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 运动和位置
5349875445135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做比较,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认为物体运动了。
2.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3.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4、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5、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6、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7、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第2课时 各种各样的运动
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目的是明确观察的对象。
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钟表的运动方式是旋转,秋千的运动是前后摆动,尺子、水珠落入水面是振动。雨刮器是沿曲线来回刮;跷跷板的运动是左右摇;指尖陀螺的运动是转圈;钟摆的运动是沿曲线左右摆。
6.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7.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第3课时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6292754445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
4.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第4课时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4.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5、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6、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面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7、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8、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在科学上称为对比实验。
9、立方体木块在斜面上是向下滑动,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是向下滚动。
第5课时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距离相同时,时间越短,说明速度越快。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如果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该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3、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4 、要能准确地知道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需要借助秒表。
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准确测得小球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大家要合作分工,学生可分别担任
操作员、计时员、发今员、记录员等角色
第6课时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36518851604010喷气式飞机、高速列车、汽车、快艇、轮船、自行车
喷气式飞机、高速列车、汽车、快艇、轮船、自行车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距离长短。
时间相同时,距离越长,说明速度越快。
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4、两位同学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地点和出发时间都不相同,要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比较精准的方法是走相同的时间,测量走的距离。
5、先将两条轨道的一端撑起相同的高度,再将两个不同的小球从轨道高的一端同时释放,先到达另一端的小球运动得快。
第7课时 我们的“过山车”
在设计“过山车”时,需要先知道设计的具体要求。
在制作“过山车”的环节中,为了知道“过山车”的长度,需要借助软尺和细绳。
为了保证小球滚完全部轨道而不脱轨,需要在急转弯的地方设计小坡度轨道。
第8课时 测试“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测试“过山车”的活动中,要判断小球的具体方向,需要借助方向盘;要测量小球运动的距离,需要借助软尺。
4、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5、两个小球滚动的距离和时间都不相同,要比较他们的速度可以求出距离除以时间的值。
6、要让小球在“过山车”上运动得更快,改进的措施是让“过山车”的坡度更大些。
7、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8、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9、(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10、制作“过山车”的三大板块:设计、制作、评价。
11、“过山车”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6.制作过程中,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522986023495第1课时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宝宝从蚕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
3、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为了看清楚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5、刚孵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称为蚁蚕。
6、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湿度以及充足的空气。
7、为了观察蚕的一生可选用的方法有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摄像、拍照、画图等。
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比(芝麻粒)小许多,宽约1 毫米,厚约0.5毫米。
8、一般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经过1-2天变 成(淡红色、浅褐色),再经过3-4天变成(灰绿色或紫黑色)。
第2课时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鸡卵(鸡蛋)由卵壳、卵白、卵黄、气室等部分组成。

2、鸡蛋孵化会变成小鸡,其中卵壳的作用是保护卵;卵白和卵黄的作用是提供营养和水分;胚的作用是发育成小鸡;气室里面有空气,为小鸡孵化提供空气。
3、与熟鸡蛋相比,生鸡蛋的蛋黄上有一个小白点,它叫作胚。
4、有卵壳的卵有蛇卵、龟卵、鸡卵(蛋)等;无卵壳的卵有蛙卵、鱼卵、蚂蚁卵等。
第3课时 蚕长大
1、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2、蚕的一生一共蜕6次皮,其中从幼虫(蚁蚕到吐丝结茧)蜕皮4次,蛹期蜕皮1次,成蛾1次。
3、蚕的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叫“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4、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5、尽量不用手触摸蚕,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6、拿一根棉签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蚕会做出反应。
7、蚕的幼虫要吐丝结茧时,我们应该用纸搭建一些小格子,帮助蚕吐丝结茧。
8、蚕头部有(口),主要作用是(取食);腹部有(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作用是(呼吸)。
9、蚕总共有13个体节,有(8)对足,其中胸部有(3)对足,腹部有(4)对足,尾部还有对(1)足。
第4课时 蚕变了新模样
48501306350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蛹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黄褐色。
蚕在吐丝的过程中,头部摆动路线呈S形。
蚕吐丝了,蚕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茧里面的蚕还活着,蚕的这种形态叫作蚕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抽取蚕丝的国家,丝绸是蚕丝织成的。
蚕宝宝在吐丝前,可以观察到蚕不再吃桑叶,躯体发黄发亮;在吐丝中,可以观察到蚕的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可以观察到蚕的身体变小,潜伏在茧内。
6、蚕是一种昆虫,像蚕这样出现蛹这一阶段的昆虫还有许多,比如(蜜蜂)、(蚂蚁)、(蝴蝶)等。
7、具有保护蚕蛹作用的是(蚕茧)。
3825875225425第5课时 茧中钻出了蚕蛾
像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作昆虫。
与蚕的幼虫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完全不同的是不吃食。
蚕蛾分为雌蛾和雄蛾。雌蛾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
蚕蛾有雌雄的不同,雌蛾的形体、腹部都要大些,主要是因为雌蛾的腹部有大量的卵。
雌蛾和雄蛾在(触角颜色)、(翅膀大小和振动速度)、(身体大小)等方面都不相同。
6. 交尾、产卵是蚕蛾繁殖后代的行为。
