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初废丞相设内阁的措施以及宦官专政的现象;理解明朝与世界的关系;掌握明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补充学生熟知的影视海报,设置问题,分清文学作品与史实区别,利用地图人物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75页的明朝形势图(1433年)设置表格,按照地理方位理顺明朝的民族关系,明确女真族崛起,建立清朝并统一全国的过程,通过分组讨论,探究问题,培养合作学习与质疑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大一统国家建立和中外关系的学习,有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对于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有促进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海江和内陆边疆的问题及治理。 2.难点:明朝与世界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2.学法:合作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四、课型、课时、教具 综合课、45分钟、多媒体 五、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曾经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海报 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并开始思考问题 老师对剧情背景做简要介绍: 清朝乾隆年间,山东青年刘墉进京赶考,在京城碰上了皇上,并与皇上下了一盘棋,没想到从此与皇上的宠臣礼部侍郎何坤结下了不解怨恨,因为背负罗锅,刘墉又称“刘罗锅”,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从史实角度看,该电视剧是否有违背历史真实的地方?你能说出理由吗?你知道明朝时在宰相制度问题上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吗?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了解明朝那些事吧。 (设计意图:由大家熟知的影视剧入手,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目的。)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72页第1段,先自己了解一下,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学生:阅读课本并勾画,大致了解明朝建立过程。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统一的汉人政权,那么它是如何推翻元朝建立的呢? 1.明朝的建立 元朝得马得天下,但他的天下并不安稳,社会矛盾非常尖锐,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政治制度的变化 (1)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自清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还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为什么历经1500年风风雨雨的宰相制度到明朝就被废除了呢?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呢?请同学们先看PPT上的这这则材料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请同学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直观的材料和图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明朝建立的过程,还能带领学生归纳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提高学生历史概括的能力) 学生回答:因为相权威胁了皇权 老师评价学生(回答的很好,但还不够全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其中的原因,首先历史原因是在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其次是明太祖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认为丞相的使用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是明朝丞相胡惟庸骄横擅权,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2)内阁制度的建立 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有1660件共3391事,也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才能休息,可想而知皇帝的工作压力有多大,为了减轻工作强度,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就选拔了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形成了一个秘书机构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也就是内阁官员,称为大学士 内阁成员先就一些国家事务的处理意见写在折子上,这就是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就是批红 (设计意图:展示“批红”图片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批红”的样子,引起学生兴趣) 按照PPT讲解从明太祖到明神宗内阁职权的变化 (设计意图:利用图表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明朝内阁政治地位的演变加深记忆) 那宰相制度与内阁制度有些什么异同呢 (3)宦官专权的出现 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宦官是皇宫内为皇帝服务的太监,平时就与皇帝比较亲近,相对于大臣,皇帝身边的宦官更容易获得皇帝的信任,明朝出现了许多不务正业的皇帝,有的喜欢炼丹,有的喜欢和野兽搏斗,有的则喜欢做木工,就是没有好好干皇帝的。宦官的权力不断增大,内廷宦官司礼监的太监就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员的言行进行监视侦察,宦官专权,使得明朝的统治更加独裁,腐败,黑暗。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出示郑和下西洋图片 上图事件发生在明朝明成祖时,当时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政治清明,对外关系上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一壮举被称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郑和下西洋 (设计意图:利用郑和下西洋的图片顺利引入下一子目的学习,引起学生兴趣) 1.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只只是木帆船,面对茫茫的大海和未知的国度,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3页,在课本上勾画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结果和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并勾画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明朝与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以达到教学目标)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结果: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结合刚刚所学的内容,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明朝统治者下西洋政策的变化呢?现在请同学们前后两排组成一个小组讨论一下,每个小组要指定一个,发言代表阅读课本并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后选派代表发言 (老师走下讲台并听同学们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看同学们讨论得差不多后,询问有没有小组主动分享,没有的话就随机抽查,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具体的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下西洋政策的理解) 对刚刚的讨论作出总结:郑和下西洋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非常突出,对发展与亚洲非洲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许多正面历史事件一样存在着局限性,简而言之就是它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成本明显高于收益,难以长期持续加上海上倭寇侵扰频繁,政府随后推行的海禁政策进一步限制了对外交往。 2.戚继光抗倭 多媒体出示日本倭寇照片, 明朝时期的日本国内国家林立,战争不断,许多在国内失势的日本武士就流落到了中国东南沿海,这些日本浪人甚至与当地不法之徒勾结,劫持百姓,为非作歹,甚至攻城略地,这些日本浪人就被称为倭寇 为了平息倭患,明朝派遣大将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进行反击平息,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同时在福建广州,戚继光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思考:欧洲殖民者入侵中国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在课本上勾画下来并请同学起来念一下。 学生:阅读教材站起来念一下 (设计意图:引发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刚刚学习了明朝时期的中外关系,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一时期的内陆边疆关系是怎样的呢?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出示地图指出明朝和蒙古的大体位置 学生:观察地图,找到蒙古的大体位置 (设计意图:利用地图提高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培养处理史料的历史核心素养) 1.明朝与蒙古的关系 1368年明朝建立,随后挥师北伐,推翻了元朝政权在中国的统治,北归的元朝皇帝及其贵族仍然掌握很大的实力,在之后长期的时间内不断派军队袭扰明朝北方边境地区,后来蒙古分裂成两个大部落瓦剌和鞑靼。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2. 明朝与西藏的关系 西藏自元朝时期就正式成为了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到了明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更进一步,对当时的僧俗进行封锁并设立行都指挥司等机构对其进行管理 3.满洲的崛起 再来看满洲,满洲是一个民族名而不是地区名,满洲的前身就是女真族,与宋元时期的女真族关系密切,女真族分裂为多个部分,其中建州女真实力逐渐强大起来,在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统一了女真各大部,在东北地区明朝设立了奴儿干都司进行管理,并广泛地对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首领进行封授,1616年努尔哈赤在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直到皇太极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展示时间轴归纳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设计意图:利用时间轴把满洲崛起的过程直观的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课后的理解记忆) 4.明清易代 展示清军入关形势图 (1)明末农民起义: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 (2)明朝灭亡: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3)清朝统一: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此后经过20多年的激战,清朝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出示两个选择题让学生完成并讲解 (设计意图:有助于检验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根据板书总结本堂课的内容 学生:听老师总结,理清思路 老师:这就是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元朝灭亡了,代之而起的是明朝走上了政治舞台。为加强统治,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政治上废除自秦以来实行的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建立内阁制;对外关系上,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更比西方的新航路开辟早了半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受到荷兰、西班牙的骚扰与侵略,东部沿海倭寇活动猖獗,中国人民开始了早期的反侵略斗争;在民族关系上,明政府加强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控制,如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与退到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有战有和,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16?17世纪之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后改称大清。在大清崛起之际,明王朝的统治却越来越腐败,在明末农民起义和清朝的双重打击下,明王朝灭亡,中国开始了清王朝的统治时期。(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这有利于教师突出重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希望同学们重点记忆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理解并掌握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下来以后把课本76页的习题做完,并记忆书本中勾画的知识点,有不懂的可以咨询老师。 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对记忆本科知识点 (设计意图; 布置作业有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四.板书设计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2919730163195关 130238566675 明朝的建立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废丞设阁 宦官专权 291973054610 郑和下西洋 从明朝建立到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戚继光抗倭 清朝统一 欧洲殖民者的侵扰 2919730164465 与蒙古的关系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与西藏的关系 满洲的崛起 明清易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