体、固体和液体互溶:气体、固体是溶质。 2)液和液互溶:一般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液体和水任意比溶解,一般认为水是溶剂,另外一种液体是溶质。 3)与水发生反应的一般将反应后的物质当成溶质。 4)未指明溶剂的溶液,通常溶剂是水。 【思考4】溶液是如何命名的? 【答案】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汽油溶液 简称:若溶剂为水,可直接读(溶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特例: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酸 【练习】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硝酸银溶液_______________; 将胆矾加入水中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_; 生石灰放入水中,静置取上层清夜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氯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生理盐水_______________; 75%的消毒酒精_______________;98%的浓硫酸_______________; 【答案】Ca(OH)2 ;AgNO3;CuSO4 Ca(OH)2 Na2CO3 BaCl2 NaCl C2H6O H2SO4 引入:将足量的食盐加入到少量的水中,发现食盐不能溶解了,那么那部分不能溶解的食盐还是不是溶质。整个体系还属不属于溶液。 老师:该体系已经不够均一了,不属于溶液,未溶解的食盐不是溶质,但是溶解掉的食盐属于上层清夜的溶质。那么这个烧杯里面的混合物其实属于悬浊液。 3.分散体系 分散体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浊液: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a.__________和水形成的混合物,静置后沉降 ,叫做__________。如黄泥水。 b.__________和水形成的混合物,静置后分层 ,叫做__________。如油水混合。 【答案】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 固体小颗粒 悬浊液 液体小颗粒 乳浊液 【练习】用“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填空 医用的消毒酒精_______;生理盐水________________;泥浆水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澄清石灰乳______________;碳酸钙放入水中_________; 菜油放入水中_________;高锰酸钾放入水中________;硫酸铜放入水中_________; 粉笔灰放入水中_______;面粉放入水中_______________。 【答案】溶液;溶液;悬浊液; 溶液;悬浊液;悬浊液; 乳浊液;溶液;溶液; 悬浊液;悬浊液 4.*溶解的热效应(作为拓展)老师看着删除。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放出,比如将固体的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放出大量的热。 放热:氧化钙,浓硫酸,氢氧化钠等溶于水。 吸热:NH4NO3(读法) 【练习】如右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的倒入试管中,不能观察到492442512700气球变大的一组物质是 ( ) A.氯化钠和水 B.铁粉和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C.生石灰和水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 A 二、物质的溶解性 1.定义: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溶解性。 2.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分类 一般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四个量度。 (0.01、1、10,是20℃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物质的克数。) 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探究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将食盐和消石灰加入到5ml水中,搅拌至不再溶解。 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食盐的溶解的多。 说明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性情况不同。 即: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___有关。 图二:将食用油加入到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搅拌至不再溶解。 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食用油在汽油中溶解比水中大。 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___有关。 图三: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_____________有关。 打开一瓶啤酒,有大量气泡涌出,把打开的啤酒放入热水中还有大量的泡沫冒出来,说明气体物质的溶解性和_____________有关,并且压强越__________、温度越______,气体的溶解性越小。 【答案】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温度、压强;压强越小;温度越高 【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内因: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性质 外因: 固体-----_________ 气体-----_________ 【答案】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温度、压强; 【思考】 ①有些中药常用白酒浸泡制成药酒,为什么? ②沾了油漆的手为什么常用酒精、汽油、香蕉水(香蕉水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才能洗干净? 【答案】中药里面的成分更易溶于酒精;油漆在水中的溶解没有在有机溶剂中溶解的多。 引入:一位小朋友喜欢喝甜茶,他向一杯开水中加糖,搅拌。再加糖,再搅拌。再加糖,再搅拌……他会发现什么呢?在一定量的水里能无限溶解氯化钠、硝酸钾吗?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定义:在____________下,一定_______里还可以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 _______,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 【思考】 ①有同学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你的看法如何? ②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答案】 一定温度;溶剂;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不是,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②充分溶解后,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溶解后,有剩余溶质析出的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I . 