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封建社会的发展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他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一位领袖 B. 他吸收读书人充当谋事 C. 它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D. 1421 年建立明朝 2.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材料中的“闯王”指的是(??) A.陈胜 B.岳飞 C.文天祥 D.李自成 3. 女真族是今天满族的前身,清军入关前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有(??) ①大夏 ②后金 ③清 ④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 留下“封侯非我意,单元海波平”诗句,并平定东南沿海倭患的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戚继光 5.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各朝代疆域图中均在地图右下角进行标识。以下有关该地区的地图,属于清朝前期的是(??) 6. 如果你是《康熙大帝》的编剧,请把下列与康熙帝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写进剧本,你会选(??) ①册封五世班禅 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③雅克萨反击战 ④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 明清时期(1840年前),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 八股取士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 郑和下西洋 D. “闭关锁国”. 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 8. 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 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 ????? ④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9. 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 A.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 B.兴修水利,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C.形成了一些商业资本雄厚的商帮 D.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10. 下列内容不属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 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 11. 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12. 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13.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 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 速. 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15.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明末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B ?明朝修筑故宫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C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材料二 苏州城里有几千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每座桥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被“行头”。机工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他们一天没活干,就得挨饿,过着“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贫困生活。 请回答: (1)“机户”指的是什么?“机工”指的是什么? (2)“机户”与“机工”是一种什么关系? (3)“机户”和“机工”的关系是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4)“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说明了什么?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 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开始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等 材料二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发展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进士科 唐朝 进士. 明经最重要;②______________. 武举开始;重诗赋 宋朝 重③________________;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朝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案文体是④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中国科举制?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清《海防纂要》 材料三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 珠海. 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开放了广州. 上海. 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 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材料二漫画反映了清朝前期制定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推行怎样的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DDBDC 6-10DBCDD 11-15BBBBD 二. 非选择题 16. (1)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2)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3)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机工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17. (1)①隋炀帝,②殿试,③重文轻武,④八股文。 (2)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 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 (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但科举制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18. (1)相同作用:加强了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闭关锁国。 影响: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的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对外开放(或改革开放,或开放)。 (4)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或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固步自封. 闭关锁国,必须融入世界当中。)(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