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948—1952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此时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 A.西欧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战后世界秩序的和平稳定 D.马歇尔计划的扶持 2. 对下图(图中左是赫鲁晓夫,右是肯尼迪)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苏两国激烈对抗????????? B.?美国实力比苏联强大 C.?互相以导弹威胁对方????????D.?对抗导致两国发生战争 3. 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 A.签订《凡尔赛条约》的会议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如下图),一步步走向分裂。导致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 A.雅尔塔会议 B.柏林危机 C.美苏冷战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5. 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③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 ④政府采取措施,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 .欧洲是二战的主战场,经济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已基本恢复,各国工业生产大体达到或超过战前水平。二战后西欧经济能够迅速恢复的外部原因是( ) A.西欧劳动者技术素质高 B.西欧工业基础雄厚 C.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各国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7. 想想二战后日本的萧条,再看看图片中日本产品的累累硕果,在思考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动力时,某同学不由得想到一句话:再穷也不能穷___▲____。请问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精神 B.科技 C.教育 D.工业 8. 20世纪50年代,对国内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调整的东欧国家中成效比较突出的是( ) A. 民主德国 B. 南斯拉夫 C. 匈牙利 D. 捷克斯洛伐克 9. 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实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D.主张“多党政治” 10.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 A.原因 B.过程 C.目的 D.影响 11. 苏联解体的标志是( ) A.《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B.苏联“八一九”事件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2. 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把世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非洲这片土地上,1990年的非洲大陆就曾经被世界所关注,因为这一年( ) A.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时代的终结 B.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C.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 D.非洲国家摆脱了贫困 13. 冷战时期,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这是世界格局最有意义的变化之一。那么在这一时期最先冲击殖民体系的地区是( )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大洋洲 14. 自独立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一直比较紧张,时有冲突。你知道其根源吗( ) A.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苏美在这一地区的争夺 C.两国都想称霸南亚地区?????????????? D.英国对印度独立实行分治政策 15. 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都看作自己的“圣城”的一个中东城市是( ) A.耶路撒冷????????B.开罗?????? ? C.德黑兰???????? D.巴格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1967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成的“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2007年其成员国增至27个。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共同体是在什么形式下出现的? (2)二战后西欧振兴的原因是什么? (3)欧盟成立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法国)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到19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的利益才是永久的。 ——帕默斯顿勋爵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西欧“东山再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四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五 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 ──邓小平 (4)材料三中“苏联僵化的模式”是指什么? (5)结合材料谈谈,东欧剧变的时间. 原因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6)谈谈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8月,一位印度领导人在庆祝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1)这位印度领导人是谁? (2)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指的是什么? (3)独立后的印度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二 如图 (4)你能认出右图中人物是谁吗?你知道他为中东地区的什么事情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吗? (5)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DCD 6-10CCCAA 11-15BACDA 二、非选择题 16. (1)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靠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它们为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决心走联合自强的道路。1967年,法、意等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2)原有的经济基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 (3)欧盟成立后,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7. (1)①美国的援助②利用高素质的劳动力③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成立了欧洲共同体;西欧各国努力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4)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时间:1989年下半年。原因:东欧剧变的原因主要出自内部,具有必然性。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人民不满,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等。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言之有理就可以)。 18. (1)尼赫鲁。 (2)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结束。 (3)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粮食自给,建立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原子能、生物技术也有重大进步。 (4)阿拉法特。中东和平。 (5)①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②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