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2.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3.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4.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科学探究目标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3.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器材准备】为每个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为每个小组准备:1支油性彩笔,橡皮(若干)、小棍儿(若干)、小立方体(若干)、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复习旧课1.师: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我们一起来看下。(播放视频)孙悟空有件很厉害的武器是什么?金箍棒。老师手里也有一根,请看。这个金箍棒有多长呢?我用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教师比划“拃”的手势,”它叫什么?“拃”老师用拃测量,同学们数数。并用几+或几-的数字来记录结果。请一位同学也上来用的他“拃”量一量这个金箍棒的长度。师记录对比学生说说发现:为什么同一根金箍棒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手大小不同)小结: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拃”作为标准物进行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由于我们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每一拃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一样,无法准确知道测量结果。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二)聚焦任务。谈话: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今天我们先一起尝试用小棍儿、小立方体来进行测量。课件出示:小棍、小立方体。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用小棍和小立方体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和活动手册的长度。探索:测量1.指导预测并记录。猜一猜观察你们的测量工具,再观察一下桌子的长度和活动手册的长度,分别预测一下,大约会多少根小棍?多少个小立方体?把预测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测量的物体活动手册的长度桌子的长度预测测量预测测量小棍小立方体2.指导测量。(1)师:怎么用小棍和小立方体来测量活动手册的长度呢?我先请一位同学上来做下示范,下面的同学注意看,他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注意的。(2)学生上台示范用小棍测量,并交流对错。(2种方法:一根一根直线摆或者一根后划线再开始)(3)学生上台示范用小立方体测量,交流对错。(4)温馨提示: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测量单位,并始终用这个物体来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一个一个地量,画线做标记。首尾相连。4.出示记录单:指导测量后及时记录,多一点少一点的记录方法。5.学生领取材料并测量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留意终点和起点;每一个测量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做好标记。6.分享测量结果(电脑上记录汇总),让学生汇报数据由教师填写。三、研讨师:引导学生观察汇总的数据。横向观察:(1)都是用小棍测量的手册的长度和书桌长度的对比;(2)都是用小立方体测量的手册的长度和书桌长度的对比;(3)对比用不同测量物体测量的同一种物体长度的不同,说说发现。2.讨论:测量的结果一样吗?是什么原因?3.讨论。用哪一个物体测量误差最小、更准确呢?下节课我们将尝试用同一种物体来测量,你打算用哪个物体来量呢?4.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测量结果汇总表被测量的物体测量结果123456789101112小棍手册的长度桌面的长度小立方体手册的长度桌面的长度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