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历史部分卷Ⅰ一、选择题6.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严格地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老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中国古代与张荫麟所说的“封建的社会”相适应的制度是(B)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刺史制7.某校史学社的同学参与了市博物馆货币展的布置。下图所示货币按其发行的先后颖序呈现正确的是(B)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②④①8.1620年11月中旬,“五月花”号的乘客终于登陆了司英国人布雷德福在报道中写道:“回顾身后,那里是他们曾经跨越的汪洋大海,现在它成了把他们与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会隔开的主要障碍和鸿沟。”据此推断,他们到达的地方是(D)A.印度B.中国C.非洲D.北美9.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C)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10.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胜利宜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法西斯德国的坟墓将就此挖掘。”他赞誉的这场战役是(D)A.不列颠战役B.珍珠港战役C.中途岛战役D.诺曼底战役11.下图为1978至1986年中国外贸增长情况图,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A.实行对外开放B.推广包干到户C.实施科教兴国D.加入世贸组织卷II二、非选择题26.(10分)资本主义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原始欧洲的全部文明在16世纪期间归纳成两大事实,即纯君主制和自由探索。英国革命就是这两个事实的首次冲撞。——(法)基佐《欧洲文明史》(1)为了平衡“纯君主制和自由探索”,英国设计了什么制度?(2分)材料二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下图是某历史老师在“俄国1861年改革”教学时制作的思维导图。(2)据材料二思维导图揭示的逻辑关系,替老师设计两个课堂教学问题。(4分)材料三欧关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睹其祸害于来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的“欧美社会之祸”。为避免此种“祸害”在中国的发生,他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1)君主立宪制。(2)问题1: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有哪些?问题2:为什么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其他言之成理的问题均可)(3)“欧美社会之祸”:贫富分化拉大(国强民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主张:民生主义。27.(10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李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李牺牲后,毛泽东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中陈独秀所说的“进步的城市力量”指哪个阶级?他和李大钊在革命力量判断上有何分歧?(3分)(2)结合所学,阐述毛泽东是如何“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的。(5分)(要求: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材料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上述重大时代课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握时代大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摘编自韩振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3)综合上述信息,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2分)(1)“进步的城市力量”:工人阶级。分歧:陈独秀认为农民难以成为革命力量,李大钊则认为农民是重要的革命力量。(2)该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符合要求即可。示例: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在进攻城市受挫后,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开展起来,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逐步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