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2020-2021学年浙江省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导致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关键发明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火车 D.发电机
2. 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A.手工工场的普及
B.人们向往城市生活
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
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3. 在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形势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并肩战斗,创立了(  )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共产主义 D.马列主义
4. “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学者和战士”指的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C.华盛顿和杰斐逊 D.达·芬奇和莎士比亚
5. 1862年,普鲁士首相在一次议会演讲中说,当前的各种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铁和血来解决。材料中,担任当时普鲁士首相的是 ( ? )
A. 威廉一世 B. 威廉二世
C. 俾斯麦 D. 彼得一世
6. 1862年,为了赢得南北战争的胜利,美国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时代背景看,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
A.彻底消除了国内种族歧视
B.为工业化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促进美国南方经济的发展
D.扭转美国内战中的不利局面
7. 有学者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工业化的深入和扩展重铸了一个强大而‘同质’的民族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这里的“同质”是指( )
A.推翻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B.消灭了黑人奴隶制和种族歧视
C.统一的联邦和统一的经济制度
D.同一文化和同一的美利坚民族
8. 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于1863年元旦起实行于( )
A.美国全国 B.美国北部地区
C.美国叛乱各州 D.美国南部地区
9. 在历史活动课上,李潞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你认为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进行改革的人物是亚历山大二世
B.这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C.这次改革的时间是1861年
D.沙皇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10.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将军掌握最高权力,对内实行封建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所述内容相符的选项是( )
A.日本近代的民族危机 B.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C.德川家族的发迹史 D.中下级武士的生活困境
11.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下列各项措施,为日本可持续(持久)发展奠定基础的是( )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重视发展教育
12. “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为打败西班牙军队,他率领起义部队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参与者很广泛,包括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但最终失败了。”材料表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性质是(  )
A.正义性和艰巨性 B.正义性和妥协性
C.残酷性和曲折性 D.彻底性和革命性
13.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火爆荧屏,片中导演肯定女性的才能,呼吁男女平等。早在160多年前,印度的巾帼英雄章西女王也“不让须眉”。她被印度人民尊崇为民族英雄,原因是(  )
A.她是印度的一位封建王公
B.她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C.她保住了章西的王位
D.她使章西地区免受英国的殖民统治
14. 科技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世界的面貌。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本茨——蒸汽机 B.爱迪生——耐用的白炽灯泡
C.斯蒂芬森——珍妮机 D.瓦特——飞机
15. 笫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
A.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B.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C.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更紧密联系
D.以电力的文泛使用为显著特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下表为英国农村与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
1750年 1851年 1870年
农村人口 84% 46% 30%
城市人口 16% 54% 70%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则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的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40%,1867年则超过50%。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新动力机”是指什么?这种“新动力机”的广泛运用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2)材料二反映英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存在的社会现象。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带来的社会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彼得一世改革】
材料一 国家行政的革新……他把俄国秩序仿照欧洲制度来加以改造。经济性的改革……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施行了人头税,强迫一些男性农民,不分老幼,都必须缴纳,又开办了许多呢绒织造厂和其他纺织厂。……彼得为保证商人得到足够的劳动者,把整个农村的农民都划给工厂了……教育……彼得极注重教育,甚至强制施行。派遣贵族子弟到国外去学习造船和外国语,并开办了一些学校。
——雪达科夫《苏联通史简编》
(1)材料一中包含了彼得一世改革哪些方面的内容?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材料二 随着克里米亚(注:克里木)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这样,贵族打算将小块土地连成一片,采用有效的、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并仅仅雇佣那些实际上为他们所需要的从前的农奴做散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3)材料二认为这场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材料三 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5亿卢布,但到1910年为止,沙皇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取了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评价两次改革】
(5)两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由于现代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程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出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指的是哪一次工业革命?这一场“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请举出至少两例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及发明家。
(2)据材料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与哪些重大科技成果有关?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把需要高科技和庞大资金的项目放在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建立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厂。
(3)据材料三,跨国公司的这种做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一些什么办法改变这种事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BAC 6-10DCCBB 11-15DABBD
二、非选择题
16.(1) “新动力机”:蒸汽机。时代:蒸汽时代。
(2)趋势:城市化发展。
(3)社会现象:贫富分化加剧。
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增加了社会财富,但英国政府忽视了公平分配。
社会影响: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影响社会稳定。
17.(1)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原因:克里木战争战败加剧了国内危机;农奴反抗斗争高涨;部分贵族希望废除农奴制。
(3)理由: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说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
(5)为俄国成为欧洲强国和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
18. (1)第二次科技革命;爱迪生的电灯、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等;
(2)计算机的发明;软件的开发;网络技术的提高;通讯工具的发明等;
(3)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世界贫富差距拉大;大力发展科教事业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