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单选题
1.“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
A.?土地改革?????????????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上述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赞颂的是(???

A.?袁隆平????????????????????????????????B.?屠呦呦????????????????????????????????C.?王进喜????????????????????????????????D.?钱学森
3.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豆《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车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这一“巨大的技术革命”具体是指(???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D.?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4.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其反映的主题是(???

A.?巩固新生政权???????????B.?社会主义建设初期???????????C.?“一五”计划成就???????????D.?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如图是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丙到丁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B.?党和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C.?掀起了“大跃进”运动???????????????????????????????????????D.?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楷模的解放军好战士是(???

A.?雷锋?????????????????????????????????B.?邱少云?????????????????????????????????C.?黄继光?????????????????????????????????D.?王进喜
8.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记载: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A.?使我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B.?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C.?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D.?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9.“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奶奶说:‘很久以前,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A.?“一五”计划期间??????????????????????????????????????????????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以他的名字名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他就是(???

A.?邱少云?????????????????????????????????B.?雷锋?????????????????????????????????C.?王进喜?????????????????????????????????D.?焦裕禄
11.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开展土地革命?????????????????????????????????????????????????????B.?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加紧进行民主法制建设???????????????????????????????????????D.?建立乡镇企业
12.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发生在这一年的有(???

①第一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
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③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④中国重返联合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13.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进行的正确的分析,提出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是(
???)
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4.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1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
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完成
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16.下图中的庆祝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胜利时???????????B.?开国大典中???????????C.?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D.?中葡澳门交接仪式上
17.一五计划从1951年就开始编制,前后共修改五次,考虑我国当时实际情况,将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由20%下调到14%至15%,这既符合实际,又留有余地。这说明(???

A.?“一五计划”主要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一五计划”照搬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
C.?“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向工业化迈进
D.?“一五计划”是根据当时国情进行编制
18.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A.????????????????????????????????????????????????B.?
C.??????????????????????????????????????????D.?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1)材料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
(2)图一和图二的做法在所有制方面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属于我国哪一期间的成就?该成就的取得与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
材料二: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我不能放弃祖国。
——钱学森
(1)材料一中“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指的是什么?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这“两弹”指什么?“一星”又指什么?
(2)钱学森对祖国作出了什么贡献?美国海军部长认为“钱学森能抵得上五个师”,怎样理解他的话?
(3)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A项土地改革是材料表述的事件,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2.
D
分析:据“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及所学知识可知,上述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赞颂的是钱学森。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D项钱学森是题干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赞颂的人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钱学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B
分析:根据题干时间是1970年4月28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中与该时间点符合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项符合题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1964年10月16日,A项不符合题意;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的时间是1999年,C项不符合题意;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的时间是1955年11月,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时间。
4.
B
分析:据图片信息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题干中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公私合营”“中共八大召开”
属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的重要成果。
A项巩固新生政权和“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公私合营”“中共八大召开”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是题干图片反映的主题,符合题意;
C项“一五”计划成就和
“公私合营”“中共八大召开”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公私合营”“中共八大召开”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初期取得的重大成就。需要准确识记新中国初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5.
D
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颁布的宪法才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
6.
B
分析:据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可知,其中,丙到丁段变化是在1960—1965年,导致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党和政府调整经济政策。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致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为此,1961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情况。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概括能力。
7.
A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来的解放军好战士是指雷锋。黄继光和邱少云是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不符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这个主题。王进喜是石油工人,不是解放军战士。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也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涌现的模范人物。
8.
D
分析:依据题干“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可知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是指1958年我国发动“大跃进”运动,“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结果造成1959—1961年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忽视了经济客观规律,造成了一些损失。
9.
B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之后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设成就:建立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因此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的准确把握。
10.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A项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时牺牲的,志愿军战士被喻为“最可爱的人”。C项王进喜被称为“铁人”D项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B雷锋被称为“党的好战士”。故ABD项与题干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学生可以按照不同时期给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整理,记住基础点即可。
11.
B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科学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集中力量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故B符合题意;
开展土地革命、加紧进行民主法制建设、建立乡镇企业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学生要理顺这段历史知识。
12.
D
分析:据所学知,①第一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是在1954年,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③中共“八大”胜利召开都是在1956年,④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D项②③发生在1956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为切入点,考查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注意识记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3.
D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D项③④是中共八大提出的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八次人民代表大会主要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14.
C
分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一五”计划的任务,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中共八大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总路线的掌握。
15.
C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意义体现在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选项符合题意。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1952年底完成,A选项排除。
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完成,B选项排除。
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时间是在1957年,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一五计划的准确把握,一五计划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16.
C
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公私合营”可知是发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C选项符合题意。
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A选项排除。
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1日,B选项排除。
中葡澳门交接仪式是在1999年12月,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准确把握,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公私合营”可知是发生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
17.
D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考虑我国当时实际情况”“这既符合实际,又留有余地”,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是考虑到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根据当时国情进行编制的,前后进行几次的修改,这样做既符合实际国情,又留有余地,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就是要紧扣题干信息。解答时,注意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来理解,就此题看,答案就在题干中,细心看题干回答即可。
18.
C
分析:依据题干“一五计划”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展了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沈阳飞机制造厂制造出第一架飞机,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建成,ABD三项的成就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不符合题意;青藏铁路是1958年开工建设,2006年全线建成通车,不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一五计划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取得成就和意义。
二、材料分析题
19.
(1)1952年土地改革、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土地改革由封建土地制度转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转变集体所有(公有制)。
(3)“一五”计划期间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分析:(1)图一“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图二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
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了农民土地的所有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归集体所有或归国家所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3)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武汉长江大桥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成就之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1)1952年土地改革、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土地改革由封建土地制度转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转变集体所有(公有制)。
(3)“一五”计划期间;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史实。
20.
(1)“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指的是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2)对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为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他在火箭导弹研究方陋的成就对美国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他所拥有的火箭导弹研制技术,从军事战略角度上来看不亚于五个师的军事威慑力。
(3)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科学和祖国献身的精神。
分析:(1)材料一“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是邓稼先的名言,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材料一中“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指的是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2)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导弹之父”,为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主要贡献。“钱学森能抵得上五个师”充分说明钱学森的重要价值以及美国对钱学森科学研究的肯定,因为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他在火箭导弹研究方陋的成就对美国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他所拥有的火箭导弹研制技术,从军事战略角度上来看不亚于五个师的军事威慑力。(3)邓稼先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导弹之父”,为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主要贡献;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不畏环境的艰辛,敢于为国献身的精神;不为名利、刻苦专研的优秀品质,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等。
故答案为:(1)“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指的是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2)对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为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他在火箭导弹研究方陋的成就对美国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他所拥有的火箭导弹研制技术,从军事战略角度上来看不亚于五个师的军事威慑力。(3)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科学和祖国献身的精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邓稼先和钱学森等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