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的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其开端的标志是(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 下图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变化示意图(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D.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3. 清朝因其版图形似枫叶而得名“枫叶之国”,下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蚕食这片“枫叶”的国家中获得的土地最多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4.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国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准确的理解是( ) A.圆明园遭到抢劫 B.圆明园被焚毁 C.圆明园既遭抢劫又被焚毁 D.圆明园毁于一旦 5. 天京事变曾使太平天国陷入危局,但后来又略有起色。造成太平天国局面有所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形成了新的领导核心 C.利用了清朝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D.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6. 小明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下列一组图片。第一张图片上的人是谁?牺牲在什么战役中( ) A.林则徐 鸦片战争 B.关天培 虎门战役 C.李秀成 青浦大捷 D.邓世昌 黄海战役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B.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C.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8.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 A.廊坊阻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销烟 D.黄海大战 9. 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D.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11. 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在运动后期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以下哪些企业是在这一旗号下创办的( )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2. 1902年的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属羊)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这表明( )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 ②慈禧太后的迷信守旧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 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 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之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材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这次运动的代表是( ) A.林则徐 关天培 B.洪秀全 洪仁玕 C.李鸿章 张之洞 D.康有为 梁启超 14. 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是由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个文化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新华书店 C.中华书局 D.人民出版社 15.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是对近代化的探索活动。二者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运动 ②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 ③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④都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在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其现代化的机器工业迎来了一个爆炸式的发展期。随之而来的是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英国现有的殖民地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资本家们的胃口,因而他们把贪婪的目光望向了遥远的东方。 材料二 英国方面派遣到中国沿海的舰只和兵力包括“十六艘军舰:麦尔威厘号,装炮74门;威里士厘号,装炮74门;伯兰汉号,装炮74门……四艘武装轮船:皇后号、马达加斯加号、进取号……一艘运兵船:响尾蛇号。二十七艘运输船。陆军:共四千名。海陆军兵力总计七千人”。反观清朝方面,清朝当时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冷兵器无外乎刀枪棍棒,热兵器也就是当时人称的“土枪土炮”,虽然火药和管制火器都是中国发明的,但由于中国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些东西上,所以在战争时,中国的兵力不占优势。 材料三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认为:“虽其中不无波折,而大局均尚恭顺,非竟不可范围者。”其中丝毫没有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预感。而纵观整个战争时期,道光帝战和不定,缺乏战略眼光,不具备指挥官应有的素质。尽管道光皇帝错误地指挥了战争,但他并没有参加战争。真正身处战争中的那些将领们,多安逸于当时奢靡腐朽的生活,驻守京城的军官每日无所事事,遛鸟饮酒逛青楼。提不动刀,张不开弓,军备废弛,纪律松散。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把贪婪的目光望向了遥远的东方”从而引发的战争。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提示:需答对4个) 1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材料二 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辛丑条约》 (1)材料一中的义和团最早兴起于哪里?他们斗争的主要对象是谁? (2)材料二相关条约是在哪一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材料二中所列条款反映了该条约的哪一内容?该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间的联系。 18.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镇压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为此,他们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二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① 1865年 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上海 ② 1872年 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③ 1876年 派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④ 1878年 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⑤ 1887年 开办漠河金矿 ⑥ 1888年 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2)根据材料二中所示表格,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片再现了洋务运动的哪两大企业?这两类工业之间有何共同点?(举出两个方面即可) 材料四 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言,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以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结合材料四,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发展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CB 6-10DCADC 11-15CCDAD 二、非选择题 16.(1)鸦片战争。 (2)中国在兵力上与英国有很大差距,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对战争毫无准备;最高统治者战和不定,缺乏战略眼光和必要素质;中国军官腐败;英国实力强大,船坚炮利。(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17.(1)地点:山东和直隶一带。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义和团运动兴起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在这次战争战败后,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18.(1)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自强”“求富”。 (2)创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筹划海防;创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人才。 (3)图一为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图二为轮船招商局。共同点:都由洋务派创办;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都采用机器生产;都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等。 (4)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建立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科学技术人才;建立起近代国防力量;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