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面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 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A.秦朝——公元221年——嬴政
B.唐朝——18年——李世民
C.明朝——1368年——朱元璋
D.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
2. 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的玉米. 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种植。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不会灭亡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由材料可以得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官府赋税苛重
B.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破产逃亡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的激化
3. 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鳌拜 D.康熙
4.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5. 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清朝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和强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其中清朝前期疆域南到(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南海 D.南海诸岛
6. 维护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统治者应该采取的重大治国策略之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应采取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  )
A.驻藏大臣 B.台湾府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7. 明朝时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引进南美洲作物新品种 ②丝织业. 制瓷业发达
③商品经济活跃 ④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⑤出现了著名的商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 清朝前期,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方面采取的措施中,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进种植技术
B.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 甘薯等高产作物
C.减少花卉. 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D.扩大棉花. 甘蔗. 烟草. 茶叶. 药材等的种植面积
9. 下面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该图反映出清朝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商业市镇兴盛
10. 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
11.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A.赞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精神
B.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C.展示封建社会必然衰亡的命运
D.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12.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13.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 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 扩大六部权力 B. 改革丞相制度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加强君主专制
14. 清朝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忽见风吹书页翻动, 猛然来了诗兴,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结果后来被官府捉拿斩首。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的(  )
A. 闭关锁国政策 B. 大兴文字狱
C. 设军机处 D. 建立中央册封制度?
15. 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仍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  )
A.重农抑商 B.君主专制
C.闭关锁国 D.对外开放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统一王朝。《明朝那些事儿》--网络上连载的明朝历史故事,掀起了明朝热。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2006年3月在天涯社区首次发表,2009年3月连载完毕,边写作边集结成书出版发行,一共7本。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上面所示两位人物谁是明朝的建立者?填出番号(图一或图二)和姓名
(2)明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专制统治?任意写出2点即可
(3)概述明朝时,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写出两点即可?
(4)通过对明朝历史的学习,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明朝最突出的时代特色是什么呢?
17. 据历史学家研究,清初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全球第一,农业. 工商业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5493576
1685年 6078430
1724年 6837914
1766年 7414495
材料二 清代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更加繁荣,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更为突出。清代出现了不少财力雄厚的富商,如山西的票号,两淮的盐商,广东的行商和各地的粮商. 布商等……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鸦片战争之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在中国占着主要地位。
材料三 下图为《盛世滋生图》(局部)。
(1)材料一中,从1661—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有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清朝前期工商业繁荣的大城市。
(3)明朝鼎盛时期,我国大约有多少人口?乾隆末年全国有多少人口?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人口快速增长的看法。
1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君主集权的强化】
材料一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1)“军机大臣”是从哪个皇帝开始设置的?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设立“军机处”的影响。
【文化领域的专制】
材料二 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材料三 19世纪初清政府放宽文网后,许多知识分子仍心有余悸,如龚自珍所说的那样:“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3)材料二. 三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4)该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大清国门的紧闭】
材料四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毫无认识,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洋货物以通有无,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5)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结合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因。
(6)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对外政策由汉. 唐的对外开放到清朝的闭关锁国,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DBCD 6-10CDCDB 11-15DDDBC
二. 非选择题
16. (1)图三,朱元璋
(2)A. 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 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C. 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
D. 采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任意两点即可)
(3)A. 修建的明长城,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
B. 明朝开始营建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C. 《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为世界医药学作出重大贡献;
D. 《天工开物》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任意两点即可)
(4)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
17. (1)变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高产作物的推广,人民辛勤劳作,社会安定等。
(2)北京. 广州。(符合史实即可)
(3)1亿多。3亿。
(4)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垦荒造田,使许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会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
18. (1)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2)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为了从思想上控制人民,维护集权统治。
(4)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 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闭关锁国政策。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6)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认识: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国家才有富强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