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有这样一种观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 ) A.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B.欧洲共同体成立 C.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D.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2. 二战后初期,为了“帮助那些破败不堪的国家”,并为美国商品提供“所需市场和推行其意识形态”,美国( ) A.提出创建联合国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建立亚太经合组织 3. 《北大西洋公约》称:“各缔约国……决心保障各国人民之自由,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护和平与安全。”事实上北约成立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B.促进区域安全与幸福 C.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推动西欧走向联合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如下图),一步步走向分裂。导致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雅尔塔会议 B.柏林危机 C.美苏冷战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5. 下图是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图中第③阶段发展水准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得到了欧洲的大量经济援助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D.利用了高新技术成果 6.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材料中的“联盟”指的是( ) A.三国同盟 B.国际联盟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D.欧洲联盟 7.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说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大力开发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这反映了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特别重视( ) A.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大力发展教育 C.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D.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8. 二战后,西欧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发展经济。主要有( ) ①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②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③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 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在短短的一年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 A. 苏联解体 B. 东欧剧变 C. 欧洲结盟 D. 中东战乱 1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社会主义应不断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D.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12. 他被称为“上帝给南非的礼物”和“南非给世界的礼物”,1991年竞选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终结了种族隔离制度。他是( ) A.纳赛尔 B.卡斯特罗 C.玻利瓦尔 D.曼德拉 13. 二次大战以后,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摆脱了殖民枷锁,取得独立。其中领导印度. 埃及和古巴人民获得民族解放的领导人分别是( ) A.尼赫鲁. 纳赛尔. 卡斯特罗 B.尼赫鲁. 卡斯特罗. 纳赛尔 C.苏加诺. 纳赛尔. 卡斯特罗 D.尼赫鲁. 卡斯特罗. 苏加诺 14. 马克·吐温说:“印度,你只要见一眼就永远也忘不了,因为它同世界其它地方都不一样。”当今印度“同世界其它地方都不一样”表现在( ) ①宗教单一 ②科技人才众多 ③计算机和软件研究成就斐然 ④人口数量位列世界第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下列说法不符合巴以地区局势的 是( ) A.宗教信仰不同是双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B.双方不断争斗,陷入“以暴制暴”的怪圈 C.大国插手有助于消除双方矛盾? D.该地区和平进程曲折反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法国)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到19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的利益才是永久的。 ——帕默斯顿勋爵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西欧“东山再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17.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时间 军费投入(亿美元) 1978 101 2001 461 2005 469 2013 522 图二 日本军费开支表 (1)结合图一,请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2)仔细观察图二数据的变化,说出你所得到的信息。 (3)综合以上图片,说说你的内心感受。 1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方矗立着一个巨大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震惊,更有深深的思考。 回顾——改革轨道的偏离 伊万诺夫是沙皇时代的一个年轻人,现在是百岁老人。1991年苏联解体,伊万诺夫老人扔掉手中的报纸,喃喃道:“改革把苏联搞‘乱’了;改革把苏联搞‘垮’了,苏联巨人倒下了。” 辩论——聚焦“八一九事件”在讨论“八一九事件”的影响时,女生和男生产生了分歧。 沉思——苏联解体的启示 ?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具震撼力的事件之一。苏联解体是一面镜子,为我们观察国际关系走势,思考国家发展道路和人类社会历史演进,提供了一个不寻常的视角。 (1)老人喃喃的话语反映了苏联历史上二个人物的改革。他们分别是:50年代的________、80年代的__________。 (2) 你赞成男生女生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3) 历史属于过去,我们必须展望未来,从苏联解体的教训中我们思考着,前进着,这一环节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请留下我们从苏联解体的历史剧变中所吸取的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ACA 6-10DBABB 11-15BDADC 二、非选择题 16. (1)①美国的援助②利用高素质的劳动力③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成立了欧洲共同体;西欧各国努力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17. (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美国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持;引进最新科技成就;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发展科技和教育。 (2)近年来日本军费支出不断增加。 (3)感受:我们要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日本对自己侵略历史的否认和近年来不断高涨的军费开支已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18. (1)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 (2)男生说得有道理。“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其只是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3)要始终坚持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维护社会的安定;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