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砖瓦废墟中缓缓拉开大幕,这场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冷战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
2. 威廉.J.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说:“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对不想与西方和平相处。”这表明( )
A.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
B.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裂
D.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3.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峙与竞争状态(如图)。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与华约建立   D.欧洲联盟的成立
4. 《北大西洋公约》称:“各缔约国……决心保障各国人民之自由,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护和平与安全。”事实上北约成立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B.促进区域安全与幸福
C.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推动西欧走向联合
5. 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和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美苏争霸开始
C.科索沃战争的刺激
D.新经济的推动
6.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为此,1967年欧洲人采取的措施是( )
A.接受美国援助 B.加入WTO
C.成立欧洲共同体 D.建立欧洲联盟
7. 二战后到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其相同的原因不包括( )
A.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B.利用美国经济援助
C.组建区域经济组织 D.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 B.朝鲜战争的刺激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国民经济军事化
9.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生产管理不善
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
10. 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暂时挫折。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C.西方国家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之间挑拨离间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11.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苏联解体 B.南斯拉夫分裂
C.东欧剧变 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12. 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辉煌的古代;非洲的近代,不只书写着屈辱和辛酸,更有不屈不挠的抗争和自强不息的改革;今天,非洲雄狮正在加速奔跑,10多亿非洲人民正致力于现实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二战以后,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曾在一年里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 )
A.1952年 B.1856年
C.1960年 D.1990年
13. 在拉丁美洲,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古巴 B.巴拿马 
C.巴西 D.海地
14. 下图反映了“印巴问题”的现状。导致该现状出现的历史根源是( )
A.蒙巴顿方案 B.联合国“分治决议”
C.人口膨胀 D.环境恶化
15. 张明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做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②印度独立后,科技领域成绩显著
③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与美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④非洲国家独立后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的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了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北约与华约建立
(2)材料二标志着什么样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1950年5月《舒曼计划》
材料二 共同体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地平衡扩张,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的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之间更紧密的关系。
——1957年3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材料三 1993年11月1日,根据内外发展的需要,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十个国家加入欧盟。2004年5月1日,十个新成员国正式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2007年10月18日,欧盟27个成员国的首脑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里斯本条约》的文本内容达成共识。
(1)根据材料一,舒曼计划认为欧洲的统一必须要结束哪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
(2)根据材料二,西欧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欧盟的主要原因。
18.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从1989年开始,东欧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发生了连锁式的空前急剧变化和动荡。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的实质是什么?
(2)你认为导致东欧各国发生剧烈动荡的最深刻历史根源是什么?在这个剧变过程中,哪个国家实现了统一?有哪些国家却导致了分裂?
(3)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遭到严重打击,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请你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AAD 6-10CCCCB 11-15ACAAA
二、非选择题
16. (1)由战时的同盟到战后的对峙。
(2)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3)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谁都不敢先挑起战争。
17.(1)法国和德国。 
(2)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促进西欧的经济发展。 
(3)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4)加入欧盟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安全防护,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
18.(1)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 
(2)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3)教训: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建议:继续进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