4391025-108585第6课时 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蚕的一生经历时间最长的是幼虫期。蚕的一生经历天数大约是56天。
像蚕这样,幼虫期和成虫期的样子相差较大,这种形态的变化叫作变态。
影响蚕的生命和生长变化的因素:食物、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疾病、光照等。
蜻蜓的一生从包括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与蚕相比,没有蛹期。
第7课时 动物的繁殖
像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卵生。通过卵生来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卵生动物。
像猫、狗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胎生。胎生动物一般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后代。
鸟类在繁殖中会出现产卵、筑巢、育雏、求偶、交配、孵化等行为。
卵生动物有(昆虫)、(鱼类)、(鸟类)等。
2、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一般都是用(哺乳)方法喂养小动物。
胎生动物:牛、羊、猪、狗、猫、马·····
第8课时 动物的一生
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动物都会通过繁殖的方法让自己的种群得以延续。
动物的寿命有长短,但都会死亡。
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人的一生的特征与哺乳动物更相似。
人的一生会经历胎儿、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等不同阶段,小时候吃妈妈的乳汁长大。
哺乳动物生出小动物之前的过程称为怀胎。
母鸡孵化小鸡需要21天左右,小狗生出幼仔需要怀胎2个月左右,人生出婴儿需要怀胎10个月。
动物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比如(变色龙);随着季节变化而行为发生变化,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第1课时 仰望天空
38798508255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其中手拿圆纸筒观察的同学表示地球上的观察者;手拿小圆片的同学表示月球;手举大圆片的同学表示太阳。
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差不多大是因为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远得多。
观察太阳和月球的图片,我们发现太阳上有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要记录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通常可以用维恩图。
1、太阳与月球的异同点
2、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
答:因为太阳离地球很远,而月球离地球很近,所以虽然实际上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
5153660103505第2课时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要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通常需要借助的仪器是日晷。
放自制日晷时应根据太阳或指南针确定方向。
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上午是由长到短,下午是由短到长。
关于影子的方向变化,同一时间,同学们记录的阳光下的物体影子方向相同。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中午)最短。
2、(日晷)是我国古代根据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变化规律制作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是(相反的)。
4、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与太阳位置和方向关系表:
表注解:
1.一天中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中午最短,早晨和傍晚最长)。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太阳的位置从低变高又变低导致的(正午太阳最高,早晨和傍晚太阳位置低。)
2.一天中的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是:由西逐渐向北再逐渐向东。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太阳的位置从东边升起往南去最后西边落下。403860070485
第3课时 影子的秘密
在模拟阳光下物体影子时,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
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不透明的遮挡物和屏。
在生活中,手影游戏主要运用了影子的形状变化特点。
1、影子产生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屏)
2、不同条件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改变
影子变化
光源的照射角度
长短和方向
(光斜射影子长,光直射影子短;光源与影子方向相反)
遮挡物的形状
形状
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
大小
(距离近,影子大;距离远,影子小)
3、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皮影戏,无影灯)。
第4课时 月相变化的规律
我们看到月球发亮的部分的形状就叫做月相。
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先由缺变圆,然后又由圆变缺。
每月农历十五前后的月相,最主要不同的是月相的亮面方向不同。上半月亮面在右边,下半月亮面在左边。
4、(月相)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5、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6、在一个月的不同夜晚观察月球时,我们可能会看到月球和周围的亮星的位置会有不同,说明了月球每天也在不停地运动着。
第5课时 月球——地球的卫星
要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观察图片、查找资料等方法。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
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对于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有科学家认为是宇宙中的陨石撞击月球形成的。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原因中,大小不同的球模拟的是大小不同的陨石。这种实验方法我们称为“模拟实验”。
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有单个的,有几个重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潮汐现象是月球影响地球的一种表现。
第6课时 地球的形状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能推翻这种认识的证据有在海边,用望镜看远方进港的船。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月食时,观察到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在以往人类证实地球是球形的过程中,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结果。
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通过直接观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1、月球小档案:
①年龄:约45亿年 ②直径:约3500千年 ③与地球距离:约38万千米
④形状:球形 ⑤是地球的卫星 ⑥表面有月海、月陆、环形山
⑦本身不发光不发热,我们看到的亮光是反射的太阳光 ⑧基本上没水、没空气
⑨有引力,但比地球的引力小得多。
2、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造成的。
3、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原因是(月球绕地球一圈和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②发生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第7课时 地球——水的星球
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在地貌地球仪上,我们观察到了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四大海洋。
在地貌地球仪上,我们观察到了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七大陆地。
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我们发现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海洋大约占了地球表面的70%,陆地大约占了30%。
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它的好处是调节气候、孕育生命、转换物质等。
(地球表面71%左右都是水,但这其中也只有约3%是淡水)
6、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第8课时 太阳、月球和地球
太阳的颜色可以用红色表示;月球的颜色可以用灰色表示;地球的颜色由蓝色、绿色、白色等多种颜色组成。
在收集和选用资料做主题海报时,需要经历确定资料来源、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比较资料、选用资料等步骤。
要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方法合适的有在正规的网站查找资源、在图书馆查阅科学书籍、与同伴交流拍摄的照片等。
确保主体海报制作过程中资料的科学性可以通过查验文字资料、到权威的网站查找资料、选用当地实拍的照片等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