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朱元璋出身低微,但他依靠个人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 B.朱元璋在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后才建立了明朝 C.朱元璋设锦衣卫. 实行八股取士,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其统治 D.建文帝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其懦弱迂腐. 胸无韬略造成的 2.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行动是( ) A. 陕北起义震惊全国 B. 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 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D. 共进北京推翻明朝 3. 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是在( ) A. 16世纪40年代 B. 16世纪60年代 C. 17世纪40年代 D. 17世纪60年代 4. 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 A. 抗元的决心 B. 抗倭的决心 C. 抗清的决心 D. 收复台湾的决心 5. “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的这首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 A.郑和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6.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措施中,属于清朝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的有( ) ①册封达赖. 班禅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④设立伊犁将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歌曲《奔赴索马里》中唱道:“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重任在肩,祖国会看到我凯旋。”郑和7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今天的( )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美洲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④ 8. 清朝前期,为恢复被战乱破坏的经济,清朝统治者除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外,还疏浚了两条泛滥成灾的大河( ) ①长江 ②黄河 ③淮河 ④珠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 下面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10. 昆曲是一门盛行于士大夫阶层的高雅艺术,曲腔哀婉,文字洗练,意境幽深。乾隆年间,形成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但乾隆嘉庆年间昆曲日趋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脱离广大民众和社会现实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 11. 史载:从洪武十八年( 1385年 ),皇帝八天共批阅奏章1660份,处理国事3391件。皇帝自己也感叹:“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废除宰相制 B.八股取士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三省六部 12. 明朝读书人为实现“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梦想。他们应该( ) A.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B.学会吟诗作词 C.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D.曲谱剧本信手拈来 13. 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在家生闷气,监视他的人认为有可能是对皇上不满,就偷偷地把他生气的样子画了下来,交给了朱元璋。监视国子监祭酒宋讷的人应该隶属(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按察司 D.锦衣卫 14. 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曲意为满族人野蛮,缺乏文明而惨遭杀害;有一个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被理解为雍正无头而丧命。这些事件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重视文化的发展 D.惩治贪官污吏 15.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古代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政治制度的改革】 材料一 仔细想来,两千年间,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加强皇权专制为宗旨,结果就是使专制越来越深刻……皇帝的“猜防”越甚,专制心思也就向着强化专制的方向自然而然地用力。 (1)总结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各一点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示内容 【萌芽出现】 材料二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3)材料二中“工匠”与常主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政策解读】 材料三:“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 瓷器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4)材料三体现了乾隆帝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束缚下,他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的变化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1)据表回答,从1661年到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2)图一反映了当时手工工场的什么特点? (3)图二反映的是哪一行业的繁荣?说说这一时期该行业的两大著名商帮。 (4)请为上述材料归纳一个恰当的主题。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曲脸谱 材料二 人们这样评价昆曲:“乾隆嘉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 材料三 (1)昆曲何时成为一种全国性剧种?结合材料一的昆曲脸谱,说说昆曲有何特点。 (2)材料二是人们对昆曲发展历程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无戏无曲”指的是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的国粹,它是什么?形成于何时?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CBB 6-10BACDA 11-15AADAD 二. 非选择题 16. (1)明朝:废除丞相设六部;设立锦衣卫;八股取士等 清朝: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各一点即可) (2)A玉米 B. 马铃薯 C. 苏州 D. 南京 (3)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狂妄自大,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锁国;对外国侵略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最终导致中国在世界上落伍。 17.(1)变化: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因素:清政府重视农业,鼓励垦荒;清朝前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广大人民的辛勤劳作。 (2)特点:规模大. 分工细。 (3)商业。晋商. 徽商。 (4)主题:清朝经济的发展。 18.(1)明朝万历末期。特点: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2)指昆曲衰落。原因:昆曲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 (3)京剧。清朝道光年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