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学习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导入新课议题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何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背景有哪些?(2)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的意义所在?一、创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时期付出各种代价,经过接力探索,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背景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镜头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二)创立标志二、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2.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三)意义探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理论成果?(2)这些理论成果对中国发展的贡献有哪些?(3)这些理论成果之间是什么关系?1987年2月18日,邓小平会见加蓬总统邦戈时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镜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2.贡献:(1)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3)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发展(一)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镜头1.背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贡献:(1)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2)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4)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镜头1.背景: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2.贡献:(1)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2)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4)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语镜头1.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贡献:(1)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2)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3)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特点。(五)结论镜头1.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特点。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点,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五)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1.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特点。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点,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不断发展和完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五)结论探究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何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它们的地位分别是?现代化进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现代化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大多经历了产业革命以来近300年时间才逐步完成要用100年时间走完三、完善(一)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政治稳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社会人民由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向美好生活目标迈进文化中国“软实力”受全球关注经济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镜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三、完善(二)具体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镜头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二)具体表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魂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二)具体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三)四者关系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语四、结论(一)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二)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本课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完善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背景、创立标志、意义结论(共33张PPT)伟大的改革开放将革命进行到底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Story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导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姓名邓小平民族出生日期去世日期国籍出生地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广安县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汉族1.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2.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3.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4.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5.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CONTENTS本框目标0102改革开放的进程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进程TheBackgroudOfReformAndOpening01——邓小平时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1980设立经济特区198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1986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198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198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步:在沿海地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位于广东省)、厦门(位于福建省),1980年。首先推行开放的地区: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汕头(最早的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珠海厦门既是新中国第一批设立的经济特区,又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目的、意义):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第二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1988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浦东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上海浦东开发区第四步内地D.现在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江泽民时期1992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199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进行财税体制改革1994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1995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1996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996“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9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2003年2001年1993年(1)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3)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4)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3.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胡锦涛时期1999提出西部大开发2001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2“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3振兴东北地区等工业基地战略提出2004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国九条”颁布2004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2004保护私有财产入宪2007农业税条例废止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时期200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重大决定2007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2008北京奥运会召开2009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2011两会的顺利举行,“幸福国家”成最新目标2012十八大胜利召开2013“中国梦”在路上改革再启新程4.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的意义02SpecificMeasuresForEconomicReform(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3)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02.改革开放的意义1.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生活中的变化衣食40年前的老故事与40年后的新传说衣: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丰富多彩、各式各样食:匮乏、单调、营养不足——从“吃饱”到“吃好”住行生活中的变化40年前的老故事与40年后的新传说住:居住条件差(泥土房)——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高楼、别墅)行:交通条件差(自行车)——有了明显的改善(飞机、高铁)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我们的中国梦课堂训练1.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土地改革胜利C.改革开放起步D.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答案】D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一五计划的实施【答案】C谢谢大家ThankForYourListening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2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分析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的成就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回首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的?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怎样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理论?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这些问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学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我国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作用,以及其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价值,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对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认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一直向前的,不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地位和联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地位和联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生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时代》,1976年到1997年邓小平共有8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中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他的入选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追寻着伟大领袖邓小平等领导人的足迹,共同探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之路。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的内容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则那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师总结: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统率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统一整体。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框架之间的关系。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力量。5.在当代中国,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小结本课】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理解:(1)改革开放的意义;(2)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怎样的?【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认识到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明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学习改革开放的进程,明确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科学精神】理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弘扬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学生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重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进程。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我们已经明白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那么是什么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呢?是什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我们要通过第三课的学习来探索。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从“伟大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我们来认识伟大的改革开放。(二)讲授新课探究与分享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说说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突出变化。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什么开始的?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怎样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改革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探究与分享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查阅资料,了解100名改革先锋的具体事迹。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位改革先锋,谈谈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他为何能够作出这样的贡献。结合查阅的资料,说说改革先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长期主持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于敏之所以能够作出这样的贡献,是因为他有理想、有担当。这些“改革先锋”,有着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经历,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他们身上也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先锋”身上有一股气儿、一股劲儿,他们无论身在什么样的行业,无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都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敢于担当、敢于拼搏,正是靠着改革开放精神,这才在很多方面都进入了先行区和无人区。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这一切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改革开放,我们来总结改革开放的意义。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探究与分享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下列问题。查阅我国发展的最新资料,说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原因。首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次,我国取得巨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第三,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技术,增强了国际合作。第四,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历史的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docx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伟大的改革开放.pptx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pptx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