分类方式不同: ①根据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是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② 按照溶质溶解情况分类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Ⅱ.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图说明。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物质的溶解性能力有关。如硝酸钾、氯化铵等在水中溶解性很 强,它们的溶液很浓时完全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相反的,氢氧化钙、碳酸镁在水中溶解性 很弱,即使是饱和溶液,也是很稀的溶液。 Ⅲ. 但我们可以这样说:同种溶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练一练】试判断: 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 ⑵饱和溶液是浓溶液。 ( ) ⑶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 ⑷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如果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 ) ⑸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 ) ⑹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无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⑺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 ) ⑻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饱和溶液。 ( ) 【答案】×××√ ××××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 强调特例: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练一练】某溶液将达到饱和,要使其转变成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 A.倒出部分溶液 B.增加溶质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难度】★★ 【答案】B -11938058420课堂小憩 课堂小憩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有一个民间故事说,海水之所以总是咸的,是因为在海底有一个神仙,它有一盘磨盐的磨子在不停地转动,所以海水一直是咸的。海水是盐的“故乡”,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其中百分之90左右是氯化钠,也就是食盐。另外还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镁及含钾、碘、钠、溴等各种元素的其他盐。氯化镁是点豆腐用的卤水的主要成分,味道是苦的,因此,含盐类比重很大的海水喝起来就又咸又苦了。 如果把海水中的盐全部提取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陆地的高度可以增加153米;假如把世界海洋的水都蒸发干了,海底就会积上60米厚的盐层。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元素,其中许多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但海水中各种物质浓度太高,远远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如果大量饮用,会导致某些元素过量进入人体,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人体脱水,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如果喝了海水,可以采取大量饮用淡水的办法补救。大量淡水可以稀释人体摄入过多的矿物质和元素,将其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海为什么是蓝的 从前有一个爱海的人,每天跑到海边去看海,可是海对他还是很冷淡。这个人就对海说,我这样对你,每天来看你,可是你对我总是平平淡淡,难道你不能把你的激情展现给我吗?让你的爱来的更猛烈一些。海听了他的话就问他,你能接受我翻江倒海的爱吗?他回答说:可以,让你的爱来的更猛烈些吧!海被他的话语而感动.顷刻间巨浪翻滚,狂风大做巨浪一波接一波向岸边而来,他从没有见过海这样,当浪快到他的身旁的时候,他转身就跑,这时的海很伤心。 经过这次以后,海不敢轻易的把爱给予别人。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又有一个爱海的人,他不但每天来看海,还把自己的家搬到的海边,要以海为伴,终生守护在海的身边。海终于被他的举动感化,并把温馨的爱和猛烈的爱都给了他,他没有跑,就这样他们结合了。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他就有些厌烦了,总觉得海给予他的不是风平浪静,就是波涛翻滚。觉得海再也不能给予他别的什么爱了,就这样他也悄悄的离开了海。 海十分伤心,这些都被蓝天看在了眼里。他对海说:请你不要伤心难过了,其实他们都不懂你。他们看到的只是你的表面,其实海底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那里有五色的鱼儿,丰富的矿藏,美丽的珊瑚。这些才是你为他们准备的,可惜他们不懂。蓝天说:只有我知道这些。 后来蓝天就和大海相爱了。大海和蓝天相爱后,可是因为他们相距遥远,加上世俗的偏见,他们始终不能牵手,天各一方,彼此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思念更加的浓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复一日,当思念难以忍受的时候,蓝天就以泪洗面,蓝天的泪水滴落到了海的心里,不知道留了多少泪水,把整个海水染成了蓝色,那都是蓝天的泪水呀,所以海天一色。 -5524552705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知识点1:分散体系 题型一:溶液的判断 【例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果汁 B.冰水 C.食盐水 D.豆浆 【难度】★ 【答案】C 变式1:物质分散到足量的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碳酸钠 B.硫酸铜 C.活性炭 D.二氧化锰 【难度】★ 【答案】A 变式2: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不可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 B.食盐 C.蔗糖 D.酒精 【难度】★ 【答案】A 题型二:溶质、溶剂相关知识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 A.生石灰、石灰水 B.酒精、碘酒 C.氯化氢、盐酸 D.胆矾、硫酸铜溶液 【难度】★ 【答案】C 变式1: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溶解在10mL水中,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 A.食盐质量+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B.食盐体积+水的体积=溶液的体积 C.