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757年之后,广州成为清朝惟一对洋商开放的口岸。1846年,“各国运往内地的通商货物,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导致这一变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 19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是由鸦片走私引起的,被称为“鸦片战争”。该战争使(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之一的马首铜像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2019年11月由港澳爱国人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马首铜像流失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4. 下列选项与“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冲击,几千年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的战争有关的是( ) A.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5. 慈溪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恶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里“红头军”指的是( ) A. 太平军 B. 湘军 C. 淮军 D. 新军 6. 东沟海战天如黑,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烧贼”,下列选项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下图是一幅《时局图》,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局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一种局面是在哪次侵华战争后出现的(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9.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10. 19世纪80年代,中国的福建. 广东. 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11. 如图所示机构的建立是在( ) ?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12. ?有人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部悲喜剧。”围绕以上主题,如果你要探究这段历史,下列途径正确的选择包括 ( ) ①阅读张謇传记??? ?②网上搜集资料??? ? ③调查百年国货品牌???? ④翻阅《申报》影印材料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3. 甲午战争后,面对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 A.发动了虎门销烟 B.掀起了洋务运动 C.进行了黄海海战 D.发起了维新变法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 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现民主共和 D.挽救民族危亡 15. 下图是现在我国一些名牌大学的校徽。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是( ) A?????????????????? B???????????????? C??????????????? ? D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 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 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二 圆明园由圆明. 长春. 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升腾的浓烟弥漫北京城上空,遮天蔽日,久久不散。 材料三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禁烟活动成为西方国家挑起哪一战争的直接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列强的什么本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沙俄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个条约。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一共割占我国多少领土? (4)近代中国,领土主权屡遭破坏的根源在哪里?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4年,曾国藩见洋枪队在苏南打得太平天国丢盔弃甲,见识了西洋枪炮的厉害,他决定兴建现代军械厂。于是,委托容闳去美国买新式机器,办起了一个军械厂。同时,李鸿章买了一家钢铁厂,两个项目一合并,在1865年建立起了江南制造总局。该局设有翻译馆,翻译了数学. 化学. 机械等几乎所有近代科学知识。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江南制造总局发展也日益艰难。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的江南制造总局发展成为今天的江南造船厂。20世纪60年代,它建造成功了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现在它是中国船舶制造的重点企业,为中国发展经济. 增强国防力量正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摘编自《上海的工业之路通向何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南制造总局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江南造船厂发展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因素。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0年12月,曾国藩上奏折说,目前借外国的力量助剿. 运粮,可以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的技艺,可以造船制炮,还可以收到永久的利益。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灭太平军,这是第一要务。 材料二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李鸿章对自己办洋务的一番感叹。 请回答: (1)以上两组材料反映了中国当时哪个派别的思想?他们在何时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根本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一说说,这一派别的口号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在运动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各写出他们为此创办的一个企业的名称。 (3)从材料二看,当时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成功(或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运动。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CBAA 6-10CCDBB 11-15AABDA 二. 非选择题 16.(1)鸦片战争。 (2)野蛮. 凶残. 贪婪的本质。 (3)条约:《瑷珲条约》。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4)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17.(1)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思想的影响;西方技术的传入,特别是对武器的认识;曾国藩. 李鸿章的办厂努力。 (2)国家获得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稳定的建设环境,经济基础和生产能力提高;科技进步与人才的积累;企业管理制度和水平的提高等。 (3)国家独立. 科技发展. 经济基础. 管理水平. 和平环境. 劳动者素质等。 18. (1)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通过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自强;求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答对其中之一即可)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答对其中之一即可)。 (3)没有;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4)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