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单元练习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一道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是( ) A. 彭德怀 B. 刘伯承 C. 朱德 D. 毛泽东 2. 下列对国家工业化建设帮助最大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3. 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4. 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5. “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合作化 D.第一个五年计划 6.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 ) A.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实施“一五”计划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7. 1976年10月,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是( ) ①周恩来 ②邓小平 ③华国锋 ④叶剑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A.电子工业 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 D.钢铁工业 9. 如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文章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0. 20世纪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 出租。经营所得“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11.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经说过“特区是个窗口”。对“窗口”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技术的窗口 ②管理的窗口 ③知识的窗口 ④对外开放的窗口 ⑤弘扬民族文化的窗口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此,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②各少数民族可以拥有一切权力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④国家采取优惠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这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下图),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 A.“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 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15.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 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中美建交公报》中的这段话说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是( ) A.台湾(中华民国)是一个独立国家 B.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中国 C.台湾地位未定,不属于任何国家 D.支持中国武力收复台湾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回首70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 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1957年行业变化 1953年农. 轻. 重比例(%) 1957年农. 轻. 重比例(%) 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成就瞩目】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宪法保障】 材料四 全面推进依宪施政. 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 ——摘自2018《政府工作报告》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重要法律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我国这部法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四 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一种什么方针? 提出这种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 ”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民族. 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行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 相互尊重. 相互包容. 相互欣赏. 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结合所学,说说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材料三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 公路. 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3)结合所学,说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BBBB 6-10ADDCC 11-15CBAAB 二. 非选择题 16. (1)经济状况: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 措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行业:重工业。 规划: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 (4)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 历史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7. (1) “两个凡是”的方针。“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继续。 (2)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自1958年开始,“左”倾错误不断泛滥,先后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文化大革命”严重的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18. (1)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 青藏. 新藏公路建成通车;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