溶质质量+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D.食盐密度+水的密度=溶液的密度 【难度】★★ 【答案】A 变式2:有关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有可能是纯净物 B.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将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C.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D.水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溶剂,因此任何溶液都是水作溶剂 【难度】★★ 【答案】C 变式3:室温时,将0.01 mol氧化钙加入1000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原温度,过滤(假设固体没有损失)、洗涤、烘干,滤渣的质量可能是( ) A.0.77 g B.0.74 g C.0.59 g D.0.56 g 【难度】★★★ 【答案】A 【能力要求】 会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知道溶液的特征;会判断溶液和溶质。 知识点2:饱和溶液 题型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例1】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有质量相同溶剂,向四个烧杯中加入某种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下图所示现象回答问题。 (1)___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___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_________中盛的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一定是盛有饱和溶液的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溶液是是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 【难度】★★ 【答案】AB;C;D;B 变式1: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难度】★★ 【答案】D 变式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稀溶液 B.浓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含有100g水的溶液 【难度】★ 【答案】C 题型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例2】在t℃时,要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⑴降低温度; ⑵升高温度;⑶增加溶质;⑷加水。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⑴⑶ B. ⑵⑷ C.只有⑶ D.只有⑷ 【难度】★★★ 【答案】C 变式1:现有一杯2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能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即溶液的浓度)的操作是( ) A.恒温蒸发水 B.降温 C.升温 D.加入硝酸钾 【难度】★★ 【答案】B 变式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将5克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C.将一定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难度】★★ 【答案】D 题型三:几个复杂问题 2571756273800【例3】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晶体,同时不断搅拌。则正确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m与所得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a%的图象是 ( ) 【难度】★★ 【答案】B 总结:可以给学生练习向饱和的或接近饱和的溶液进行加水,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条件下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溶度等变化情况练习。 变式1: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热饱和溶液,冷却析出晶体后,余下的溶液( ) A.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B.溶质中只含有氯化钠 C.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可能是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D.溶质中只含有硝酸钾 【难度】★★★ 【答案】C 变式2:t°C,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CaO,恢复到原来温度:溶质质量________、溶液质量_______、溶剂质量_______、溶质的浓度_______的变化(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难度】★★★ 【答案】减少,减少,减少,不变。 【方法提炼】 1.会判断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概念一定要注意:温度,一定溶剂,不能再溶解该溶质。 2.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注意条件的要求,如要求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不 变你的方案选择。 知识点3: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例1】下列与气体溶解度有关的是( ) ①温度 ②压强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质的质量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①④ 【难度】★★ 【答案】A 变式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是 ( ) A.打开汽水盖,有大量的气体冲出 B.烧开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 C.夏季养鱼塘中,要经常开启增氧设备 D.冰箱中制取的小冰块中常有小气泡 【难度】★★ 【答案】A 变式2:探究比较白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下列条件不必控制的是( ) A.温度相同 B.水的质量相同 C.颗粒的大小一致 D.都达到饱和状态 【难度】★★ 【答案】C -24130125095师生总结 师生总结 什么是溶液? 如何判断是溶剂? 什么是饱和溶液?如何判断饱和溶液? 饱和和不饱和如何转换?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气体的溶解性影响因素是什么? 什么是溶液? 如何判断是溶剂? 什么是饱和溶液?如何判断饱和溶液? 饱和和不饱和如何转换?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气体的溶解性影响因素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